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解析
导读:龙胆泻肝汤,具有清脏腑热,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之功效。该方临床应用广泛,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紧紧抓住肝胆湿热的本质,临证使用就会得心应手,效如桴鼓。
关于龙胆泻肝汤的方解有很多,我认为《医宗金鉴》的方解比较贴切,切合临床的使用。其云:“胁痛口苦,耳聋耳肿,乃胆经之为病也;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乃肝经之为病也。故用龙胆草泻肝胆之火,以柴胡为肝使,以甘草缓肝急.佐以芩、栀、通、泽、车前辈大利前阴,使诸湿热有所从出也。然皆泻肝之品,若使病尽去,恐肝亦伤矣,故又加当归、生地补血以养肝。盖肝为藏血之脏,补血即所以补肝也。而妙在泻肝之剂,反作补肝之药,寓有战胜抚绥之义矣。”
这个方解指出了本方治疗的主症:胁痛、口苦、耳聋、耳肿、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同时指出了方中各药的作用,按此方解用于临床,效果确实不错。《方剂学》认为其用于肝胆实火上炎证和肝胆湿热下注证,是对上述方解的总结而已。
病案1
1999年6月底,我研究生毕业,我大舅(当时年龄是39岁)来我家里。他身高180cm,体重90kg,身材魁梧,他说他头晕、头痛,当时血压170/100mmHg,伴小便黄,大便不畅,睡眠不佳,舌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处方:龙胆泻肝汤(去木通)加连翘9g,生牡蛎30g(先煎),生龙骨30g(先煎)。7剂,水煎服。
用药后他打电话说头晕、头痛均消失,睡眠好,大便畅,血压120/70mmHg。继续服7剂。之后血压一直都正常。
【体会】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进食的肉食、油、脂及甜食较以前增加许多,中医学认为这是“肥甘厚味”,容易产生湿热,故临床常见到有湿热的患者。我大舅头晕、头痛,舌苔黄腻,脉弦数有力,身体壮实,从四诊合参进行分析,他有肝胆湿热,故用龙胆泻肝汤治疗高血压,用之有效。用麻黄汤加止痉散可以治疗高血压,我在临床上也曾经用凉膈散治疗过高血压,这些方法治疗高血压都有效,重要的是要辨证论治。
病案2
龚某妻子,36岁。自诉最近自觉鼻痒、流鼻涕、打喷嚏、眼角内侧痒。晚上鼻塞,张口呼吸。到内蒙古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她属于季节性发病,一到秋季就发病,舌苔黄腻,脉弦数。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升降散加减:蝉蜕6g,僵蚕10g,大黄6g(后下),连翘20g,薄荷2g(后下),黄芩9g,川芎9g,白芷9g,防风12g,荆芥12g,龙胆草6g。3剂,水煎服。
服3剂后症状完全消失。
【体会】龙胆泻肝汤为什么可以治疗鼻炎、胁痛、口苦、耳聋、耳肿、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这些病证呢?《灵枢·经脉》中描述肝经经过大趾丛毛之际、阴器、喉咙之后、颃颡(此指喉头和鼻咽部)、目系、唇内、肺、颠这些部位,故高血压、头痛(目系),过敏性鼻炎(颃颡),阴痒、阳痿、阴湿(阴器),盗汗(肺)等部位的病变,如果从中医角度辨证为肝经湿热,则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都可以有效。过敏性鼻炎不仅有鼻子的过敏症状,也有鼻咽部,甚至是支气管的过敏症状(表现为哮喘或者干咳),肝经经过颃颡,故此处的病变也可以用龙胆泻肝汤。同时也提醒我们学习十二经络的重要性,清代医家徐大椿说:“不懂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病案3
赵某,女,45岁。2011年12月中旬就诊,自诉最近1个月下体瘙痒,白带较黄。曾就诊于某三甲医院妇科,给予外用的洁尔阴洗剂,外洗后症状缓解不少,但停药下体又瘙痒,自觉心烦,睡眠不佳,舌红苔黄膩,脉弦数有力。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炒栀子6g,黄芩9g,北柴胡15g,车前草20g,当归15g,生地黄30g,龙胆草6g,郁金9g。5剂,水煎服。
用后她打电话告诉我下体已经不瘙痒了,并且白带正常。
