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乃武和小白菜到底有没有偷情?真相到了最后,已经超出你的想象

高考有多重要,很多人都知道,高考可以改变你的人生,但事实上,高考之后的成绩,决定了你有一个什么样的同学圈层。

很多时候,你的能力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你处在什么样的圈层,往往比你的能力更重要,在各种关系攻略书籍泛滥的今天,昭烈君决定讲一个古代的故事。

一个大家很熟悉,但对里面的细节却很陌生的案子,通过这个案子的细节,我们能够看出来,一个人的同学是有多么的重要。

还有就是,你所在的圈层,有时候往往也决定了你的高度,最后掀起的涟漪,大到你根本就想不到会是怎么样的后果,这就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杨乃武小白菜案。

杨乃武和小白菜的基本案情其实很简单,但对于里面的真相,却一直是扑朔迷离的,案情是这样的。

大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秋十月,在杭州城的近郊有一个余杭县,余杭县的街头有一个卖豆腐的小贩,姓葛,叫葛品连。

有一天这个卖豆腐的小贩在街头吃了点东西,突然觉得不舒服,回家就躺下了,跟媳妇说,我不舒服,能不能搞点补药来,人参什么的给我吃点。

结果她媳妇就把人参买回来炖汤,一口人参汤喝下去,坏事,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葛品连突然就开始发病,折腾了几个时辰之后,这个人死了。

这个事儿就是这个事,现代人爱八卦,爱联想,其实古人也一样,一听说儿子死了,他的老母亲那是奔过来哭天喊地,悲伤过后,看了一眼她的儿媳妇。

这一眼不要紧,很多人的命运随之改变,这个婆婆眼见这个儿媳妇长的是风流俊俏,再联想到她在街坊的名声不太好。

电光火石之间,没文化的老太太立刻蹦出来三个字,潘金莲,这不就是潘金莲毒害武大郎的故事吗,这还了得,于是这个母亲立马就去了县衙告状。

一个人死法有很多重,有的轻于鸿毛,有的重于泰山,这个葛品连活着的时候不怎么样,但死了却轰动了全县。

按理说普通的刑事案件是不会动静这么大的,这个葛品连案件报道县太爷那里,这就是谋杀亲夫案,在古代的身份社会里,谋杀亲夫不但是严重的犯罪,更是人伦惨剧,甚至会连累到全县的先进评比。

严重的情况,对整个地方都要惩罚的,有的会停这个地方的科举几年,甚至最严重的会把县城的城楼削掉几尺,这主要是出于维护古代礼法制度的要求,谋害亲夫这就是以下犯上,以卑犯尊,侵犯了统治者的基本秩序要求。

县太爷叫刘锡彤,那是不敢怠慢,带上三班衙役、仵作,立即共奔案发现场,一看尸身,一验,果然有中毒的迹象。

故事是可以塑造和改编现实社会的,当时潘金莲的故事已经是尽人皆知了,知县大老爷也想到了这一层,一看这是中毒而死,立马开始审讯。

故事的女主叫小白菜,一听名字也是个苦出身,后来她供出了男主,男主叫杨乃武,注意身份,他是个举人。

古代为什么那么重视科举,那就是一旦你高中了之后,你身份就不一样了,杨乃武从正式身份上来说,他不是官,但因为考过科举,有举人身份,所以他见了县太爷那是不用跪的,而且这个身份也最终让他死里逃生,要不是这样,这个杨乃武早就死了一百次了。

杨乃武不用跪,不能打,小白菜还是可以用刑的,结果小白菜就全部招了,就是奸夫杨乃武给的毒药,案情明了之后,知县老爷就层层上报,革除了杨乃武的举人身份,再一用刑,杨乃武也就什么都招供了,而且这里面还有药材铺的证人。

事情到这儿应该也就结束了,层层上报之后,就等着秋后问斩吧,十条人命九条奸,在古代这种事不但要杀头,而且你在刑场上喊出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机会都没有,因为所有人都很鄙视你,这叫个什么事儿呀。

