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芒演义-根正苗红的价值投资基因

《巴芒演义》1
2020年3月11日20点04分,《巴芒演义:可复制的价值投资》签名版和印章版上架销售。在经历了两个多小时的服务器崩溃之后,终于抢到一本签名版。我于4月15日收到新书,7月18日左右才读完。与其说我特别珍惜这本书,不如说我是初入价投门,知识浅薄,担心不能深刻领会本书精髓。所以我一直安排自己阅读其他书籍。但当我读完《巴芒演义》后,我发现,其实我应该先读它!当然,走弯路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走在错误道路上。
我内心的潜台词就是:还好,还好!
《巴芒演义》2
老实说,我开始是没有写读后感的打算的。作为理工科出身的我,认为自己的文字向来是苦涩的。我知道自己的文字将大概率成为北枳。直到最近给自己立了一个小目标:读1000本书,写1000篇读后感(至于什么时候完成,管他呢,至少我愿意一直坚持做这件事)。那么,《巴芒演义》读后感这就作为我小目标的一个开局吧。
于是,我再次翻开了书架上那本无比精美的《巴芒演义》 。
和不少初入股市就迷恋技术派,在向市场先生交了学费后转投价投派的同学有着惊人的雷同与巧合:我是大学时接触股市的,当时背着女朋友在图书馆里如痴如醉地啃了十几本股票类书籍-且无独有偶的,全部是技术类书籍。在对这些技术有了“深入”了解后,自觉得已经修炼了一身绝世神功的我,自然想要用实战去征服整个武林了。2007年大牛市,我和一个关系较好的同学凑了4000元进入股市,凭借我在图书馆学到的“武林绝学”,靠“实力”于2008年股市暴跌中扑街……
《巴芒演义》3
直到2018年,我这颗老韭菜又畏畏缩缩地回来了!这时的我,既有看到天上下黄金雨的欣喜,又有当年挥之不去的噩梦阴影。拿不准,拿不住,涨了吃口甘蔗渣就跑,跌了心一横就割。这是我当时最鲜明的写照。直到有一天误打误撞进入唐书房:我发现,投资的这个世界敞亮了!……扯远了,这里发生的故事以后有机会再聊,现在进入我们今天要聊的正题。
有了在大学期间的教训后,对老唐这句“日拱一卒,不期而至。”有了自己的见解:努力勤奋固然重要,但要找对方向,不然距离终点会渐行渐远。
现在读巴芒,学巴芒,就是在正确的方向上走正确的路。
作者唐朝的签名~字迹超赞啊
         ~~容我嘚瑟一下~~
一、市场先生:我是疯的
格雷厄姆创造出的这个市场先生会每天准时出现对你手中的股票进行报价。但作为一名典型的精神病人,他的疯癫状态使得人们根本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规律来预测他当天的报价。可能因为隔壁老王的姑妈的女儿的同学的父亲的朋友的儿子考试得了第一,市场暴跌。也可以因为海洋馆那只海豚想念她的妈妈了,市场疯涨。
价值投资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
而纵观《巴芒演义》中的大师们,都不是靠预测市场先生情绪成为大师的。1916年底秋天到1917年底,美国股市大跌,如果说此时的格雷厄姆没有预测到市场的变化是因为他入市不久,没有能力,那么情有可原。然而1929年前夕,彼时投资事业风生水起的格雷厄姆还没有预测到1929年的大崩溃就说不过去了,但事实是他确实对市场先生的行为也无能为力—也许巴鲁克成功预测到了,但这大概率也是“人头还是字”加一点运气的结果。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大师们都在前仆后继地踩着市场先生埋下的“雷”。
雷声轰隆,生生不息……
既然市场先生的脾气不可预测,那么我们就只能利用:亢奋时给我们送钱,绝望时给我们买入机会。其他时候,管它呢!
