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为什么能够容忍自己的丈夫纳妾?

司马光和妻子张夫人结婚三十余年,一直未有一男半女,张夫人对此非常着急,有一次司马光陪张夫人到老丈人家时,张夫人和母亲商量,为能够传宗接代,背着司马光偷偷挑选了一个漂亮丫鬟,让她来侍奉司马光,可司马光非常生气,怒气冲冲对丫鬟说:“走开!夫人不在,你来见我作甚!”

在古代,婚姻制度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繁衍子嗣是身为妻子的头等大事,只有儿女成群才能保证家族兴旺,如果作为妻子不能够给丈夫生儿育女,就必须主动为丈夫纳妾,来实现传宗接代。

曹丕的妻子甄氏就曾说过:“古时黄帝子孙繁盛,是因为妻妾多的缘故。所以夫君也应该多纳贤淑美好的女子,才能使子嗣旺盛。开枝散叶的人多了,家族中人丁也就兴旺了。

不过古代对于妻妾的规定还是比较完善的,《大明律》中对于“妻妾失序”有以下明文规定:

凡以妻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为妻者,杖九十,并改正。若有妻更娶妻者,亦杖九十,离异。其民年四十以上无子者,方许娶妾。违者,笞四十。

封建社会时期,婚姻制度奉行的是“一夫多妾”,妻是门当户对,八抬大轿迎娶进门的,妾则是接进府中草草了事,可以说妾和丫鬟在家中的地位差不多,如此一来妻子的地位无法撼动,造成很多妻子对丈夫的纳妾变得无所谓了。

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曾说过:“一不做官,二不图名,但只为利,娶妻纳妾,风流一世,此生足矣”,有记载的就有12位姨太太,也被称为“十二金钗”。

至于为什么会造成这一现象,其实也跟历史的发展有关系。

母系社会

在氏族社会早中期,都是母系氏族为基础,这时候女性社会地位很高,男性地位低下,因为当时不允许族群内婚制,所以男性必须要去其他部落进行婚配,只有被其他部落的女性看上,才能有留在这个部落的机会,如果女性看不上自己的伴侣,随时可以将其驱逐走。

时代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走婚”这一现象,男女双方仅进行交配,生活还居住在各自的部落,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男性能够承受的劳动强度大,也使得男性地位不断提高,进而步入父系社会。

父系社会

随着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男性占据了主导地位,婚姻也渐渐从“对偶婚”走向了“一夫多妻”制度,这一切都是因为父权制在家庭中的诞生,因为男子负责耕种、打鱼等生产力工作,而女性则负责洗衣、做饭、看孩子等家务事情,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得财富逐渐分化,父亲对家庭财产的支配,也让男子成为了社会的核心地位。

男子地位提升,也让女性地位急剧下滑,造成了“男尊女卑”的现象,从胡雪岩的故事中也可以看出,贫富的两极分化,也使得社会情况不同,一般家庭或者说是农民还是“一夫一妻”,甚至说能娶老婆就不错了,而大富大贵的人家,娶小妾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纳妾的行为

对于纳妾,最多的说辞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可随着这种思想的不断蔓延,伴随着男性私欲占据主导地位,这也成为了男性纳妾的借口,如果妻子真的无法生育,内心的愧疚,只能接受丈夫纳妾。

其次,“男尊女卑”的不断深化,再加之男性是社会经济的主导力,家庭的收入来源都是男性,女性的地位不断下滑,对于丈夫纳妾的想法只能选择接受,毕竟还想让丈夫能够多给自己钱花。

不论是无后思想还是男尊女卑的思想,都表现出女性在以前社会的不独立,对男性经济的过于依赖,才纵容了丈夫纳妾的现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