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輗:离开花样游泳的水池

人生就像一幅巨大的拼图,每一段经历,也仅仅是图中的一小部分。钟輗要做得,就是把这点点繁星,汇成浩瀚星河。

【冠军成长录】由体育圈人和冠军基金共同打造。记述运动员拼搏人生,陪伴运动员成长,为大家呈现运动员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真实故事。

文/  付能量

体育圈人×冠军基金 | 冠军成长录

第一次和钟輗见面,是在国贸地下一层的咖啡厅里。大多数时候,她都常驻北京的西边。钟輗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接受完采访之后,她还和朋友约了其他的活动。

钟輗的身高超过170cm,一身银色长款的羽绒服,修长且挺拔。而现实中的她,远远比镜头里面的更加有气质。这种气质是出自于骨子里,也是花样游泳带给她的。

退役之后,钟輗的身份早已发生多次改变,从全运会的花样游泳冠军,到首都体育学院、清华大学的学生,再到如今冬奥组委会对外联络部的一名成员。

正如她所说,虽然人生的风向标不再是夺金斩银,但是她的人生轨迹并没有因为退役而变得暗淡。鲜活的运动细胞需要一个新的载体来丰富不断追求更新的自己。

除了「花样游泳」,钟輗一直在探索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01

进入石景山体校

采访的当天,北京的温度虽然稍有回暖,但还是有些许的凉意。服务生把热咖啡端了上来,钟輗双手捧起,便开始了娓娓道来。

很多人不知道,除了少数极具运动天赋之外,大多数进入体校的孩子,都是家长认为孩子活蹦乱跳,需要找地方消耗消耗,或者就是体弱多病,想让孩子强身健体的。

「我就属于那个体弱多病型的。」

提到进入体校的原因,钟輗自己也笑了。当时年幼的她应该怎么都不会想到,正是体弱多病的「小毛病」,帮助她开启了自己的运动生涯,同时也影响了她的一生。

刚刚进入石景山业余体校,钟輗并没有直接选择花样游泳这个项目,而是先选择了艺术体操。

即使到现在,花样游泳也是一个相对小众的运动项目。北京发展的还算可以,一些花样游泳俱乐部会和体校合作,成为人才培养的一部分。

但在那个时候,花样游泳是没有业余队的。它不像游泳、乒乓球、体操等其他项目,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的这个项目。

曾经有人问钟輗是练什么项目的,钟輗说自己是练「花游」或者练「花泳」的,人家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哦?你是练蛙泳的。」

一天,花样游泳队的教练来体操队挑人,看看有没有好的苗子,能从体操转为花游。觉得钟輗的条件还是挺好的,但是因为身子比较硬,劈叉也下不去,教练就让她先压一压。

直到后来,花样游泳队空出了一个名额,再赶上钟輗刚好突破了柔韧这一大关,这才被选中。

进入花样游泳专业队,对于她来说意味着要舍弃很多学习的时间。尤其是在钟輗文化课成绩还不错的情况下,想要做出这样一个选择更不容易。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美国队夺冠,电影《出水芙蓉》也很受欢迎。钟輗的父母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也认为,艺术性较强的花样游泳能够培养女孩子的气质,况且起步就是专业队,孩子可以得到最好的培养。

不论是让钟輗学钢琴,还是学艺术体操,都是为了让她能够有一技之长,未来可以选择的路也更多。「走一条别人少走的路,也不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钟輗的父母可以说是非常有远见了。

完成试训之后,钟輗就顺利地进入专业队,她也正式和花样游泳结缘。

被选召的那天,钟輗正在家里写暑假作业。妈妈一个电话打过来「你赶紧收拾收拾,准备去队里了!」那个时候,小小的钟輗没有任何想法,既不恐惧也不疑问,一切听从家长和队里的安排。

送钟輗进队之前,为了方便打理,爸爸妈妈还带她理了个「小子头」。进入体校离开父母的庇护,一般的小孩可能会又哭又闹。钟輗却很安静,放好行李、铺好床,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

「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真的是太听话了。」

02

猫和老鼠,哈利波特

进入花样游泳的专业队之后,钟輗的生活和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在时间的安排上。周一到周五在队里训练,从早到晚,一天8个小时。周五的晚上,钟輗才能够长舒一口气,终于可以回家了。

当然,到家之后,她也不敢放松自己。队里规定,每周日的晚上9点之前,所有的小队员都必须要归队。同时,按照惯例还需要称体重。

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等待死亡。「如果我周五称重59,礼拜一称重60,就得挨骂了。」那个时候,为了成绩也没有办法,即使很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在队里的日子,钟輗和大多数运动员一样,早上6点和小伙伴们一起出操,早饭后练到中午12点。下午3点继续下水,一直到6、7点钟。晚上有课就上课,没有课就看录像。

一天8个小时的训练,又长时间在水中活动,消耗量是非常大的。平时也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唯一能做的就是几个小伙伴躺在床上聊一聊天。

夜里,孩子们不敢大声喧哗,说话的时候低声细语,还得竖起耳朵,听楼道里有没有脚步的声音。声音越来越近,大家就相互提醒「嘘,别说话了,教练来了」看到门口下方的人影没有了,悬着的一口气才放下。