【体会】龙胆泻肝汤是治疗阴痒的特效方,临床用后效果显著。后来我学习《景岳全书》的时候,看见其中有关于“阴痒”的论述,原文如下:“妇人阴痒者,必有阴虫。微则痒,甚则痛,或为脓水淋沥,多由湿热所化,名曰慝。内宜清肝火,以龙胆泻肝汤及加味逍遥散主之……”这段论述对临床辨证和治疗非常实用,参考价值极大。最近又看到有位中医用一贯煎治疗1例阴痒3年的患者,使其痊愈,我发现“阴痒”应该在辨证肝经的基础上分虚实,这样治疗起来思路更多些,也更加全面。
病案4
罗某之子,男,24岁,2012年3月7日就诊。自诉阳痿,自己服用补肾的药物无效(具体用药不详),多汗,尤以头面及颈部多汗,而四肢和躯干无汗,小便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有力。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茵陈30g,炒栀子6g,大黄5g,龙胆草6g,黄芩9g,北柴胡6g,生地黄15g,车前草9g,泽兰9g,当归9g,淡豆豉9g,陈皮6g,法半夏9g,茯苓9g,醋鸡内金9g,焦神曲9g,焦麦芽6g。7剂,水煎服。
二诊:2012年3月14日就诊,用药后阳痿愈,头面部和颈部汗出少。舌苔稍腻,脉弦滑。上方继服7剂。
【体会】阳痿为临床中医男科常见病,前人认为这样的患者多是肾阳不足。这个患者患病后在家中服用补肾药效果不佳,而来医院就诊。我在临床上常常遇到这样的年轻患者,以肝气郁结、肝经湿热多见。现在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多食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中医学认为多食肥甘厚味,且肝气不舒,容易出现肝经湿热,湿热下注于阴部,则不起矣。如有肝经湿热者龙胆泻肝汤可用,无肝经湿热只是肝气郁结者丹栀逍遥丸或者四逆散可选。这个患者出汗有“尤以头面及颈部多汗,而四肢和躯干无汗”这样的特点,《伤寒论》中茵陈蒿汤的条文曰:“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故在龙胆泻肝汤的基础上加入茵陈蒿汤。另外,条文中有“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的论述,我在临床上发现这是湿热患者出汗的典型特点,请大家在临床上观察。
病案5
孙某,男,19岁,2013年1月23日就诊。患者自诉最近1周睡觉的时候全身出汗,醒后减少,尤其以头颈部和背部为多,伴睡眠差,乏力,每天感觉没精神,小便黄有味,大便正常,舌苔黄腻,脉弦而有力,右寸脉尤大。患者身体健壮,最近因为家庭琐事和姐姐生气后出现上述症状,考虑为肝经湿热复夹有食积。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炒栀子6g,黄芩9g,北柴胡15g,车前草20g,当归9g,泽泻9g,龙胆草6g,陈皮9g,法半夏9g,茯苓15g,淡豆豉3g,黄连3g,槟榔6g,广藿香3g,紫苏叶3g,炒莱菔子9g,醋鸡内金20g,焦神曲20g,焦麦芽20g,醋延胡索20g,醋三棱20g。7剂,水煎服。
二诊:2013年1月30日就诊,自诉出汗明显减少,人有精神,自觉身体有力量,睡眠好,小便不黄,舌苔仍黄腻,但较第一次就诊时减少,脉弦有力,右寸大。自诉昨日帮人搬家后,腰部疼痛。上方加入川牛膝90g,7剂。
后他打电话告诉我已经没有上述临床症状了。
【体会】中医学认为,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是谓“盗汗”;《临证指南医案·汗》谓“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传统上中医学认为盗汗是因为阴虚,如果从这个思路入手治疗这个患者必误无疑。古人云“尽信书不如不读书”,临床治疗应该根据四诊合参的结果进行辨证,再参考古人的经验,否则就是刻舟求剑了。临床治疗应该灵活运用古人经验,不可刻板。这个患者起病原因是生气,结合睡眠差,乏力,小便黄有味,大便正常,舌苔黄腻,脉弦而有力,右寸脉尤大,可辨证为肝经湿热,用药后效果如期。二诊汗出症状改善,增加了腰痛的症状,故加入川牛膝90g,以强腰膝、活血化瘀。我常用牛膝60~90g治疗腰部疼痛,尤其是外伤后的腰部疼痛,效果较佳。
往期推荐
—THE END—▶ 版权声明:1、文源:选自《黄永凯经方带教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联系(微信):gyzdxue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