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定律,Chiplet,IP 与 SiP

导读: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四个概念:摩尔定律, Chiplet,IP,SiP以及四者之间的相互关联。

 什么是“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是以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的名字命名的。戈登·摩尔在1965年时提出,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将每年增加一倍。1975年,他又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摩尔定律进行了修正,把'每年增加一倍'改为了'每18到24个月增加一倍'。

摩尔定律发展至今已有50多年,在这50多年间,不断有人唱衰,甚至有人提出“摩尔定律已死”的观点。

芯片制造商已经使用了各种手段来跟上摩尔定律的步伐,譬如增加更多的核,驱动芯片内部的线程,以及利用各种加速器。但还是无法避免摩尔定律的加倍效应已经开始放缓的事实,不断地缩小芯片的尺寸总会有物理极限:现在最新的制程工艺特征尺寸仅为7nm,而硅原子的直径为0.117nm,也就是说,在7nm工艺的芯片中的晶体管的特征尺寸仅为60个硅原子组成,随着尺寸的进一步减少,其数量还会进一步减少。

在同等面积大小的区域里,随着挤进越来越多的硅电路,漏电流增加、散热问题大、时钟频率增长减慢等问题难以解决。所以,有唱衰的言论自然不算奇怪。

这时候,有人说,Chiplet是解决摩尔定律死亡的好方法。

 什么是“Chiplet ”?

Chiplet顾名思义就是小芯片,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乐高积木的高科技版本。首先将复杂功能进行分解,然后开发出多种具有单一特定功能,可进行模块化组装的“小芯片”(chiplet),如实现数据存储、计算、信号处理、数据流管理等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小芯片”的集成系统。

简单来说,Chiplet技术就是像搭积木一样,把一些预先生产好的实现特定功能的芯片裸片(die)通过先进的集成技术(比如3D integration)集成封装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芯片。而这些基本的裸片就是Chiplet。从这个意义上来说,Chiplet就是一个新的IP重用模式。未来,以Chiplet模式集成的芯片会是一个“超级”异构系统,可以带来更多的灵活性和新的机会。

Chiplet芯片可以使用更可靠、更可靠和更便宜的技术制造。较小的硅片本身也不太容易产生制造缺陷。

最近,Chiplet概念热了起来,从D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CHIPS项目到Intel的Foveros,都把chiplet看成是未来芯片的重要基础技术。

Chiplet概念最早是来自DARPA的CHIPS(Common 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 and IP Reuse Strategies)项目。由于最先进的SoC并不总是能被小批量应用所接受。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灵活性,减少下产品的设计时间,通用的异构集成与知识产权(IP)重用策略(Chiplet)计划寻求在IP重用中建立一个新的范例。

Chiplet可以说是一种新的芯片设计模式,要实现Chiplet这种新的IP重用模式,首先要具备的技术基础就是先进的芯片集成封装技术。SiP的概念很早就有,把多个硅片封装在一个硅片里也有很久的历史了。但要实现Chiplet这种高灵活度,高性能,低成本的硅片重用愿景,必须要先进的芯片集成技术,比如3D集成技术。

Chiplet其实就是硅片级别的IP重用。设计一个系统级芯片,以前的方法是从不同的IP供应商购买一些IP,软核(代码)或硬核(版图),结合自研的模块,集成为一个SoC,然后在某个芯片工艺节点上完成芯片设计和生产的完整流程。未来,对于某些IP,你可能不需要自己做设计和生产了,而只需要买别人实现好的硅片,然后在一个封装里集成起来,形成一个SiP(System-in-Package)。所以Chiplet也可以看成一种硬核形式的IP,但它是以芯片的形式提供的。

 什么是“IP ”? 

IP(Intelligent Property)是具有知识产权核的集成电路的总称,是经过反复验证过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宏模块,可以移植到不同的半导体工艺中。到了SoC阶段,IP核设计已成为ASIC电路设计公司和FPGA提供商的重要任务,也是其实力的体现。对于FPGA开发软件,其提供的IP核越丰富,用户的设计就越方便,其市场占用率就越高。目前,IP核已经变成SoC系统设计的基本单元,并作为独立设计成果被交换、转让和销售。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对应描述功能行为的不同分为三类,即软核(Soft IP Core)、固核(Firm IP Core)和硬核(Hard IP Core)。

