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的用法用量与妙用单方偏方
【来源】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要含水硫酸钙。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
【别名】又名细理石、白虎等。
【处方用名】生石膏、煅石膏。
【用法用量】15~60克,水煎服。入汤剂宜先煎。
【产地采收】 主产于湖北、安徽、甘肃、四川、山东等地。生石膏洗净,干燥,打碎,除去杂石,粉碎成粗粉。
【炮制研究】生石膏为含水硫酸钙,加热至80~90度开始失水,至225℃时可全部脱水转化成为煅石膏,其物理性状等已不同于石膏,应属长石(硬石膏)的性状,但化学成分无变化。生、煅石膏粉末中无机元素含量以煅石膏为多,而水溶液中溶出的无机元素含量则以生石膏为高。溶出率随结晶水的减少而减少。生石膏能微溶于水,在盐酸溶液中溶解度增大,说明在体温和胃酸的情况下能增加石膏的溶解度。
【性味归经】 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毒副作用】过敏反应:有个别病例用石膏绷带固定后出现接触性皮炎,皮肤有瘙痒及灼热感,并见弥漫性红斑及粟粒状丘疹。
【现代研究】石膏有解热作用,小剂量对心脏有兴奋作用,大剂量有抑制作用。另外,石膏还有扩张血管和缩短血凝时间等作用。石膏能提高肌肉和外周神经兴奋性。石膏能增强平滑肌功能和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
【妙用单方】
【方一】
生石膏粉500克
【用法】取上药,加桐油150毫升,盛于干净器皿内,反复搅拌,调和成面团状备用。确诊患者,可立即将桐油石膏调和剂直接敷于腹部。单纯性阑尾炎以麦氏点(即肚脐与骨盆右侧前突出点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为中心敷药,敷药面应超过压痛范围以外5~10厘米;化脓性阑尾炎一般应超过压痛范围5~10厘米;形成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外敷范围上平剑突,两侧至腋中线,下至耻骨联合,敷药厚度均以2厘米为宜,敷药后用塑料薄膜及布料分层包裹。每24小时更换1次,连续使用,直至患者基本痊愈后,仍继续使用3~5天。敷药同时,可根据病情配合西药对症处理。
【功能主治】解毒消炎。主治阑尾炎。
【疗效】据董富银报道,应用本方治疗220例,有效率达91%。
【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9):569
【方二】
生石膏250克
【用法】取上药,研为细末,加桐油100毫升,调成糊状。均匀地敷于患处,包扎,每天换药1次。如有溃破须将伤口敷平。换药时先用15%的温盐开水洗净患处。冬季桐油黏稠,需与生石膏粉多次搅拌,切勿加热熔化,以免变质影响疗效和引起急性皮炎。
【功能主治】清热活血。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疗效】据张樟进报道,应用本方治疗本病有效,对破溃者效果尤佳。
【来源】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2):23
【方三】
生石膏适量
【用法】取上药,研为细粉,与桐油按3:1调成桐油石膏糊。外敷,每天换药1次。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主治急性外科炎症。
【疗效】据张慧航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外科急性炎症浸润期、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丹毒等共126例,疗效满意。此法可避免切开引流,但已成脓或局部有溃疡者不宜用。
【来源】中华外科杂志,1960.(4):366
【方四】
生石膏粉150克
【用法】取上药,与鲜白萝卜50克(黄瓜亦可)一起捣烂成糊。外敷关节及肌肉扭伤、趾骨骨折血肿等病患处12~24小时,必要时可重复用药。
【功能主治】消肿止痛。主治急性扭、挫伤。
【疗效】据王崇国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踝关节扭伤、腕关节扭伤等共15例,敷药后30~240分钟疼痛减轻或消失,敷1~8次治愈。但有血肿者需较长时间。
【来源】福建中医药,1981,(4):5
【方五】
生石膏粉适量
【用法】将上药装人纱布袋内,均匀地撒布在患处。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生肌敛疮。主治烧伤。
【疗效】据方景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53例,治愈51例。此法能减少分泌物渗出,促进结痂,防止感染,加速创面愈合。
【来源】福建中医药,196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