二、价值投资体系:我是活的
股票价格随着市场先生的脾气波动,但市场先生并决定不了股票最终的价格。只有抓紧股票内在价值才是战胜市场先生的制胜法宝。而大师们进入名人堂的入场券恰好就是价值投资体系。这个由大宗师格雷厄姆创造,并由其弟子们发扬光大的价值投资体系是一个从无到有,伴随随着市场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美少女。她从一出生便被赋予源源不断生命力。她由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经过近百年的成长,现如今已经嫣然成为一个光彩照人的大姑娘。
《巴芒演义》内容页
1922年初,格雷厄姆在自己发表的《铁路公司股票的投机机遇》一文里,展示了自己的韭菜操作:因为某某股票目前的单价低,所以上涨的可能性大。看似道理深刻却毫无逻辑的言论竟然出自价值投资教父之口!但,大师的确是从这样的韭菜成长起来的。
1924年格雷厄姆开始研究和关注一些股价低于净流动资产的股票,开启了著名的“烟蒂股”投资模式,这就是价值投资体系的雏形。利用该体系,格雷厄姆在一系列战役中取得胜利,并名声大噪。韭菜.格雷厄姆从此由一缕绿油油的韭菜变成价值投资.格雷厄姆。10年时间沉淀,如陈年老酒,益久益醇香。转眼到了1934年,《证券分析:原理与技巧》的问世,格雷厄姆价值投资体系第一次真正和普通大众见面。
《证券分析》1951年版本
《证券分析》给当时的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套可复制的、可验证的致富密码。可随着人们认知的提升,在市场上逐渐找不到符合烟蒂投资模式的股票。包括格雷厄姆本人也开始跳出烟蒂股模式,对他的价值投资体系理论进行了“升级”。
因为如果按照格雷厄姆固有的烟蒂股投资模式,他是不可能在1948年期间大手笔买入盖可保险的。这件事也成为了巴菲特对老师投资体系产生怀疑的起点。因为不论是投资理念还是仓位管理,购买盖可保险都不符合格雷厄姆的烟蒂投资模式。但,盖可保险就偏偏成为了格雷厄姆投资生涯中那个“最靓的崽”!
盖可保险公司LOGO
我的理解是任何投资体系,不能死板地刻舟求剑,而应该与时俱进。对于格雷厄姆的烟蒂投资模式之所以到后期越来越难,是因为大家“环保意识”提升,都不扔“烟蒂”了,所以捡不到烟蒂了。既然捡不到,那就只有花钱去买。消费升级也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不是吗。有了对企业价值估值的体系,那就照葫芦画瓢,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展自己的能力圈。
价值投资体系,还会在未来不断成长、完善,永无止境。她在未来是什么样,我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她会以格雷厄姆价值投资体系为核心,朝着不同分支进化而变得丰富多彩。
三、独立思维:我是自己的唯一
虽然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中公开了自己投资的秘密武器,但近100年出现的多位投资大师,没有一位的投资风格是完全复制粘贴格雷厄姆的。即使是被称为“格雷厄姆投资体系最纯粹的传人”的施洛斯,他也根据市场的发展逐步调整捡烟蒂的标准。这种变化,没有建立自己独立的思维是不可能实现的。
当然,说到独立思维,巴菲特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巴菲特在被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迷住之时,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据说后来达到可以背诵的地步(书中是这样描述的)。然后,在他从哥伦比亚大学介绍里得知格雷厄姆是活人时,瞬间变成了一个“小迷妹”—怎么滴!俺就非哥大不念了!
《聪明的投资者》
当偶像变成自己的老师,按照现在这种“追星”疯狂程度,巴菲特粉色的少女心应该每天都迎着阳光绽放。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迷妹,却成了质疑偶像,质疑老师的排头兵。对于老师超出自己的标准买进盖可保险后,巴菲特的怀疑种子便开始悄悄萌芽。
而在后来的可可豆案例、联合电车案例,巴菲特更是没有完全遵从老师的教导,通过自己对事件的分析做出决策且最终得到验证:老师教的东西,其实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在后续的投资道路上,巴菲特以格雷厄姆烟蒂投资模型为核心,融入了相当多的自己的理念,逐渐形成了一套以“套利、低估、控制”为核心的手法,在市场里开心地捡钱。
当然,这并不是结束。当芒格的智慧悄悄注入了巴菲特的灵魂后,他的投资体系再一次得到升华。烟蒂?不,那怎么能过瘾!选择优秀的企业,并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伴随着他不断成长壮大。赚这样的钱,才能让自己开心地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沃伦.巴菲特(右)和查理.芒格(左)
如果说施洛斯、芒格、费雪、巴菲特等大师在自己的投资体系上都有各自独立的思维,就连格雷厄姆本人也没停止对自己投资体系的思考。晚年的格雷厄姆甚至否定了自己的《证券分析》,这简直就是推倒重来的节奏。但,这又如何呢?
