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山海经》卷一之〈南山二经〉八
解读《山海经》卷一之〈南山二经〉八
昨夜,我们在洵山吃罢美味的青螺,与默不作声又无攻击性的䍺为伴,枕着黄金美玉,拥着山风而眠。一夜好睡,旭日东升,“跟我走吧,天亮就出发,,梦已经醒来,心不会害怕。”向快乐老家出发吧。
“又东四百里,曰虖勺之山。”
在讲述成山时,也出现过虖勺,“䦠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勺,其中多黄金。”该文中虖勺是古河流,而在此段文字中,虖勺是座山名。成山下的虖勺水与虖勺山相隔两千多公里,应该不是同一个地方的山和水,只是名字巧合吧。
从洵山出发,依然还是向太阳升起的那个方向走400公里,到达了参天大树遮荫蔽日的虖勺山。
“其上多梓、柟,其下多荆、杞。”
郭璞注:梓,楸也。李时珍云:“陆佃《埤雅》云:梓为百木长,故呼梓为木王。”楸树是中国珍贵的用材树之一,材质经济价值颇高,专门用于加工高档商品和特种产品。药用价值也高,树叶、树皮、种子都可以为中草药,有收敛止血,袪湿止痛的效果。
柟通楠木,楠树。根据巜博物要览》,楠木又分香楠、金丝楠和水楠。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桢楠和紫楠都属于金丝楠类。楠木也可中药入味,主治霍乱吐下不止,小儿吐乳,暖胃正气,宜煮汁煎服。
荆,牡荆,亦名黄荆,马鞭草科植物。也可做入味中药,有除湿解毒,袪风解表,止咳化痰的功效。
杞,自然指的是枸杞了。枸杞自身的药性是保肝补肾,美容养颜,补气活费的功效。枸杞加大枣、人参,还有补肾壮阳的效果。枸杞多生长在山坡、荒地、丘陵、盐碱地带。产地多为宁夏、新疆、青海、甘肃、内蒙。而人们多喜爱宁夏枸杞为佳。
看来一个关于枸杞的故事。相传丝绸之路兴起后,有一队西域商人途经河西走廊来中原交换货物,看见一位美少妇在喝叱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商人看不过,指责妇人怎么可以虐待老人。美妇人说,我在教训我孙子,关你什么事。商人大吃一惊,说你看起来如此年轻,怎么会有这样年迈的孙子。美妇人说我们这里盛产一种仙果,服用得当驻颜有术,永保青春。这个不争气的孙子乱添加猛药服用,导致他极速衰老,正存教训他呢。商人赶忙问美妇人此仙果为何物,美妇人捧出枸杞,西域商人向美妇人购买了大量枸杞回了西域。所以后来,中原种植枸杞的地方少,关外反倒多些,难道与这个相关吗?
遗憾宁夏不在河西走廊之内。
可以看出来,虖勺山地势北高南低,北边山坡上长满了楸树,楠木,南边山沟里又结满了黄荆子和枸杞。
“滂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
滂水,郭璞注:音滂沱之滂。
有条水流湍急的河水从虖勺山南面向北的山沟里倾泻而下,向东浩浩荡荡奔向大海。
虖勺山虽是南山二经中很普通的山,无珍禽猛兽,但此山却有许多珍贵木材、药材及天然氧吧,瀑布溪流浑然天成。像楸树有树王之称,桢楠树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树,所以虖勺山呆一呆,沾点贵气,值得。
(注:文中图片来网络,若侵权立删。文中图片与文字无实质性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