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到底是中药还是西药?医生一文解释清楚
2015年10月5日是一个比较特别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我国的本土药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她本人也成为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士。消息传来,举国欢庆,多年的努力,也终于让我国在科学领域拥有了自己的诺贝尔奖。
屠呦呦
屠呦呦之所以获得了这次的诺贝利,最主要的一个贡献就是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物能够通过多种机制作用于疟原虫,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也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的人们!我们都知道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灵感来源于中医书籍,那是不是就说明青蒿素是中药呢?今天医者良言来给您好好聊一聊这个事。
1.青蒿素的发现历程是怎么样的?
疟疾
疟疾这种疾病出现的比较早,距今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是这期间它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虽然期间有很多的科学家都为之努力,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并没有完全把疟疾控制下去,这主要是因为治疗疟疾的药物单一,疟疾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
终于在1967年,我国也启动了抗疟的项目,开始研究如何从中药里面提取和分离出有效果的抗疟疾的成分。当时为了寻找有有效的药物,特别对2000多种中药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大约有640种可能有一定的治疗疟疾的作用。
读到这里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工作的难度以及工作量,640种中药本身就比较多,而且每种中药的成分也比较复杂,再去提取有效成分,这里面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可想而知。不过后来有了一些转机,发现青蒿的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疟原虫的生长,但是后来做的实验却不能每次重复。
中医典籍
为了寻找灵感,屠呦呦以及团队翻阅了大量的文献和中医书籍,在一个名为《肘后备急方》的中医著作中提到了青蒿治疗疟疾的案例。文中特地提到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你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其实远远不行呀。传统的中医熬制青蒿发现它失去了治疗疟疾的作用,而嚼服发现青蒿有治疗疟疾的作用,从这能看得出青蒿里面的有治疗作用成分在熬煮以后被破坏了。
后来经过很多次的尝试,发现青蒿的有效成分可能需要在低温下提取,最终屠呦呦把提取有效成分的溶剂乙醇变成了乙醚才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看似轻描淡写,其实这是屠呦呦以及团队经历了数百次的努力才换来的结果。
之后有好几个团队对青蒿素的结构进行了测定,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这样使得青蒿素变得更加稳定而且有效。
诺贝尔奖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取得科研成果到获诺贝尔奖一般的时间都在22年左右,但是屠呦呦的获奖时间却足足达到了44年之久。可能大家都会有疑问,为什么这个奖来的这么迟?其实这个也不难理解,因为青蒿素的发现并不单纯是屠呦呦一个人的贡献,它也是集体努力的结果,但是申请诺贝尔奖的时候,总人数一般来说不超过7个,但是青蒿素的申请人数怎么改都超过了7个,因此推迟了。
不过后来诺贝尔奖的委员会觉得屠呦呦的贡献比较大,帮助了发展中国家摆脱疟疾的困扰,考虑到屠呦呦80多岁了,如果再不颁发奖,可能这个奖就发不出去了,因为诺贝尔奖不颁给去世的人。
2.为什么说青蒿素是西药而不是中药?
中国药监局
可能很多人觉得青蒿素的发现的灵感是来源于中医典籍《肘后备急方》,因此就得出结论认为青蒿素是中药,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严格来说青蒿素应该算是西药。可能我说的话没有什么权威性,但是中国药监局却很明确地给出了青蒿素的是化学药准字号,从这点来看青蒿素是西药也是无可辩驳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西药的定义,从表面意思来看,西就是指西方,药就是指药物,西药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是指用化学方法合成或者从天然产物中提制而成,青蒿素主要就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出来的纯度比较高的单一成分。
青蒿素的分子结构
与此同时,青蒿素在应用到临床之前,是经历过严格的随机对照、不良反应观察和药代动力学等现代科学的步骤的。青蒿素被成功提取以后,又利用现代的先进技术对其进行了分子结构的探索,并且也对分子结构进行了改造。
不过由于青蒿素的发现的灵感来源于中药典籍,而且青蒿本身也是一种中药,所以也可以把它认为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青蒿素是被提取出来的单一的有效成分,这已经和中医的整体观念和依据药物的性味进行配伍治疗的原则相违背了。
青蒿素不是中药从另一个角度也能看出端倪,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我国的主流科学界对此是异常的低调,因为他们很明白,青蒿素的发现虽然和中医典籍有关,但是却没有哪个中医理论能指导人们使用青蒿治疗疟疾。可能大家觉得奇怪,葛洪不是提到了青蒿可以治疗疟疾吗?但是这里需要注意,青蒿素是不能溶于水的,用水泡也泡不出青蒿素。
葛洪
你以为葛洪是中医大师吗?其实并不是,它仅仅是一个道士而已,在他写的那本中医著作里还提到了别的治疗疟疾的方法,比如抱着一只大公鸡然后大喊大叫、头朝南边憋着气写一个鬼字等,这些方法在今天看到都感觉都有点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