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的端午

题图为民俗文化节上的跳钟馗表演(潘成摄)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2009年,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那么我们徽州地区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徽州人又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呢?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

一般传统的说法,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人们划船去救,去打捞,同时投放粽子分散水中鱼龙的注意力,以保全屈原的躯体,于是有了后来的赛龙舟、吃粽子等端午节习俗,所以一般都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形成的。但是近现代一些学者经过研究认为,其实早在屈原所处的春秋时代之前就已经有了端午节的习俗。如吴越之地很早就有在这一天以龙舟竞渡的方式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就说过一句话,他说端午节和“中国人民同样的古老”!应该说,这个节日起源于中华民族“龙”的崇拜。具体的说,端午的习俗应该产生于南方古越族,后来随着民族的迁徙和融合而流行于全国。划龙舟、投粽子等活动最初是为了祭祀龙神,后来才被用来纪念屈原。

我们徽州的端午节是怎么形成的呢?从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记载看,徽州地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曾经是古越族早期聚居地。1974年的冬天,考古学家们在新安江下游建德的一个山洞里找到了一颗原始人类的牙齿化石,经鉴定,距今大约有5万年左右。而由建德溯流而上,新安江上游直至源头,也都发现有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证明这颗古人类牙齿化石并非孤证。1959年开始,在屯溪西郊奕棋村附近修建民航机场时,发现一个土墩墓群。土墩墓属于西周至春秋时期江南地区的特殊葬俗,屯溪这些墓葬的时代是西周至战国时期,应属于古越族。由此可知,从大概距今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开始,新安江流域一直生活着东南原始民族——越族的祖先,这里的古越文明曾十分发达。所以说在先秦时期我们这一带一直是古越族的聚居地,而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将原来越国的遗民迁到新安江上游这一带,建立了黟县和歙县。后来这里的土著被称为“山越”。从汉代开始不断有北方士族迁入,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互相融合,最后形成了徽州独特的习俗文化。源自古越习俗的端午节的习俗也就是这样形成的。

五月五日端午节,它又叫“端阳节”、“午日节”、“重五节”等等。中国传统说法单日为阳,“五”是阳数,“五”与“午”谐音,按传统历法五月就是“午月”。我们知道,一天当中,午时是阳气最盛的时辰。端,是开端,初始的意思。从季节上说,“端阳”、“端午”,也就是一年之中天地之间阳气最旺盛的时节开始了。我们徽州民间有一句俗话:“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到了这个时候,真正的热季就来到了。而随着天气的炎热,各种害虫和疾病也就多了起来,人们就应该采取一些防疫措施。从端午节一系列的民间习俗活动看,它首先是有实际功能的,而从实际功能上来说,端午节就是夏季的一个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节日,有人把它称为中国古代的卫生节,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全民爱国卫生活动日”。

那么我们徽州人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呢?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生态区,我们徽州有着独特的习俗,端午节的过法有许多与其它地方不一样。在徽州,有“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的说法,节令习俗在徽州内部各地也不尽相同。比如说端午节要吃粽子,但是绩溪和歙县东乡一些地方过端午节就不吃粽子,而是在“二月二”祭祀社公老爷和土地神时才吃粽子。黟县不少地方这一天也不吃粽子,过年时才吃。而另一些地方却有吃粽子的习俗。就是吃粽子,各地的粽子也不一样,歙县南乡是包白米粽,吃的时候沾上白糖。而休宁和婺源一带则是吃灰汁粽,用草木灰水浸泡糯米,外面用箬叶裹成四角长形煮熟,这种粽子含碱质,解油腻,适合冷食,容易贮藏。

徽州的端午节到底有哪些活动呢?以前徽州人过端午节的活动是很丰富的。从五月初一开始,家家就开始大扫除,门前窗口插上艾草、菖蒲,挂上大蒜,这些东西都会散发出一种气味,可以驱除虫蝇。有的人家堂前还挂上钟馗像,用于驱邪。

端午节前,外婆要送给外孙和外孙女一套夏衣,配上虎头鞋,还有红布兜肚,以及用香末、蒜头等缝制成的香囊等。供小孩在端午节这天穿着佩戴。晚辈则向长辈送上绿豆糕、茶食等礼品。

端午这一天,午餐是正餐,要吃端午粽、发酵面饼(酒酿饼)、茶叶蛋、腌鸭蛋、绿豆糕、端午豆、熟蒜头(有些地方是鲜猪肉烧大蒜)等,喝雄黄酒。绩溪人过端午节还要做包、吃包。包有两种,一种是有馅的水馅包或菜包,一种是发酵的圆形馒头,因为没有馅,绩溪人叫它“夹白包”。

