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紫红: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
谢紫红
父亲今年八十三岁了,本来身体还算硬朗,几年前一场突发的脑中风基本消除了父亲步行的能力。看着轮椅上满头白发,一脸沧桑的父亲,我常常会突发奇语:“走,陪你到院子里去,你自己推着轮椅走,慢慢地就又能走路了”。而父亲总是摇摇头,用那孩子般纯真而又无助的眼神望着我:“走不的,要是能走就好哩”。“你可以的,别怕啰”,我用满满的信心鼓励着父亲,一阵黯然神伤却无来由地涌上心头……
就象中国千千万万平凡的父亲一样,父亲的一生也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我的爷爷是当时山冲里小有名气的私塾先生,家底应该还算殷实,不到二十岁的父亲也早早地到徐家铺学堂里谋了一份伙夫的工作。可无情的三年自然灾害不仅摧垮了中国的乡村经济,也夺走了爷爷不到五十岁的生命。作为长子的父亲便成了家中的顶梁柱,四个弟妹的生活嫁娶是压在父亲心头最沉重的巨石。从此,父亲总是风里来雨里去,穿梭在单位和老家之间。此后,父亲调动了几次工作,但不管是在十几公里远的县教工之家,还是远在三十公里外的邵阳军分区,父亲总是坚持周末回乡下务农,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退休。
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也许是家庭的重担磨砺了父亲的意志,记忆中的他似乎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苦和累。老家黄泥村虽处湘中丘陵地区,却是典型的山地,俗话说靠山吃山,红薯是现代都市人偶尔才吃一吃的风味食品,却是那时老家人赖以生存的主粮。但这红薯却都是从一两里甚至五六里外的山上,一担一担地用肩膀挑下来的,而记忆最深的场景是在火辣辣的阳光下,父亲常常挑着满满的一担农家肥,沿着上山的石级,一步一步地向上蹬,肩头总要搁一块毛巾,虽说是用来擦汗的,实际上,脸上的汗是不用擦的,流出的汗直接就从脸上淌落,砸在足底滚烫的青石板上,也砸在我无法平静的心湖里。我扛着锄头,跟在父亲的身后,看他不时用毛巾擦一下被汗水迷濛的眼睛,看他那衣服早已被汗水渗透的背影,看他那虽然有点蹒跚却依然坚毅前行的双足,那场景仿佛国画大师震憾人心的巨作,激荡着我幼小的心湖,继而便刻印在我的脑海里,根植在骨髓中,一直跟随着我,成为此生挥之不去的印记。
父亲是一个节俭朴实的人。在邵东焦化厂上班期间,父亲最值钱而又最珍惜的莫过于那辆飞鹤牌自行车了,就象骑手对自己的爱马一样,那辆车他总是拆拆修修,每回周末返厂时总要把车子冲洗干净,然后涂上防锈的机油。而对于我们兄弟来说,跟着父亲到厂里玩便成了我们最大的荣耀。那时,焦化厂的雪糕是远近闻名的,暑假里,每天吃上几根五分钱的冰棍,喝上几口甜甜的沁人心脾的冰水,对于我们来说,那种享受,却是不亚于人间任何一种美食的。
父亲是一个善良可亲的人。父亲一生虽然有过几次工作调动,但他却一直干着炊事员的工作,常言道众口难调,一人难满十人意,但父亲却把他的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工人们都喜欢吃他炒的菜,也乐于要父亲打菜,那时,工厂食堂的菜肴还是不错的,父亲体量炼焦工人的辛苦,在打菜时总要有意识地多打一点。父亲常说:将心比心,不能亏了一线工人。
父亲更是一个慈爱体贴的人。父亲不是太善于言词,对于国家大事,有时也能高谈阔论几句,但对于母亲却总能一以贯之地体贴。在工厂上班时,干的是三班倒,他总是抓紧转班的间隙,尽量在家里多呆一些时间,母亲是村里的妇联主任,那时的农村似乎有永远也调停不完的纠纷。父亲虽然远在县城上班,却依然是家里干农活的主力。而孙辈们永远是父亲的心头肉,病后的他思维和行动皆大不如前,而记忆却出奇地好,坐着轮椅的他时而会向你问问这个,问问那个。也许,对后辈永远放之不下的关爱就是父亲大病后还能保持顽强生命力的最好依托。
父爱如山,虽无言却依然能传递坚韧的力量;父爱如风,虽无痕却依然能激荡青春的心扉;父爱更如故乡那口老古井,绵绵不绝,永远有流不完的心里话。
【作者简介】谢紫红,邵东县诗词协会、楹联家协会、作家协会会员,笔名诗鹰、旷野、长河旭日。有作品散见于各报刊。相信岁月沧桑,人生易老,但更相信只要有一颗年轻的心,生命中就会有永远不落的太阳!
绿汀文萃平台微信号 LTWCHJL1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