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喑璞:书法传承之楷模 /记李璞.刘和仲二先生
书法传承之楷模
/记李璞、刘和仲二先生
谢喑璞
中国的书法艺术复兴,首先表现为老一辈书法家群体的活跃,他们深厚的传统学问根基和坚实的传统书法功底。他们的艺术经过千锤百炼,己达到炉火纯青,风格各异的境地。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展览.交流活动和组织团体,举办讲座,教导学生,起着表率作用和先导作用。李璞先生,刘和仲先生就是其中之人,这是中国书法复兴的一个特点。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李璞、刘和仲两位先生就在邵东县乃至全省的书法界获得了很高的地位。他们积极的书法创作活动和与书法有关的种种社会活动,在全省产生了很大影响。对邵东乃至全省的书法复兴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他们身体力行,诚恳而辛勤地教导后学,又为邵东的书法复兴培养了一批有生力量。他们不可数计的作品在海内外散发墨香。他们书法上的成就,无论书境、笔法及其变化的心得均给书法艺术的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并正在继续对邵东乃至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平常的言谈中,可考察出李璞先生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在一次与我的交谈中,李璞先生说:“现在社会风云变幻不定,一切不与人争,只与古人争一席之地。这是我的目的。书法是我一生的心血,用了五、六十年心血。”这番话有两个要点,一是李璞先生治艺,志在与古人争一地位。他一生奋斗,标尺放在这一高度。二是李璞先生治学严谨,持之以恒。
刘和仲先生初始学唐楷,三十以后学行书,学米芾,王羲之,近五十始学草书,以大王(羲之)为宗,释怀素为体。他又说:"我初学书,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入宋、元,降而明、清,皆所摹习。”刘和仲先生数十年上下求索,勤奋钻研,博学约取,于真、行、草、隶、篆各体,曾广为师法,但其主线则是沿着唐楷颜书笔势系统上下研习的。 由于他广揽博取,因此,刘和仲先生在书法上以拙破巧,以质渗妍。
李璞、刘和仲两位先生,学书极为勤奋,临习古碑帖几乎成了他们生活中笫一需要。多年来,我有幸常聆听他们的教诲。获益颇多。刘和仲先生在一次与我谈笔法时说道:“古人书法嫉尖。宜禿,宜拙。忌巧,忌纤。秃则浑厚,拙则质朴,必含蓄,多意蕴。”他还说:“古人论笔法,用笔需毛,毛则气古神清。”
李璞、刘和仲两先生对笔法、墨法精研数十午,心得尤深,我们从他们的书法作品上也可深深感到,他们用笔平直,转换,疾势,涩感和用墨的燥润、浓淡,相辅相成,互映互衬,却又能同归于平淡天真的书美情调之中。
【作者简介】谢喑璞,书法家,名平华,字祖偶,号喑璞,湖南省邵东县人。自幼聪慧好学,从小酷爱书法,少年时,学书师从长兄谢支华,临习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稍长,笃志研习书法,广揽书法理论,并坚持临池。先后临习了颜真卿的《多宝塔》,赵孟頫的《千字文》《仇锷墓碑铭》、《前后赤壁赋》。从二零一零年起,行书临习王羲之的《兰亭序》;正楷则以王纲编著的《书法字典》中的简体字为帖。在父、兄的严格教育下,七、八岁时就能背诵许多唐诗、宋词。七岁能作“径尺书”;十二、三岁时,就能写对联;后考入邵阳高等师范;八五年入中国青春文学院学习诗词创作。谢喑璞的诗词、散文作品,在创作上比较注重反映社会现实,按他自己的话说“一生除却诗书无所好,不求闻达,尽书己喜怒哀乐.”。青年时,拜书法大师墨人为师,研习书法,并潜心钻研文学,现著有《喑璞诗文集》。
绿汀文萃平台微信号 LTWCHJL1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