杨乃武是不幸的 ,被卷进了这个事儿,但杨乃武也是幸运的,他有个好媳妇,这个媳妇到北京步军统领衙门去申诉杨乃武的冤情。

里面各种细节就不多说了,总是她最后居然是累死了,案子发回重审,但情况仍然是不乐观,到了这时,杨乃武的案子已经是京城的热议了。

很多时候,这种花边新闻,往往比什么军国大事更能引发人们的议论,此时杨乃武的朋友圈来是起作用了,震荡起了滔天巨浪,尽管可能到了最后,每个人的目的都不一样,面上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杨乃武这件事。

杨乃武案发的时候,只是个举人,举人虽然不是官,但你要考中举人那也是不容易的,要勤学苦读就会有同学,恰好杨乃武有个同学叫吴以同,这个人在做幕僚,古代走科举当官的这条路,看上去光宗耀祖,实际上成功的概率非常低。

吴以同的确很普通,但他做幕僚服务的对象却不一般,他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胡雪岩,幕僚不是朝廷层面的官职,而是一种私人关系,这个吴以同就跟胡雪岩说了自己这个同学的遭遇。

恰巧这个时候,京城里有个人路过此地,这个人叫夏同善,在胡雪岩给了银子,再加上这个夏同善本身就喜欢揽事情,然后胸脯一拍,说这事儿包在我身上。

这可不是什么京骗,尽管从古至今这种人一直都有,夏同善也不是什么大官,但是他认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翁同龢。

当时的户部尚书,按理说户部尚书官也不大,在清朝的体系里,但翁同龢有个特殊身份,那就是光绪的老师,作为老师的翁同龢在儒家的道统里,那是可以经常和两宫太后见面的人,说到小皇帝作业的时候,甚至隐约中有平等的关系。

事情到这儿就清楚了,一个县里小小的举人,通过自己的同学吴以同,找到了胡雪岩,胡雪岩又找到了夏同善,随后就搭上了翁同龢这条线,有了翁同龢这条线,那这个案子就算是慈禧老佛爷也知道了,算是一次直达天听的案子。

到了翁同龢和慈禧的地步,他们是不会单纯为了是非对错去翻案的,但是这个案子经过申报这个新兴的传播途径传播出去之后,朝廷上很快就分成了两派。

还记得前面的那个知县吗,他也真是命不好,他是天津人,在吃个粽子都要争咸甜的今天,古代这种南北对立就更严重了。

除了南北之争,还有浙江和湖南之争,浙江以考试能力强著名,而湖南籍官员在当时又是风头正劲,能考试就意味着你做官的老乡多,于是这件事最后居然就演变成了,在北京非常有势力的浙江籍官员和湖南籍官员的一个官场对决。

最后是各个大佬都牵涉进来纷纷表态,著名的就有左宗棠和丁宝桢,丁宝桢就是发明了宫保鸡丁的人,当时是四川总督。

一个案子最终演变成了一个朝廷上,各方势力的综合博弈,从堂部阁员到封疆大吏,从民间小报到无端义气之争,搅动了好几年,朝廷上上下下都在关注。

谜底我们都已经知道了的,杨乃武的案子被翻案了的,但是翻案的理由不是因为事实有问题,而是翁同龢很鸡贼,抓住了仵作验尸的时候,一个程序上的问题,你没有用皂角水反复去洗这个银针,据此推翻了原来的结论。

看着是不是有点荒诞,其实到了最后,大部分人已经不关系真相到底是什么了,大家都是站在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之上,借着这件事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杨乃武案成了一个平台,各路大神在这里斗法,事实已经不重要了,态度观点和目的才重要,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

小小的案子,引发的争论可是不小,我们甚至到现在也不能确定葛品莲是不是被毒死了,也许只是一场意外,但真相已经不重要了,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是这在借助这件事,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