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神兽烛九阴,纵目乘风,跟三星堆纵目人有关吗?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
◆ ◆ ◆
内容来源 | 《山海经》
图片来源 | 网络(侵删)
◆ ◆ ◆
最近几天随着三星堆的发掘,《山海经》这部上古神书又被大家提及,上了一波热度,《山海经》确实是一部神奇的书,其中许多记载,看似荒诞无理,但仔细探究,又会里面有许多真实存在的东西,还有许多现代的玄幻小说,都喜欢借用《山海经》里的设定,比如烛九阴。
烛九阴的特点
在西北海之海外,赤水以北,有一座章尾山,山上有山神,人脸蛇身,全身赤红色,他的眼睛是竖着长的,睁眼就是白天,闭眼就是夜晚,他不食不寝不休息,还可以呼风唤雨。他的名字叫烛九阴,也叫烛龙。
“西北海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山海经·大荒北经》
这里有几个非常有趣的点:
第一,关于烛龙的身高。
《山海经》原文没写,晋朝郭璞评注了一笔说“身长千里”,但是到了清朝有个叫王念的学者又说,“身长千里”四个字本来就是正文,是后人整理的时候误认为是评注。这个咱们就不细究了,总之这玩意儿很长很大。
第二,烛九阴的眼睛。
原文说烛九阴的眼睛是“直目正乘”,郭璞注说:“直目,目从也;正乘未闻”,从通纵,就说他眼睛是竖着长的,可以参考一下二郎神第三只眼的样子,三星堆不也有“纵目人”吗,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联系(最近几天关注三星堆有点魔怔了),至于正乘是啥意思呢,郭璞说他也没听说过,作为东晋时期第一大半仙,他都不知道,我也不好猜测了。我们只需要知道是竖着的眼睛就好。
第三,“风雨是谒”。
可以理解成请致风雨,那就是呼风唤雨,但又有人说了,谒是噎的通假字,意思是说烛九阴以风雨为食。我觉得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因为前面原文说了他“不食不寝”,后面又说以风雨为食,这不是自己打脸么?
第四,人面蛇身。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上古神话中的大神,都是这副模样儿,比如女娲、伏羲,但是烛龙比较悲剧了,女娲伏羲好歹是互相陪伴扶持着,烛九阴只能孤孤单单一个人(龙),注定孤独一生。
烛九阴的能力
《山海经》中有关烛九阴的记载共有2段,上面这一段比较详细记载了烛九阴的形象和居住地,关于他的本事却只是捎带嘴一题,而另一段《海外北经》中的记载,就详细记载了他的能力: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qǐ)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钟山就是章尾山,据袁珂先生注《山海经》:“钟、章声近而转也”,这关系到古代训学中一声之转的学问,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大概理解为这俩是通假字吧。
烛九阴“视为昼,瞑为夜”的能力,两段记载都一致,而呼风唤雨则表现为,吹气就是寒冬,呼气就是炎夏,他不会轻易呼吸,因为只要稍稍一呼吸,就会形成狂风。
还有一点,这里就说了“身长千里”,由此可见,关于烛九阴的身高问题,确实是原文就有明确说法,而不是直到晋朝郭璞才考证出来。
烛九阴到底是什么?
我们会很奇怪,这烛九阴到底是什么?其实,只要搞懂了“烛九阴”这三个字是啥意思,就知道烛九阴属于怎样一个神,他的职责到底是什么了。
九阴是什么?就是幽渺之地,阴暗而幽深的地方,也可指阴间。可不是咱们所说地狱的那个阴间,这里阴间是太阳所照不到的地方,是灾祸相生之处,没有一丝光亮,全部都是黑暗。烛,照耀、照亮之意。
综合起来,烛九阴就是照亮至阴至暗之处的意思。
屈原《天问》说:
“日安不到,烛龙何耀?”
就说太阳都照耀不到的地方,烛龙为什么可以照耀呢?
在上古神话中,有“天不足西北”的说法,所以就以西北为阴,《山海经》也说了,烛龙所在之地是“西北海外,赤水之北”,是极阴之地的天门,这个地方不通阴阳,因此,就有一条龙,衔着一颗火精,去照耀这一片地方。
这条龙就是烛龙,也叫烛九阴。
———— / END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