虎仙魔婴
古时,一书生赶考迷路,借宿山中木屋。一个老妇收留他,让他无论看见什么,都别多管闲事。书生入屋后,见铁笼中关着一个四五岁的女孩,让人十分可怜。次日趁老妇外出时,书生打开铁笼,放出小女孩,却险遭杀身大祸。
大理府有一个叫杨华的书生,他生得面如冠玉,气度不凡,且为人正直。
杨华28岁考中举人,回家不久后,他背着行囊赴京赶考。
走得半月路程后,在一片深山里迷路了。行至黄昏时,来到一处山脚下,见前面的几间木屋亮着灯光,杨华无办法只得敲门求宿。
深山荒野,天黑兽鸣,木屋里走出一个满面皱纹、眼神深邃的老妇人,她见到杨华前来,吃惊说道:“公子,你是如何寻到此处的?”
杨华作揖笑道:“老夫人万福,小生赴京赶考,不幸迷路至此,望借宿一晚,明日再赶路”。老妇人见四周黑了,只好让他进屋,边走边叮嘱不要乱动里面的东西,看到什么异常,也不必大惊小怪。
杨华连连点头,心想作为客人借住别人家,这是当然之理。
未料刚入到屋子,却看到屋角有一只大铁笼,里面囚着一个小女童。
女童长得水灵可爱,眼睛水汪汪,瓜子脸樱桃嘴,看到杨华进来,不自觉就露出一种天真微笑。杨华看得吃惊,问老妇道:“老妇人,这是你家孩童吗,为何将她囚在铁笼中?”
老妇人冷脸说道:“刚说了休要多问,你且到另一屋睡去吧!”
杨华只好入另一间木屋,刚要躺下,却听闻老妇人屋中传来奇怪声响,自己担心发生了什么事,顾不得许多抽身就入屋看个究竟。但里面一切如常,老妇人拿着一只破碗,从腌坛子里盛出一碗咸萝卜,伸到铁笼里喂那小女童。
见到女童不吃,老妇人怒起来,嘴里念起杨华听不懂的经咒。一瞬间,小女童就变得暴躁异常,捂头喊疼着说:“求你别念了,我吃就是,我吃就是!”
说完,女童几口就把碗中的咸萝卜全吃下去。杨华目睹这一切,觉得甚是奇怪,但看那老妇神情严肃,亦不敢多问。
次日一早,杨华醒来,打算找老妇人辞别。入到里屋,却不见那老妇,只见女童关在铁笼里,不停对着自己招手。
杨华便走近铁笼问道:“女娃子,你奶奶上哪儿去了?”
女童神色慌张地道:“我不是她孙女,那恶婆子囚禁我在笼中已经三年了,趁她入山采药未归,求大哥放我出去吧”。
杨华听完大惊失色,看女童哭得可怜,便听从她的指引,从一只瓦罐底找出钥匙,然后将铁笼打开。
这时,女童一闪身就钻了出来,杨华正想问她是谁家孩童,打算带她一起下山。未料,女童瞬间变成一头吊额母老虎,狂吼着就要飞扑过来。
幸亏,杨华双腿发软抢先自我滑倒,才逃过一扑。
可转眼间,那头猛虎又过扭身继续扑咬过来,看着这惊人一幕,杨华万万没想到女童竟是虎妖所变,如今万分后悔,可那猛虎头上冒着黑气,根本也不听任何话,只想要吃掉眼前这男人。
杨华吓得魂飞魄散,心中一片死灰。这时,那老妇却在门外赶了回来,甩手挥出一条藤鞭,狠狠抽在虎妖身上。
那虎妖吃痛,发疯般转扑向老妇,两者就此激斗得十几回合。
最终两败俱伤,虎妖身上满是鞭痕,痛得趴在墙角下,不敢再动弹,而那老妇亦吃了几记虎掌掏心,五脏六腑早已被震碎了。
可她强忍着最后一口气,念起经咒,恶虎听闻后一瞬间就痛苦闷哼,没几下就乖乖爬回铁笼里,变成原来的女童昏了过去。
老妇人把铁笼锁上后,才告诉他说:“这是一只虎仙,两年前渡仙劫,斩三尸中的恶尸,却被体内魔婴反噬,占了身躯,因此误入魔道。下山吃了数十人,老身将它囚禁于此进行感化,希望引它回归正道,不再下山害人!”
老妇说完,狂吐一口老血对杨华道:“我快死了,如今是你闯下的因果,必须由你来还,不然恶父伤势恢复,定会吃完山下村庄的人!”老妇又交代一番后,脖子一歪断了气。
杨华听得汗毛倒竖,深知自己闯下大祸,最终决定放弃考科举,答应老妇住下来,替她继续劝虎向善。
杨华将老妇安葬后,翻看遗物,才得知她是茅山掌门陈九天的师妹,名叫林凤娇。此后,杨华更加不敢怠慢,遵从道姑林凤娇的遗嘱,学会了降虎咒,一日三餐都给女童喂养素食,念咒感化她。
三年之后,那女童身上的魔气尽散,本我之善被唤醒回归,给自己一刀,凝聚出破魂一刀,从体内杀了魔婴,终于恢复神智,成为真正的虎仙。
虎仙感激杨华的劝助,化身成一个美丽少女,以身相许嫁给了他。婚后,这对人仙夫妻,一起踏云离去,进入一片桃花源圣地,双修去了。
有古言说:“眼见未必真,耳听未必假”,我们一双肉眼凡胎,所能看见的,只是很表面的东西。这杨华仅凭自己所见,就同情心泛滥,放出小女孩,造成重大损失,还险丢小命,实在不应该。
故事也告诉我们,对不寻常之事,不要以惯性思维去判断。看起来可爱可怜的小女孩,一放出笼子,就可以变成母老虎,也说明看人,绝不能只看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