1.软核

软核在EDA设计领域指的是综合之前的寄存器传输级(RTL)模型;具体在FPGA设计中指的是对电路的硬件语言描述,包括逻辑描述、网表和帮助文档等。软核只经过功能仿真,需要经过综合以及布局布线才能使用。其优点是灵活性高、可移植性强,允许用户自配置;缺点是对模块的预测性较低,在后续设计中存在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有一定的设计风险。软核是IP核应用最广泛的形式。IP软核通常是用HDL文本形式提交给用户,它经过RTL级设计优化和功能验证,但其中不含有任何具体的物理信息。据此,用户可以综合出正确的门电路级设计网表,并可以进行后续的结构设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借助于EDA综合工具可以很容易地与其他外部逻辑电路合成一体,根据各种不同半导体工艺,设计成具有不同性能的器件。软IP内核也称为虚拟组件(VC-Virtual Component)。

2.固核

固核在EDA设计领域指的是带有平面规划信息的网表;具体在FPGA设计中可以看做带有布局规划的软核,通常以RTL代码和对应具体工艺网表的混合形式提供。将RTL描述结合具体标准单元库进行综合优化设计,形成门级网表,再通过布局布线工具即可使用。和软核相比,固核的设计灵活性稍差,但在可靠性上有较大提高。目前,固核也是IP核的主流形式之一。IP固核的设计程度则是介于软核和硬核之间,除了完成软核所有的设计外,还完成了门级电路综合和时序仿真等设计环节。一般以门级电路网表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3.硬核

硬核在EDA设计领域指经过验证的设计版图;具体在FPGA设计中指布局和工艺固定、经过前端和后端验证的设计,设计人员不能对其修改。不能修改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系统设计对各个模块的时序要求很严格,不允许打乱已有的物理版图;其次是保护知识产权的要求,不允许设计人员对其有任何改动。IP硬核的不许修改特点使其复用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只能用于某些特定应用,使用范围较窄。IP硬核是基于半导体工艺的物理设计,已有固定的拓扑布局和具体工艺,并已经过工艺验证,具有可保证的性能。其提供给用户的形式是电路物理结构掩模版图和全套工艺文件,是可以拿来就用的全套技术。

IP核的提供方式上,通常将其分为软核、硬核和固核这3类。从完成IP核所花费的成本来讲,硬核代价最大;从使用灵活性来讲,软核的可复用使用性最高。

当硬核是以硅片的形式提供时,就变成了Chiplet。

 什么是“SiP ”?

SiP(System-in Package)系统级封装是将多种功能芯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FPGA等功能芯片集成在一个封装内,从而实现一个基本完整的功能。与SoC(System on Chip系统级芯片)相对应。不同的是系统级封装是采用不同芯片进行并排或叠加的封装方式,而SoC则是高度集成的芯片产品。

SiP可定义为:将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有源电子元件与可选无源器件,以及诸如MEMS或者光学器件等其他器件优先组装到一起,实现一定功能的单个标准封装件,从而形成一个系统或者子系统。

SiP中的IC芯片可以垂直堆叠或水平排列,一个SiP中可以包含很多种芯片,如专门的处理器,DRAM,Flash 等,结合被动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等都可以封装在同一个SiP中,这意味着一个完整的系统功能单元可以在SiP封装中建立。

SiP解决方案需要多种封装技术,如引线键合、倒装芯片、芯片堆叠、基板腔体、基板集成RF器件、埋入式电阻\电容\电感、硅通孔TSV,圆片级封装等。SiP 是超越摩尔定律的重要实现路径。

 摩尔定律,Chiplet,IP,SiP之间的关联 

摩尔定律逐渐失效之后的日子便被称为“后摩尔定律时代”。所谓后摩尔定律时代,就是业者不再以追求更大效能的芯片为主要目的,而是强调多元化与实用性的原则。也就是说,产品能发挥实际效用就是最好的质量,也是最具经济价值的东西。

DARPA的CHIPS(通用异构整合和IP重用策略)计划赢得了波音、洛克希德、诺斯洛普·格鲁门、英特尔、美光、Cadence、Synopsys等公司的支持,用于商业和军事/航空应用。同样,SEMI和IEEE也在推广更快整合的共同路线图,西门子的Mentor事业部已经建立了一个可以在这方面提供帮助的SiP封装流程。

在此基础上,需要开发工具和方法,使所有这些都能发挥作用。虽然较小的芯片相比于较大的芯片有更好的产量,但当这些芯片被封装在一起时,有许多事情可能会出错。一个坏的Chiplet会杀死整个SiP封装内的系统。此外,芯片或模组在封装、测试甚至运输过程中都可能受到损坏,如果涉及多个芯片,则损坏的成本会更高。

未来的电脑系统可能只包含一个CPU芯片(chiplet)和几个GPU,这些GPU都连接到这个Chiplet芯片上,形成芯片网络,组成系统。

最后总结一句话:

在后摩尔定律时代,IP硬核会逐渐芯片化,形成Chiplet,然后以SiP的形式封装形成系统,使得摩尔定律继续延续下去,这也是摩尔定律的一次革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