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民族:吉普赛人为什么在哪都饱受歧视?
历史上有很多民族因战乱或宗教迫害而四处流浪,最著名的当属于犹太人。犹太民族公元1世纪被迫离开巴勒斯坦,流浪了近两千年后,根据联合国决议,1948年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以色列。自此犹太人似乎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但现在在欧洲还存在一个近千万人的流浪民族—吉普赛人。他们从南亚流浪到西亚,再到15世纪遍及欧洲。位于欧洲的吉普赛人,占到全世界吉普赛人口的约80%。
▲吉普赛人占欧洲各国的人口比例
在很多欧洲人眼里,吉普赛人是一个四处流浪、受教育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经常从事违法活动的“次等民族”,因此备受歧视。历史上不断上演着“驱逐-流浪-再被驱逐-再流浪”的循环。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选择流浪且备受歧视?
▲吉普赛人呼吁停止对他们的迫害
一、饱受战乱,不断迁移
欧洲各国对吉普赛人的起源有分歧,因而各国赋予了吉普赛人不同的称呼。法国人称他们波希米亚人;西班牙人称他们茨冈人或希腊人;英国人则认为他们来自埃及(Egypt),故称之为“吉普赛人”。因英国和英语在全球的影响力,“吉普赛人”这个称呼被广为流传。
但在吉普赛人眼里,“吉普赛”这个名字有歧视意义,他们更愿意自称“罗姆人”。现代学家的主流观点认为,吉普赛人是印度西北部拉贾斯坦邦及周围的土著民族。
▲红色部分为拉贾斯坦邦
公元前15世纪,雅利安人从中亚进入印度西北部。能征善战的雅利安人在占据印度后,创立了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为强化统治,将土著居民确定为低种姓,其中“罗姆人”就属于没有政治权的低种姓。种姓制度造成古印度出现巨大的阶级差异。
为了反对森严的等级制度,讲究众生平等的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北部产生。诞生后佛教文化逐渐向外传播,慢慢地影响到吉普赛人生活的地区。
▲佛教的传播
处在社会底层的吉普赛人本来就生活困苦,再因为他们所处的特殊位置经常外敌多次侵略战争的摧残,这助长了他们要离开这块地方的想法。
南亚次大陆三面环海,北部和东部多高山,位于西北部的开伯尔山口,成为一个较为畅通的对外通道。但也因为如此,这个通道给了异族从中亚入侵南亚提供了便利。古代印度遭到的多次外敌入侵,基本上都是由西北部的山口进来的。
▲中亚进入南亚大陆的门户—开伯尔山口
吉普赛人生活的地区因异族多次入侵而备受摧残。公元前六世纪,波斯王朝派兵入侵印度。紧随而来的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国东征也入侵了印度,亚历山大军队将希腊文化传入印度。
▲亚历山大帝国的势力大约可达印度河
波斯、希腊以及本地文化在吉普赛人生活的印度西北部融合。深受种姓制度压迫的吉普赛人,在战争的摧残和平等思想的影响下,产生冲破种姓压迫的强烈愿望。
但想要打破这种固化的阶层,只能外迁逃离这片土地。他们的部分人开始沿着外敌入侵的道路来到中亚。
▲吉普赛人在欧洲的迁徙路线
印度被异族侵略的悲惨命运并没有结束,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东侵,但对印度西北部采取的宽容政策,赢得了吉普赛人的好感。
紧随阿拉伯帝国之后入侵的突厥人彻底点燃了吉普赛人必须要西行的念头。11世纪初突厥加兹尼王朝在26年的时间里,入侵了印度西北部多达17次,沿途之地大肆劫掠、屠杀当地居民。
▲突厥加兹尼王朝最大疆域,该王朝在11世纪多次入侵印度西北部
吉普赛人实在忍受不了无休止战争的摧残,他们开始整族迁移。大约在11世纪左右,大批吉普赛人离开印度向西迁移,大部分人先是到了中亚和西亚,后来他们进一步西进,拜占庭帝国统治的东欧成为吉普赛人分布最多的地区。
他们生活在拜占庭帝国的疆域内,以东欧为中心,分别迁移到欧洲其他地区。到15世纪吉普赛人已经遍布整个欧洲,开始各地流浪的生活。在他们大举迁徙的过程中,也有极少部分来到中国,被称为“啰哩回回”。
▲吉普赛人的迁移路线(及年份)
二、无故背锅,备受歧视
吉普赛人在外迁过程中,严格恪守民族传统,抗拒外来文化渗透,刻意与当地主流社会保持距离。但在宗教信仰上,因吉普赛人到达欧洲后,刚好是基督教占绝对统治时期的中世纪,为了防止宗教迫害,他们随时转变自己的宗教信仰,到某一地就选择当地主流的宗教信仰。