要喝端午酒。就是把雄黄渗进酒中,大人拿来喝,小孩用指头沾一点,在额头上画一个“王”字,据说可以辟邪。买不起烧酒的人家,也要做一点糯米酒。既可以让男人过一下酒瘾,主妇们还要用艾草沾上它,洒在墙脚、角落、水缸边、阴沟沿等处,一边洒,一边还念叨:“雄黄洒一洒,蜈蚣蝎子都走蹋;雄黄洒洒添,蜈蚣蝎子走上天。”同时在住宅内薰白芷、苍术,借此驱赶夏日的害虫。还有的将雄黄拌上蒜泥封存起来,作为治疗蚊叮虫咬和无名肿毒的药品。

还有吃“端午豆”。端午时节,地里的蚕豆也成熟了。母亲们会把蚕豆放在锅里干炒,炒熟以后拌上雄黄,给孩子们当零食,这就是端午豆(又叫“炒虫豸”,寓意把害虫都炒掉了)。吃在嘴里,涩而微甜,别有一番风味。

到了端午节的正午时分,家里还要烧香礼拜,祭祀祖宗。

上面说的是以家庭为主的习俗活动,一些村镇还在端午节这天举行一些大型活动,主要有划龙舟和嬉钟馗,都是在端午节的下午举行。

划龙舟主要盛行于临河城镇,如休宁的海阳、万安、溪口、龙湾、屯溪等地,参与表演的多是船民,在民船前后装置龙头龙尾成为龙船,中间安上一个跳水架。龙舟赛后,举行高桥、高架跳水表演(俗称“打漂”),凡是有跳水技巧者都可以参加。架子上彩旗招展,船中锣鼓齐鸣,观者如云,欢声雷动,以前常有好事者将银元、咸鸭蛋、粽子等抛向水中,跳水的“后生仆(小伙子)”从桥栏或龙舟的跳水架上跃进水中捞取,博得观众喝彩。以前屯溪的划龙舟主要在老大桥到长干塝(今“丰华大市场”一带)之间进行,“打漂”一般都在老大桥举行。

新安江上龙舟赛

民间游艺嬉钟馗又叫舞钟馗,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一名壮男肩扛钟馗坐像,伴着锣鼓,穿街走巷,在阵阵爆竹声中作驱邪赶鬼状。另一种为人装扮成钟馗,旁有撑黄罗伞、扮蝙蝠的“小鬼”配合舞蹈,巡街演出。这一天村里镇上还有演出《钟馗嫁妹》戏文的。

端午节还被一些地方称为“女儿节”,女子可以织就各种香囊,用佩挂或赠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徽州女人也是这样。早在端午节前,心灵手巧的女人们就用丝线织成缨络,放上一棵小而圆的大蒜,再用彩绸缝制成菱形和梯形的香袋,装饰上流苏,中间还放入艾草,挂在胸前,称为端午锦,据说可以远避瘟病。已婚的女子把它送给自己的丈夫,订婚的姑娘送给未婚夫,未婚的女孩也可以送给心仪的男孩,以表达爱慕之情。所以,对相对内敛的徽州女人来说,端午节是一个难得的能表达自己感情的节日。

这些端午节的习俗在徽州大地上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的所谓“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一些传统习俗都被作为封建糟粕而禁止,像赛龙船、跳水等都几近绝迹,跳钟馗、拜祖宗等更是作为封建迷信活动而遭到批判。像我小时候是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当时一个是政治上的禁止,再一个是物质贫乏,端午节的习俗活动很少,而且城乡之间也不一样,农村里可能还保留一些传统的习俗,如插艾草、挂大蒜、吃炒蚕豆之类,城里我的印象里主要就是吃绿豆糕。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之后,随着思想的解放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传统的节令习俗都逐渐恢复,端午节的活动也丰富起来。快到端午节时,街上的一些市场里就开始卖起了一捆捆的艾草,也有卖香囊的。超市里也开始卖绿豆糕、粽子等传统节令食品,当然也有些家庭是自己包粽子。一家人会在这天中午吃个团聚饭。在有些地方,比如说歙县的堨田、渔梁和徽州区的一些村子还恢复了跳钟馗活动。而像赛龙船这样的活动也作为文化旅游活动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堨田民间跳钟馗

