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牛逼的教育, 都抵不过一个厉害的妈
妈妈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可以说,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妈妈。
有以下这些特点的妈妈,孩子一般都很优秀。
点击加载图片
图片
不比较的妈妈
“你看隔壁的又得第一了,你学学别人啊!”
“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再看看你自己!”
……
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特别是每家每户都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孩子。
可是拿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较,是极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
不仅会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削弱孩子的自信心,甚至会破坏亲子之间最纯洁的情感。
硬是拿孩子比较,这样会压抑孩子的快乐和天性,只会把孩子推得离我们越来越远。
聪明的妈妈,从不拿孩子比较,因为她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也有自尊心。
比起拿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聪明的妈妈更喜欢去了解和关心孩子,去发现孩子的优缺点以及天赋,然后用自己独有的温暖鼓励和支持孩子。
点击加载图片
图片
会偷懒的妈妈
每个孩子从母体中分离出来,都是妈妈的心肝宝贝。
作为妈妈总是会想尽自己的一切办法,给孩子最好的生活,让孩子轻松无忧地成长。
于是,替孩子事事包办,不让孩子动手做一点家务活。
但有句话说得好:不舍得用孩子,孩子就越不中用。
一味保护宠溺,万事包办,往往不是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而是上“巨婴”和“妈宝””频频出现。
其实,聪明的妈妈,总是会稍稍“偷懒”,她们懂得放手,舍得用孩子,孩子才能真正独立。
点击加载图片
图片
前段时间,重庆的一位8岁男孩唐钱钱,因独自吃了顿火锅“火”了。
那天妈妈要加班,就给了他20元,让他先买些吃的,结果他一个人去了火锅店,连店老板都称赞他很会点菜,而且他还很贴心给妈妈留了油碟和碗筷,一边吃一边等妈妈回来。
小男孩知道20块钱不够吃一顿火锅,还把自己的压岁钱拿出来备用。
《懒妈妈胜过好妈妈》一书中说过:做妈妈的最高境界,就是偷懒。
愿我们做个会偷懒的妈妈,相信孩子会在坚强成长的路上,遇到更好的自己。
点击加载图片
图片
守规则的妈妈
古语云:无规矩不成方圆。
对孩子来说,守规则十分重要。
想让孩子守规则,首先父母要做到。
《德国妈妈这样教孩子》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作家在过十字路口的时候,眼看红灯已经变了,便趁着绿灯前的几秒黄灯时迈开了脚步。
她刚走了两步,就听见身后一群德国父母大吼大叫,不知道在说什么。
后来才知道,这群父母在集体制止作者的行为,认为她在黄灯时就往前走会给看到这一幕的孩子们造成错误的示范。
在德国父母的眼里,规则就是铁打的,一丝一毫都不能破坏。
妈妈不守规则的行为,破坏的不仅仅是基本的社会准则,更是给孩子树立了不良的形象。
面对规则时,妈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起好带头作用。
只有妈妈真正重视规则,才能让孩子的内心守护住对规则的尊重。
点击加载图片
图片
情绪稳定的妈妈
对孩子发火、情绪随时失控等等,几乎是每一个妈妈都曾经历过的。
很多时候,在婚姻、育儿、家庭和工作之间,妈妈们难以找到一个平衡点,于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常常对孩子发脾气。
而承接妈妈坏情绪的孩子,也并不好受。
对亲子关系的疏离,对孩子的自尊是一种永远无法挽回和补救的伤害。
心理学博士洪兰女士曾说:女性的情绪能量远远超过男性,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全家焦虑。
正如胡适谈到自己的母亲,他这样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妈妈情绪稳定,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愿每位妈妈都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留出一片净土给心灵,为了孩子,更为了我们自己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点击加载图片
图片
不放弃自我成长的妈妈
很多妈妈,在有了孩子后,一门心思都扑在孩子身上,几乎所有时间都围绕着孩子。
到头来,付出了很多,教育效果却往往不如意。
其实,这是妈妈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
但一个孩子,是很难担负两个人的成长任务,这样的状态注定会出问题。
其实,永不放弃自我成长,才是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爱。
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在孩子出生后,陷入了两难之际:是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还是继续在事业上拼搏?
好朋友告诉她:“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可以了。”
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董卿说:“我应该很努力地把自己变得更好,让孩子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会对你有爱也有尊敬,他从你身上可以学到一些好的品质,我不想放弃我继续成长的可能,我不想因为孩子而变得止步不前。”
确实,有时候相比妈妈做了什么,妈妈是什么样的人对孩子来说更为重要。
作为妈妈,在关注自我成长之余,给孩子力所能及的支持和爱,比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全部要好得多,这样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英国诗人乔治·赫伯特说:“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妈妈永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孩子的将来,妈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最正确的教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