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世界第三强国:灭国前3次求援中国,后让我国多了百万疆土

公元前7世纪初期,世界上有三个超级大国。一个是雄踞东亚的大唐王朝,自唐太宗上任之后贞观之治开展以来,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力量都极速发展,很快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唐朝奉行海纳百川的外交政策,在彼时就跟世界上多达70余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以唐太宗为代表的唐朝君主,更是在137之久的历史里,被世界各国尊奉为“天可汗”,是世界上无可置疑的最强帝国。

位居第二的,就是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沿承古罗马荣光,雄踞亚欧非三地,曾经以罗马方阵横扫欧洲,击破埃及,定鼎西亚,在文明和军事两个方面都强大无比。

而排在第三位的,就是波斯第二帝国——萨珊王朝。中亚地区乃是世界交通要道,各方势力汇集于此,而萨珊王朝曾经凭借超强骑兵荡平中亚,深入南亚,让畏惧印度半岛之上强大的贵霜帝国同样俯首称臣,足见萨珊王朝之强悍。

但是到了公元7世纪中后期时,三大帝国之中只有唐朝依然保持着绝对领先地位,东罗马帝国跟萨珊王朝都已衰落。一方面是因为东罗马帝国与萨珊王朝之间连年打仗,劳民伤财,另一方面,萨珊王朝内部争权,造成了严重的内耗 ,导致萨珊王朝国力大不如前。

而与此同时,被唐人称呼为“大食国”的阿拉伯帝国在中亚迅速崛起,此消彼长之下,大食国成为了中亚地区足以与萨珊王朝分庭抗礼的存在。公元633年时,阿拉伯大将哈立德就攻下了萨珊王朝领土之中的美索不达米亚千里沃土,公元646年,萨珊王朝又失去了军事重地泰西封,此后阿拉伯帝国得以向萨珊王朝核心地区长驱直入,萨珊王朝已经无力抵抗阿拉伯入侵。

彼时萨珊王朝的国王伊嗣埃三世在泰西封沦陷之前,就带领残兵败将向东逃去,来到了呼罗珊地区避难。呼罗珊地区位于当今阿富汗领土的西北部,正在我国丝绸之路通往中亚的隘口处。于是伊嗣埃三世干脆命令自己的儿子俾路斯另带一队沿丝绸之路进入唐朝长安,向当时的天可汗唐高宗李治求援。

彼时的唐朝已经兴起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但依然还面临着许多威胁,比如西北的东突厥与回纥,东边的高句丽,南边的南诏等国,虽然每个都不是唐朝的对手,但正所谓阎王易见小鬼难缠,南北分兵让唐朝有了很大的军事负担。而大食国还远在西亚和中亚地区,对唐朝几乎没有威胁,李治觉得没必要因此劳民伤财,因此只是给了萨珊王朝使臣一大笔钱,就遣他们回到呼罗珊了。

与此同时,萨珊王朝又接连在法尔斯战役等战争当中失利,公元651年时,伊嗣埃三世还被细作刺杀,萨珊王朝也就就此灭亡。俾路斯刚刚返回中亚,却得知了亡国的消息,不得已之下,俾路斯再率残部再次前往长安,向唐朝二次请援。

公元661年,俾路斯终于逃过重重追杀,走过荒莽大漠,历经无数艰险,抵达了长安,见到了唐朝皇帝唐高宗李治。彼时的唐朝局势已经完全坐稳,而且此时大食国的势力已经进入了南亚,直抵唐朝西域边境,对唐朝有了直接的威胁。

于是,李治便命俾路斯率领自己的几千残党前往波斯疾陵城(今伊朗东北部地区)驻守,并在此设立了波斯都督府,封俾路斯为波斯王,隶属唐朝安西都护府治下。此后,安西都护府会在军事、经济等等方面驰援波斯都护府,相当于唐朝在中亚地区找到了一个代理人。

在唐朝的援助之下,加上阿拉伯帝国刚刚征服中亚立足未稳,俾路斯得以打出了不少漂亮的战役,将中亚失地收复了许多。但阿拉伯帝国反应过来之后,立即大兵压境攻打俾路斯。俾路斯不是对手,在公元675年时又逃到了长安,再次向唐朝请援。

李治没想到俾路斯如此不成气候,但到底是他天可汗所封的波斯王,于是只好亲自下场。首先是让安西都护府的当地驻兵抵挡大食国军队,因为粮草不济、兵力匮乏等原因,唐朝还打了几次败仗,但对唐朝完全只是皮外伤,等到唐朝中原大军抵达西域之后,唐朝就连战连捷,收复安西四镇,将大食国军队打回了中西亚。

唐朝也考虑到战线过长的问题,不再发兵西进,但即便如此,当年波斯都督府下辖的大部分地域,还是被唐朝收回了手中,让唐朝的领土增加了近100万平方公里。李治不再发兵,这意味着萨珊王朝已无复国可能,为了安抚臣民俾路斯,李治就封其为右威卫大将军,让俾路斯及其残部定居在在了中原地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