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老司机必备的中国财务操纵知识框架!
✎ 编 者 按
财务操纵,让人听起来便会十分厌恶,但面对密密麻麻的财报数字时,人们又感觉无能为力,难以区分财务报告中“哪句是真,哪句是假”,陷入毫无头绪的茫然之中。如何破解对于财报的茫然,或许是一个理性投资者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将试图一步步近观财务报表,降低认知的不确定性,发现财务操纵的主要迹象。
01
财务报告的类型
可信性财务报告:应是投资者最值得依赖的报告,企业在制定财务报告时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如实的编制,准确恰当的提示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机遇。依此决策,投资者仿如站在扎实的大地上,而非空中楼阁。 错误型财务报告:是由于会计人员素质能力低,或者失误等因素造成财务报告出现数据失真。这类财务报告虽然是由于失误造成的,但有时会造成一些严重的影响,过失错误也是错误,投资者也可能因此而踩雷。更多情况是,一些企业故意将自己的意图掩藏成为自己失误,明为无意,实则有心,这种将归为后面所提到的欺诈型财务报告。 调整性财务报告: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准则规定范围内进行的调整,由于会计准则在保证企业记录各项经济活动具有统一性的规范同时,还要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兼顾一定的灵活性。这造成了在企业同一经济活动在财务处理时,面临着多种可选的会计方法,客观上为会计调整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在会计准则范围内调整时,企业管理层通常是围绕着自己的利益需求而开展调整,而不是为了投资者利益而量身调整,这种调整可能会对投资者造成不利。 欺诈型财务报告: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通过对会计准则人为故意违反或误用,对财务数据进行操纵,从而使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公允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应该说,这种财务报告是投资者尤其要睁大双眼防范的。因为企业作为财务报告的制定方,其第一动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会是普通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就可能为中小投资者埋下雷。
(财务报告的类型)
02
财务操作的动机
03
财务操纵的流派
04
利润类财务操作
05
现金类操纵
现金可能是财务报表上最重要的一个会计科目,无论是专门记录现金的三大主表之一现金流量表,或者是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相关的货币资金科目,都是投资者或者债权人关注的重点。比如国内的茅台账上就有千亿级的现金,或者是苹果的富可敌国都是通过坐拥巨额的现金资产来表现的。现金是经营活动的起点并且记录了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最后经营成果实际上最终还是回到现金上来。
从历史上看现金流量表的出现就是因为前期企业对损益表操控过度后,监管方发明了资产负债表,又被企业的实务操控玩坏了,最后回归到商业经营的原始记账方式的资金收付上运用最原始的收付实现制来用现金流量表进行反制。但从现实中的情况来看,实务中出现了更加高明或者低级但有效的各种对财务报表现金的操纵不断的颠覆我们对现金的看法和想像。
总结为三类如下:
第一类、现金技术:通过企业的经营能力让不断的赚取现金积累现金
1、企业常见财务操控手法
手法一:通过经营现金流的管控,让客户、供应商、债权人的现金尽可能的放在企业。
比如苹果公司的预收款,或者茅台公司的预收款,格力的预收款等。
手法二:发行企业商品或者服务的期货来获取现金。
比如:地产企业的楼花、制造业的月饼券,互联网企业的预付卡。
2、审计应对武器
一般通过外部函证:银行、客户、供应商等。
特点:(以报表期余额为主)
内部财务资料审计:合同、发票、物流资料。
访谈:管理层、客户、供应商等。
第二类、现金泡沫:通过财务技术让财务报表的现金美化
1、企业常见财务操控手法
