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老城故事】难忘1982
难忘的1982
上世纪1982年,是晋城历史上极其辉煌的一年。年初,中央爱卫会在郑州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新的历史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重点是应以抓好农村两管、五改为主要内容的方针。并发出了创建农村爱国卫生先进县的倡议,决定了年内召开“全国农村爱国卫生”现场会。
会后,县委书记郭绍文亲自主持召开了县爱卫办、卫生局等爱卫会委员部门的专题会议,积极响应中央爱卫会的号召,安排了全县“两管五改”工作,作出了创建全国农村爱国卫生先进县的决定,并向中央爱卫会提出了书面申报工作。在山西提出申报的还有临汾市(县级)。
中央爱卫办主任李九如(武乡人),亲自审阅了两县、市的申报材料,经研究决定,委派一处长为首的考察组来两县实地考察。
临汾,地处晋南平原,又是地区所在地,基础设施优于晋城,又有花果城的美誉,在接受考察时使用了当时非常先进的录像汇报,这对晋城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随团考察的晋城工作人员立即打电话,让晋城尽快赶制录像……
晋城,当时号称山西第一大县,最主要的王牌是1952年12月8日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获得了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的奖旗,被评为“全国卫生模范村”。全县有着讲究卫生的光荣传统。
经考察组综合研究,并报请中央爱卫办批准,“全国农村爱国现场会定于在晋城召开。
会议确定以后,县委书记郭绍文,县长闫志先,即刻召开了县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各公社主要领导会议,作出了全面的、认真的安排部署,在全县范围内城乡互动,全民上阵,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创建卫生先进县的高潮,迎接全国现场会的召开。
县城是创建工作的龙头,是全县的形象性、标志型工程,时间紧、缺口大、任务重。当时老城的72条街巷,硬化率仅30%,除南北大街、东西大街、新市街、西安街、前西街以外,大部分街巷还是原来高低不平的砖头石块硬化,有的甚至还是土路,即是那些1963年沥青硬化了的也已破损,县委、政府当即立断,全部重新沥青硬化。要在半年内完成整个工程,难度是相当大的。(会议确定在9月中旬)。
为了抢时间、争速度、保质量,打好这场主体战、突击战,郭绍文书记亲自挂帅,组织了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硬化与绿化、美化相结合,昼夜奋战,轮番上阵,硬是圆满完成了任务。于此同时,在这些街巷两旁,能栽树种花的,就及时栽种,没有空间的,就搬花缸、花盆。为了增添绿化面积还临时决定:将人民广场改为街心花园。
不仅如此,在县城各单位、各街道农、市民大队(当时还处于人民公社化时期)还开展了广泛的爱国卫生运动,包括环境卫生、室内卫生、厕所卫生、厨房卫生、个人卫生……一周一次交叉检查,半月一次综合合检查,并开展了“流动红旗”竞赛活动。
在广大的农村,以东四义为榜样,农业生产和爱国卫生运动相结合,大扫除、清运垃圾与积肥相结合,整修街道、粉刷墙壁,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当提前到会的中央爱卫会副主任、卫生部长崔月犁一行视察时,看到整洁一新的大街小巷和农村环境,连连赞口不绝。
9月14日至19日,会议按时召开,参加大会的有各省、市、自治区爱卫会主任、全军爱卫会、铁道爱卫会、城乡环境保护部、卫生部防疫司的代表。还有北京市通县、上海市嘉兴、山东省黄县、掖县等12个县的代表以及我省各地、市、县的爱卫会主任和部分卫生先进单位的代表。中央、省、地10多个新闻单位采访了大会。中央爱卫会副主任、卫生部长崔月犁亲临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要把爱国卫生运动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来抓,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要搞好规划、分类指导、要以点带面,积极发展,认真贯彻我国“预防为主、防止结合”的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的。
会后,全国各地纷纷组团来晋城参观,参观的团队络绎不绝,往往这个未走,那个又来了,甚至几个同时前来。尤其是晋城独创的“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责任制享誉祖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上世纪90年代我曾出差广州等大城市,许多街道的门店,居民门前还挂 着这样的牌子。作为一个爱国卫生工作者,看到这些耀眼的牌子时,倍感自豪与骄傲。
注:
爱卫会,由卫生、环保、农业、公安、工商等委员部门组成。主任由各级政府分管卫生的行政领导担任。(虚设机构)
爱卫办:爱卫会的实际办事机构。负责爱卫会的日常工作并协调各委员部门的工作。(常设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