▲吉普赛人分布最多的国家
他们形成了独特的流浪文化,漫无目的地从一地流浪到另一地,选择从事占卜、卖艺等投资少的职业。在欧洲居民的眼中,他们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在被宗教支配的中世纪,吉普赛人一开始通过谎言、占卜等方式,给欧洲人营造神秘感。但随着流浪吉普赛人的增加,当地人开始认识到他们的伎俩。
▲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传播图(动图)
中世纪后期欧洲暴发了严重的黑死病,从14世纪开始,发源于亚欧大陆中东部的鼠疫导致欧洲大约7500万-2亿人死亡,占当时欧洲人口的30%-60%。
欧洲人认为该病起源东方,是犹太人、穆斯林以及吉普赛人等外族人迁移带来的。而身世神秘、四处流浪的吉普赛人被看成了传播黑死病的罪魁祸首。
▲1348年佛罗伦萨的瘟疫绘图
在背上一口大黑锅的同时,吉普赛人还被卷入了当时基督教和伊斯兰奥斯曼帝国的矛盾中。土耳其人原为中亚一个突厥小部族,在壮大的过程中他们选择了信奉伊斯兰教。
迁徙而来的吉普赛人主要居住在拜占庭帝国境内。日渐兴盛的土耳其人最终在1453年消灭拜占廷帝国。一个千年帝国就此崩塌,在欧洲众多基督教徒眼中,是一个难以接受的现实。奥斯曼随后不断向西扩张,掠夺了欧洲的大片基督教土地。
伊斯兰教势力的扩张引发了基督教世界的恐慌。很多吉普赛人为奥斯曼军队生产枪支弹药并充当铁匠,所以欧洲人认为,吉普赛人很可能是奥斯曼帝国派来的间谍,当初就不应该接纳他们生活在欧洲。
▲奥斯曼帝国把大量的东正教徒囊括在内
陷入两大宗教矛盾中的吉普赛人,还被欧洲人误作为犹太人的同类而受到歧视。犹太人在欧洲游荡中,一直坚持保持本民族的独立性。吉普赛人也一直不改变其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吉普赛人虽然没有建立国家,但他们一直保持着以家庭和族群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抗拒外来文化的渗透。
当然,犹太人特别重视教育,他们凭借才能在欧洲从事着金融、商业等行业,很容易就可以掌控欧洲的经济命脉。吉普赛人却正好相反,他们为了传统而固步自封,不重视教育,只能从事一些社会底层的职业。
▲流浪的吉普赛人
吉普赛人在误解中成为了欧洲各国的公敌,承受了诸多指控,从事着占卜等迷信活动,甚至有些把偷盗作为职业。在欧洲人的眼中,他们是泼皮无赖、行为不轨、无业游民的代名词。
欧洲颁布了一系列严苛政策来限制他们。15世纪末,神圣罗马帝国下令驱逐所有境内的吉普赛人,违者格杀勿论。英国出台《1530年埃及法案》,要求吉普赛人在16天内离开英国。类似的迫害条例和法令在16、17世纪层出不穷。面对着欧洲迫害,少数的吉普赛人开始变得暴力。18世纪,极少数吉普赛人在德意志成立了强盗组织。
面对部分同胞的极端行为,大多数良民只能默默忍受迫害,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继续流浪着。许多人在地理大发现后乘船到了美洲。现在在美洲大约有300万吉普赛人。
在不断迁移的过程中,他们看似无拘无束、反抗社会、甘于边缘的特点获得众多文人墨客的青睐,被冠以“浪漫”和“无拘无束”。欧洲著名的歌剧《卡门》就描绘了一个乘风破浪的吉普赛女性。
▲19世纪时特兰西瓦尼亚(现罗马尼亚)的罗姆人
三、格格不入,坚持传统
吉普赛人的命运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他们因长期封闭,总是成为民族仇恨的牺牲品。二战期间大约有50多万吉普赛人死于德国纳粹的迫害。
▲萨克森豪森集中营
二战后随着独立运动的影响和民族自决原则的盛行,很多民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吉普赛人不仅没有提出建国的要求,也没有得到其他国家的帮助。因为长期封闭和饱受歧视,绝大多数的吉普赛人没有国籍。二战后他们继续过着四海为家的流浪生活,绝大多数分布在东欧。
由于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吉普赛人适应不上现代社会发展潮流,使得被歧视的程度继续加深。20世纪60年代,法国就规定吉普赛人外出必须随身携带通行证。
▲沉睡的吉普赛人
但随着国际社会对少数族裔群体权益的关注度增加,越来越多人开始为吉普赛人争取平等权利。1971年,“世界罗姆人大会”召开,并成立了“国际罗姆人联盟”。
每年的4月8日被定为“国际罗姆人日”。2016年,印度甚至建议承认吉普赛人是印度的海外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