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向故宫博物院学什么?(第一稿)
编外:《该向故宫学什么?》刊发于2019年1月28日的福建日报文史理论版。这是第一稿,觉得角度也是不错的。
近几年,故宫博物院在单霁翔院长的带领下,越来越可爱,他所引领的博物馆文化时尚无疑成为中国文化新的品牌。单院长他用了鲁迅先生希望的那样:以学者的睿智,通过市侩的手段,打破博物馆的墙,让更多人走近博物馆,接受博物馆教育。于我,这是一个睿智的学者将其在国家文物局局长之任上所提出的振兴博物馆的政策进行了十分有力的实践,除了称赞,还是称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国博物馆在中华文化复兴的使命之下,必须从学术殿堂走向社会大众,承担起社会终身教育课堂的责任。而这课堂教学一开始必须是有趣的,好玩的,吸引人的。
单院长说:故宫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懂得其价值的观众之多寡。
是的,中国14亿人起码有超过十亿人知道故宫的价值吧。因为,世界只有一个北京故宫,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人们对皇权的态度极大影响他们对故宫的价值的认知和判断。皇宫里的陈设品从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在人们心里被高度认可的。在学者单霁翔“用五个月的时间,磨破了20双布鞋,走遍了故宫1200个建筑,9371间房,查看了1807558件收藏文物,保证对故宫的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对每一件文物都如数家珍。”之后,对故宫了如指掌的他,以书写博士论文的态度,对故宫进行了一番改革,包括年销售额达10个亿的文创产品。
故宫博物院模式肯定是值得学习,可别忘了北京故宫是独一无二的,单霁翔博士的努力也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故宫博物院如今的成功是意料之中的事。
时代不仅仅赋予故宫博物院振兴中华文化的任务,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个博物馆也对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如何学习故宫博物院,更好地为公众捧出博物馆文化产品?
什么是博物馆的文化产品?仅仅是文创?显然,不是。从大的范围来看,博物馆的文化产品包括了研究成果、陈列展览以及旅游纪念品。
文化支撑的艺术品,终究会流露义乌气质的。在火热的故宫文创背后,除了公众的价值认定,更多的是基于故宫博物院的基础科学研究。
作为普通观众,我们一起思考一个问题:同样都是女尸,长沙马王堆的老太太辛追为何就比福州的名气大?人心即市场!
同理,博物馆的游客量也是取决于懂得博物馆价值观众的多寡。而博物馆游客量的多寡又决定了文创产品的市场。
那么,什么是博物馆的价值呢?是文物、是教育,还是基于文化、历史而发掘出来的创意?答案显而易见的。博物馆的藏品实力是博物馆声誉之所在。博物馆的实力是软实力中的核心。没有一流的藏品不能称为一流博物馆,但没有一流的陈列却不影响其为一流博物馆,比如法国的卢浮宫。
世人总希望名利双收,可别忘了名在前而利在后。不论哪个行业要扩大影响,但也要扎实基础。中国从来不愁市场,因为人多,是好事也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