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康||一张“护照”现初心
一张“护照”现初心
文/王太康
翻开珍藏的典籍,一张已经旧的发黄的字纸呈现在眼前,深情地凝视良久,仿佛回到了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一张“护照”,揭开了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忆:
故事发生在公元1939年3月10日(农历一月二十日),正值农民春耕备耕的黄金季节,永和县山区的一个一个小村庄,一次性筹集到“22头毛驴”,由“李长杰”等四名老百姓主动请缨,前往隰县为八路军送军用品支前,计划用四天完成任务,而后返回汇报。
不计山高路远、长途跋涉,单说日寇的严密封锁,那真是危险重重,需历经生死考验,若没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哪来得如此大智大勇?虽然这张“护照”只是红色典籍中的沧海一粟,但她却定格了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犹如鱼水关系的历史真相;反映出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的严峻关头,八路军和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自信及巨大勇气;蕴含着军民团结的浑厚力量和抗战必胜的伟大真理。
令人难忘,是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做出了英明的决策:八路军从芝川东渡黄河,出师抗日,正确地践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了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之大好局面。
1939年,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来到了山西省隰县。八路军所到之处,沿途各村张贴欢迎八路军的标语:“八路军是人民的军队!”、“欢迎抗日的八路军!”、“欢迎抗日先锋队!”、“欢迎救国救民的八路军!”。隰县各届民众抗战后援会组织各届民众拉着白面、蔬菜、猪肉、粉条等慰问品到部队驻地慰问。八路军每到一个村庄,当地的学生、青年都会围上来,给部队官兵献歌献舞,《义勇军进行曲》《长城谣》等革命歌曲遍地传唱,富有民间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新秧歌扭得人笑逐颜开,全民抗战的激情一浪高过一浪。
“抗日救国”的主旋律让边区的人民大众群情激愤,精神大震,村村寨寨,各乡各县的人民遥相呼应,心心相连,正是在老区人民的支援下,1939年12月20日,彭老总在山西阳城部署八路军进行自卫反击战,并于1940年3月一举歼灭进攻太行山八路军总部的顽军三个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1940年8月8日,驰名的“百团大战”在河北、山西、热河、察哈尔、绥远、山东六省长达2800多公里的华北战场同时打响,双方直接参战部队多达55万人,时间长达5个月,地域之广,战线之长,参战人数之多,战斗之残酷,在整个抗日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五个月的血战,八路军共与日伪军交战1824次,八路军以伤亡17000多人的代价,毙伤、俘日伪军46000多人,破坏敌寇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公里,桥梁、隧道、火车站260处,摧毁敌碉堡523个……粉碎了日寇企图迅速侵占中华的野心。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在三晋人民的鼎立支援下,正是通过无以数计的千万张“护照”,通过众多农民舍弃耕田拉运的千万头“毛驴”,通过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千千万万个支前的百姓“李长杰”,由宁愿忍饥挨饿也甘心情愿献出“籽种”充当军粮的“亿万民心”滋养了人民子弟兵——“八路军”,才使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和全国人民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伟大胜利。
今天,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6周年之际,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新时代,我们翻回头来,再审视这一张轻薄的故字纸,重温“护照”的厚重内涵,她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体现的革命初心,让我们感到震撼!我们岂能忘记无数抗日救国中为革命捐躯先烈的遗志?我们又怎能不铭记三晋人民那种穿越火线,勇送“毛驴”支前的舍家为国、不畏生死的家国情怀和伟大精神?我们只有永远紧跟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民族复兴,乡村振兴,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地努力奋斗,才能让这张典藏的“护照”及护照背后的革命先烈瞑目!才能让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万代飘扬!才能让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让全国人民过上美满幸福的新生活!
作者简介
王太康,山西忻州人,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高级中学语文教师,喜欢文学、摄影、书法,退休前曾在《暖泉》《忻州市报》《忻州日报·教育周刊》《忻州晩报》、上海《岸风》发表散文、小说和文论多篇。后均有文图散见于《今日头条》《秀容在线》《忻州晨报》《山西广播电视报-忻州刊》《忻州记忆》《嘉河文学》《东方文韵》等网刊。现为忻府区作家协会会员。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心灵之窗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