手法一、短期冲报告期末现金余额。通过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合作,通过提早收取客户款项、推迟支付供应商款项的方法将期末现金额最大化。
手法二、玩银行承兑或者商业承兑汇票。通过银行承兑或者商业承兑汇票的背书或者转让来美化财务报表的现金。
手法三、自定义资产负债表的现金和现金流量表的现金等价物。
实务中比如茅台有财务公司的合并报表让原本一般企业的货币资金与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变的模糊,具体可以看《茅台报表的现金差异》和《茅台的现金还纯不纯?--看拆出资金908亿背后的会计处理》。可以看到有了金融公司的合并报表现金就不纯了,金融公司玩的就是现金,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制造现金。有财务公司或者银行的合并报表的公司的现金流量表的经营活动的净现金等指标,都是存在巨大的空间,原因在于其一、会计准则对于现金流量表的规范落后于企业的实务以及金融的创新。其二、企业管理层基于没有规则或者存在会计选择空间时都会选择给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其三、审计的方法和手段已落后于金融创新与发展。
手法四、隐藏使用被限制现金。
2、审计应对武器
基于第一类的武器,个人认为还需要进行改进,特别是近期出台的财政部会计司联合各有关部门出台的银行函证的规定《关于推进会计师事务所函证数字化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
(1)金融的创新太快,货币资金己可变,可以无中生有。只是一纸金融机构出的合约,并不一定金融机构就有这么多现金。
(2)客户有需求。
(3)审计函证,只是银行存款的特定时点存在的古老审计手段本身就是有很大缺陷的。需要去创新。理论上就是单式的没有贷方的查证。
第三类、现金幻术:通过财务造假让财务报表现金达到利益各方的需要
1、企业常见财务操控手法
手法一、自建虚拟银行直接制造现金。
案例:康美药业可能是最新最好的案例,基本上银行存款都是企业直接造假,规模到百亿级别,当然,还有历史上中外都有相关的案例,有农业类的绿大地等。康美药业的特别之处在于时间特别长、会计师特别配合、地方政府特别支持。
当然,现有还有不少农牧类的企业财务高管都出身于出纳岗位,并且企业还出现过子公司出纳现金舞弊案例需要引起关注。出纳在农牧类企业地位特别高是一类危险信号。实现上现金类资产中现金的管理和审计难度最大,目前从技术上看还没有办法通过审计师的第三方审计来解决,包括中央银行最近在试点的数字人民币技术估计都不一定能解决此类问题。现金的来源是很难追溯和查清的。
手法二、与外部银行合作建资金池。
案例:康得新百亿级
康得新案件中的关键角色实际上是创建了资金池和配合企业回函的银行,我们可以看到以上财政部出台的最新函证中有案例实际上就是源于这类无中自有的现金幻术,无论是哪个审计事务所估计都很难查出这类造假。银行的函证让审计成为了一种无源之水,通过正常的审计手续是无法查出来的。
手法三、通过金控公司的银行或者财务公司来创造现金。
案例:德国“支付宝”的金融科技公司Wirecard AG
Wirecard承认账上19亿欧元消失可能是最新国外被发现的现金财务造假,让我们看到了金融科技类公司的可以凭空创造现金,并且在十年之久的四大之一的安永审计下年年过关。只能说金融的创新和发展已经和现有第三方审计无法查证的地步,或者说还有很多没有被查出来的“Wirecard”和之前的高大上的形象一样可能是让世人尊敬的巨型金融公司。当然,中国的包商银行破产背后的金控明天控股可能一样有此类的公司还没有被媒体关注,但已经是一地鸡毛。金融控股公司玩的就是现金,通过高杠杆来放大财务收益或者损失,现在已不断的进行创新,就如失败的P2P公司就可以看到潮水退却之后的财务报表实质上是无法直视的。
2、审计应对武器
在第一类和第二类的武器基础上,现在估计只能依赖道德来约束第三类的现金幻术了。特别是第三方审计无论是资金来源独立性还是审计证据的法定保证上都无法去挑战或者发现手法三类的现金幻术。估计国外与国内的情况差不多,落后于新技术的审计理论和技术去审计不断创新和迭代的技术加金融,估计只能依赖于道德和运气了,大多数都被发现都是这类企业自身经营发生的困难无法持续企业的经营才被动被审计曝出。
总之,实务中最简单的事有时可能是最难的,比如现金的存在看上去很简单,但另一面的来源可能是最难查实的。是借来的?还是赚来的?或者是制造出来的?估计要查清只能等时间来冲刷,从未来回顾来看,可能会看清历史上有过很多可笑的商业公司,当然,可能未来的人对此又只是一笑而过,已经记不清故事中的公司的名字和审计师了。
▨ 来源:本文综合自格隆汇、融金术士(作者:夏夏长大)、中国会计视野(作者:胡俊)、CFO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