有的时候聊天声音太大了,实在是没注意。教练就在门口,一手拿着手电筒,另一只手咚咚咚敲门,意思是「你们不困吗?还聊呀?」谁都不敢吱声,怕第二天被罚加练。

「小时候就挺有意思的,又要克服身体与心灵上的摧残,然后还要时刻保持这种警觉。」

教练的宿舍和队员在同一楼层。教练在楼梯口,队员住在里面。有的时候教练开着宿舍的门。孩子们害怕教练,每次经过都踮着脚,靠着墙边。猫和老鼠什么样,教练和队员就什么样。

除了聊天之外,看课外书也成为了钟輗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之一。

2003年,钟輗第一次出国前往韩国打比赛。当时,《哈利·波特》风靡一时,很多人都喜欢读,她也不例外。

你想,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背着一大包行李,还额外塞了一本厚厚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带过去,带回来,就为了在闲余时间翻开看一看,真是爱不释手。

可能是把自己置身在魁地奇世界杯的赛场里,手持魔法棒,当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天马行空的画面,再累也不嫌累了吧。

说完《哈利·波特》,钟輗还不忘给我推荐丹布朗的经典大作《达芬奇密码》,还有最近正在读的吴军的《见识》。

正是因为这个爱读书的习惯,让钟輗在即使在封闭的训练生活中,也不会觉得无聊。培养了多元的视野,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03

运动员的枷锁要从内部打开

眼界开阔、思维活跃、自信热情、善于表达,这是在采访钟輗时,她给我留下的印象。如果说,运动员本身就带有一种枷锁,在我看来,这层枷锁已经被钟輗由内向外地打破。

从花样游运动员,再到学校深造,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运动员术科生和学校学科生的双重身份,也让钟輗对「体育」和「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其实运动员迷茫我特别能理解,首先你在运动员这个环境里,信息很闭塞。现在应该还好,有手机嘛,好多信息都是可以查到的。」

但是当时的孩子基本上是都没有手机的,电视也不让看。作为运动员,摘金夺银就是最高目标。

但是当运动员的脑海之中,完全被这一个目标所占据的时候,可能就会忽略了其他的选择,也不知道未来的路究竟有哪些方向。

在钟輗退役的时候,她也只知道自己的选择无非就是健身房的教练,要么就是体育老师。其他的行业,她连想都不敢想。

除了成绩特别好的运动员有可能受到关注。但选择也很有限,当教练,或者有机会就是当某个运动中心的主任、副主任,始终还是在这个圈子内。钟輗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但现在想想,如果选择其他一个行业,做人力资源也好,做其他也罢。基础的岗位对于专业上的要求其实并不是特别高,也是可以尝试的。」

钟輗举了一个生动形象的例子,就像在航海的时候,船员可以用望远镜看的很远,但你能看到的,也仅仅是望远镜所及视线之内。这叫做「思维管窥」。

钟輗从小就是一个很独立,有想法的孩子,完全没有被运动本身所束缚。身体和灵魂,她始终都在路上。

如果经常待在一个地方,思维就很难打开。从省队到国家队,她跳出了一个小的圈子,看到了更大、更好的平台。

「为什么张艺谋、杨丽萍经常去外面采风。一定是艺术创作需要新鲜东西不断地刺激,你才能有新的东西。所以,我一定要出国留学。」

见一见外面的世界,钟輗暗下决心。

04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运动队的很多朋友,都还在做花样游泳的相关工作,或是当教练,或是自己创业做培训,也有少数人离开行业。而钟輗选择读书深造,去接触更多从未尝试过的东西。

人生就像一幅巨大的拼图,每一段经历,也仅仅是只是图中的一小部分。钟輗要做得,就是把这点点繁星,汇成浩瀚星河。

「完全去一个新领域吧,也不大实际,最好是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在圈与破圈之间。」钟輗对自己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

这一站,钟輗选择的了冬奥组委。更准确的说,是双方的相互选择。来到这里,她成为了对外联络部的一名成员,负责亚洲区的相关工作。

她既没有离开体育,也没有浪费自己运动员的身份。对外沟通的时候,她的运动员身份可以很顺利地帮她打开话匣子,拉近和对面的距离。

如今,站在新的视角看待过去的日子,钟輗说出了五个字「有得也有失」。

虽然作为运动员,宝贵的青春岁月需要全部奉献给枯燥的训练。但也是正因为有运动员的标签,她才有了第一次出国、第一次站在领奖台、第一次看到更大世界的机会。

对未来的生活,只要时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不论你是二十、三十,还是八十、九十,你度过的每一天都将是宝贵的。

工作之余,钟輗还喜欢出去旅游,到各个景点打卡,分享一些旅游攻略。她的文章还经常被旅游和点评平台收录为精选内容。

在短视频爆火的当下,她就在周末之余琢磨如何做出高点击率的视频,自学策划、剪辑,研究短视频的「爆款」攻略。

2021年开始不到3个月的时间,钟輗已经增长到了近8万的粉丝。

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在水池当中模仿王者荣耀当中的英雄「上官婉儿」和「小乔」的开扇。采访过程中,钟輗还不忘向我传授秘笈。

从她过去的运动员生涯,到转型后的工作。从书籍的推荐,到创新创业的理论。从短视频的发展,到对于个人品牌的理解。那天下午,我们聊了很多很多。


采访进入尾声,我问了她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你的转型算是成功吗?」

钟輗并没有直接回答。

每一人定义的成功都是不一样的,也许在她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END

推荐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