《巴芒演义》的作者唐朝先生,以我对他有限的了解,在他身上就投映着《巴芒演义》中多位投资大师的影子。
在选股策略(以合理的,当然最好是低估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有费雪、芒格和后期巴菲特的影子;仓位管理(满仓就是干)有施洛斯的影子,而在持股策略(分散多股持有)则是没有脱离格雷厄姆的教导,即使没有格雷厄姆说的那样分散。不过这些都是价值投资教父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理念的延伸和进化。他把大师们的智慧揉捏在一起,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投资体系。
《巴芒演义》作者唐朝微信头像
我们今天学习巴芒、学习其他投资大师、学习投资大V,是学习他们的理念、方法,而最终要将这些理念和方法结合自己的理解形成一套自己独特的投资体系。
抄作业一时爽,一直抄对一直爽。如果有人让你抄他的作业,并信誓旦旦地说XX一定会涨时,你敢继续抄吗?至少我不敢。
更可怕的是,没有在自己头脑中装下有用的干货,没有融会贯通的能力,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那就永远是:头顶一片绿韭菜,等着霍霍镰刀来。
投资永不停止,思考永不止步。
四、“做好人,买好股,得好报”
若不是李大霄先生早在2017年就说了这句话,我真会认为这句话是李先生读了《巴芒演义》后才有的读后感。
巴菲特和芒格一生能够建立庞大的伯克希尔商业帝国,第一和他们“信奉”格雷厄姆价值投资有关;第二则是他们强大的的朋友圈。而强大朋友圈的建立,不是靠推杯换盏、江湖义气换来,而是在和别人交往、相处的过程中发自内心的真诚。
书中分别提到关于两位大师的一件小事:芒格,老顽童,想要一艘自己心中独一无二的船,就开了个工厂给自己造了一艘双体船,然后解散公司。在正常情况下,公司解散就OVER了,但憨憨A.芒格又出资帮助所有工人找到新的工作。
而巴菲特在准备清算自己基金时,心里明明期望投资人拿走现金,给自己留下多元零售和伯克希尔的股票。但憨憨B.巴菲特还是很坦诚地告诉投资人,多元零售和伯克希尔未来大概率会一片光明,你们如果信得过,可以拿股票—当然,也如他所说,伯克希尔今天的股价高达29万+美元。
所谓“小事见大节,大事见人品”,与两位大师相对立的典型,也在《巴芒演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双体船——但一定不是芒格那艘
蔡至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华尔街呼风唤雨的“中国面孔”,也是一个不断为别人挖坑的人。1968年卖掉曼哈顿基金管理公司,坑基金客户和CNA股东;1986年,坑普瑞玛瑞卡的股东;接着又坑了安默人寿。最终人品耗尽,不得已而退休。他的一生,大起大落,成败都是建立在坑别人的基础之上。这样的人设,也注定了其悲哀的结局。
再回头看巴菲特,一次真诚的拜访,获得戴维森倾囊传授保险业运营秘籍,奠定了伯克希尔日后发展的基石;在蓝筹印花收购维斯科金融案中,无心之举反而成了被证监会调查对象,查克.里克肖塞尔关键时刻显神威,助力巴菲特脱困;布法罗晚报诉讼案,芒格和他的律师朋友更是力挽狂澜,打败对手,使得后来布法罗晚报成为伯克希尔三大主要事业之一;在华盛顿邮报危机时刻,巴菲特强势买入,并和华盛顿邮报总裁凯瑟琳以心换心,消除误会,成为好朋友。而作为回报,凯瑟琳引领巴菲特正式进入上流社会,开挂人生直奔巅峰。
凯瑟琳.格雷厄姆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巴芒演义》给我带来的这些收获,我会将它们填充到自己的人生网格中,通过日拱一卒的努力,向大师们靠拢。
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还要继续当个善良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