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己进德可为王——《论语》悟读【374】
修己须持敬,养性当静心。
《论语》第十五篇第五章:
【原文】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fú,他)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能够不做什么就使天下得到治理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什么呢?他只是庄重端正地面向南地坐在王位上罢了。”
【悟读】
成己成物,立己立人。
上句的意思是,成就了自身,方能成就万物;立了自身德才,才能影响和教化他人。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其思想核心是循道而为,依道而行,强调的是虚静不妄为;引申到治国,即以制度约束臣民。
本章夫子也提出了同一概念,本质却是迥异。其一,夫子的无为而治是指“任官得人,己不亲劳于事”;其二,夫子的无为而治的要求是“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恭己”,有两层意思。其一,恭敬自己,自爱自重;其二,使自己对人对事恭敬,即处世以礼。概而言之,修身以达礼。“正南面”,字面意思是坐北向南临朝。其实,“正南面”在道家是指修身,在佛家是指修身养性,感悟天地万物。夫子本章想说明的是,做帝王,须注重自己的德行,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舜,夫子所称道之明君。在夫子看来,唯有如此明君,方可“无为而治”。
因此,儒家所说的无为而治,强调的是一个领导艺术的问题,本质上是积极有为的态度,深层意思还是强调修己进德之事,这与道家之“虚无清静顺其自然”的思想是有根本区别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