渔梁古埠跳钟馗

端午之后,天气逐渐炎热起来,结合端午习俗,在养生方面也要有些讲究。按照传统的新安医学理论,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较烦闷,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脏腑的功能,甚至可以导致精神疾患。这时的养生,宜使脾胃心肺之气调顺。为了安度暑日,徽州民间在端午这天,除了采集一些草药悬挂、佩戴、净身、服用之外,还选食一些药用价值较高的食物,借以避毒祛邪,防病健身。这些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养生保健提供参考。如艾草有着特殊的清香,是一味常用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等作用。端午时节空气潮湿,艾叶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在中医里,包粽子的箬叶是清热解暑的良药,糯米也具有益气生津、清热的药效。端午节之后,便进入夏季最热的月份了。由于苦夏难耐,人们普遍会有上火、中暑现象发生,而此时吃粽子,确实是药食同源的解暑良“药”。当然,雄黄酒有一定的毒性,不宜多饮。

端午节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又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这一点还是先从传统节令习俗来说,前面说过,传统节日能够传承下来,往往都是有其实际功能的。对端午节来说,就是让人们能够对正式进入夏季做好准备。所以对忙忙碌碌的现代人来说,更要在端午节期间好好调整一下状态,利用端午节的假日在身心两方面放松放松,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炎热气候的考验,以便更好地投入工作。另一方面,端午节也是一个让人们接受传统教育的好时机,现在都在提倡搞“我们的节日”的活动,在这个日子里读读从古到今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歌赋文章,了解一下像屈原这样的古代志士的高风亮节,探讨一下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习俗等等,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0)

相关推荐

  • 民俗风情丨宁海端午节习俗,你不一定都知道

    端 午 节 文/叶柱        端午节,2000多年的古老节日,流传到如今,在我们宁海,还有那些习俗呢? 一.端午粽 宋代诗人戴复古<扬州端午呈赵师>: 桃花角黍斗时新,今日谁家不酒樽 ...

  • 谁说端午一定要吃粽子的?我们徽州绩溪县和歙县东乡都不吃粽子滴!

    谁说端午一定要吃粽子的?我们徽州绩溪县和歙县东乡都不吃粽子滴! 司马狂/文 今天是端午节,但是我不会祝福大家端午节快乐的,因为端午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但基本都是以祭祀为核心的.各种版本有:屈原投汨罗江: ...

  • 端午假期复盘:对转势板的一些深入思考

    大家假期间也看到其他公众号铺天盖地的群推,我都没有参与,但今天写复盘之前先推荐一下我的好兄弟:星总.请大家耐心看完他的介绍后再开始我们今天的话题:对共振板和转势板的一些深入思考. 猎手洛升.非广告,绝 ...

  • 徽州记忆

    限量版<哲眼观景系列>装裱收藏作品及黑白摄影集预定中...... <哲眼观景系列>黑白摄影集(200RMB/册) <哲眼观景系列>装裱收藏作品 十二幅甄选作品限量2 ...

  • 招募 | 端午巴郎山-夹金山博物行

    6月的高原早已是鲜花遍野,杜鹃.紫堇.报春.绿绒蒿.鸢尾.虎耳草.龙胆--从森林蔓延到草甸,一直到达流石滩,各色各样,或高调展示,或低调伪装,高处的花更艳,高处的绿更鲜,大山看起来生计蓬勃,人也看得神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端午时节话杨梅/廖贤礼

    四月枇杷满树金,端午杨梅血样红. 小时候,我跟妈妈去山上砍柴,看见树上青涩的杨梅,就问妈妈,杨梅什么时候才能长熟?妈妈告诉我:到了端午节,杨梅红出血.此后,我就记住了那句谚语,每年端午节前后,自然会想 ...

  • 精品木雕《徽州木雕》是传统民间精美雕刻艺术之一

    徽州木雕是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与具有徽派风格的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木并称徽州三雕. 徽州山区盛产木材.建筑物绝大多数都是砖木石结构,尤以使用木料为多,所以,就有了木雕艺人发挥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 ...

  • 端午3日 · 葫芦岛丨造访鸟妈妈与她坚守20年的“诺亚方舟”

    设计师的话 走在葫芦岛,身边是一栋接一栋公寓别墅,城市化的脚步从未停歇,但在这片钢筋水泥间,沿着一条蜿蜿蜒蜒土路上山,我们看见了树林.湿地,听见了鸟鸣,一下子就与身后的高楼隔绝开来. "每次 ...

  • 那些写在“端午”的宋词

    端午节自古以来都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因而很多文人墨客曾在端午节留下诗词佳作,有关端午的宋词自然也不在少数.只不过这些宋词流传不广,知名度较低.其中所写情景也各有不同,有的描绘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

  • 【优秀作文】 端午粽叶香

    "文学之星"有奖征文 ☞第九届"文学之星"有奖征文开始啦!(发奖品和证书) 第九届"文学之星"征稿截止时间到2021年5月31日 端午粽叶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