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悲哀的“自卑者”:曾经有资格变得优秀,但最后往往都很平庸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自卑的体验人人都有,我们总能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人,但人生要想前进就需要不停地对抗自卑,超越过去的自己。很多人之所以平庸,不是他们能力不够,或者不够努力,而是他们无法克服内心那个胆怯的自己。
陈妮,是众多此类人中的一个,努力上进且颇有天资,她曾拥有不少实现人生飞跃的机会,皆被她亲手断送。一开始她并不清楚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可当相似的事情一再发生的时候,她才意识到一定是事情在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不堪忍受明明有能力把事情做好,但每次都会搞砸的陈妮,敲开了心理医生的门。
在配合心理医生治疗的过程中,陈妮看见了一个被家人嫌弃、被亲人忽视、被指责被谩骂的小姑娘,即便躲在角落依然逃不过他人的恶言恶语。想要逃却无处可逃,仿佛她犯下了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行。
没错,这个小姑娘就是陈妮潜意识里的自己。
陈妮有和众多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差不多的童年经历,总是被指责被谩骂,即便已经很努力了依旧得不到半句称赞。长期生存在负面的情绪环境中的陈妮,逐渐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真的不够好不值得被爱。
我们的大脑都喜欢走捷径。
经年累月,这种自卑的心理成为自卑者评判自己的标准,大脑也因为主人长期使用同一种思维方式,而将该种思维其深化,以至于在此后每一次遇到相似的问题时,都用同一种方式解决,导致当事人总是不由自主的跳进怪圈。
而当我们外部环境发生改变,使得当事人有可能突破原来的循环时,大脑反而会感到焦虑。
因为从人类进化过程分析,人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会引起死亡焦虑,改变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当前的认知,当前的生活,你不再是你。
为了阻止改变大脑会给出错误的指令,导致当事人在即将要改变现状的时候,做出错误的抉择。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很有资质,却总在成功的边缘徘徊的原因。
心理学将该类行为称为“强迫性重复”,精神分析学家琼斯曾如此定义“强迫性重复”:个体的行为是基于一种难以控制的冲动,无论这一行为难度有多么大,带来的危害有多伤人,个体最终都会不断去重复该行为,一次一次在行为中经历很长时间。
负面的重复行为必然会阻碍个体的成长,因此有的人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们宁愿一遍一遍地重复这些错误行为,也不愿意学到些什么呢?
陈妮就是在这种的心态下,自我意识逐渐苏醒,开始寻找打破魔咒的途径。
古人云:不破不立。
突破习惯性思维,不断地学习寻找新思路,试着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生命才会有无限可能。就像俗语说的,一颗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只有从里面打破才是新生。
对于自卑者来说,首先要培养的是自己的觉察能力。人们往往识别不出来他们的哪些行为是在进行重复性行为,那么通过自我学习,或者寻找专业人士帮助识别自己的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是接受,改变的前提是接受曾经不够完美的自己。正如阿德勒所说:
“人的一生,完全没有必要寻求别人的认可。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期待而活着。所以,一定要有勇气接受自己被讨厌的可能。”
自卑者有一个通病,就是太过迎合他人,太希望别人喜欢自己。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喜欢自己是一件非常非常累,且毫无意义的事情。你又不是电影明星,其实并不需要太多人的喜欢。我们只需要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可。
最后才是突破,当个体对自我的重复性行为有了充分全面的认识,突破就只是时间问题。只要你去做,并且日复一日地去重复,那么改变就是早晚的事情。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怀有自卑感,不代表精神不健全,主要看你如何看待自卑,是以自卑为动因激励自己前进还是畏缩不前。”
自卑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过度的自卑则会影响我们的人生往高处走,如果可能谁不希望自己能走得更高呢?
所以察觉识别,别人自卑成为你追求美好人生的绊脚石,毕竟机会并不会总是出现,出现就要懂得去抓住。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Hill, C. E., & O'Brien, K. M. (2004). Helping Skills: Facilitating Exploration, Insight, and Actio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