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依据 ▏SOLO分类理论简述

“SOLO”,是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缩写,意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

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J.B.Biggs)首创的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

这种理论不仅有完整的体系,而且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比格斯和他的同事在澳大利亚和香港做过大量的实验,使该理论与历史、地理、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评价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SOLO的评价理念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任何学习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是由学习过程中的教学程序和学生的特点决定的。它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学习的投入及学习策略等多方面的特征,从具体到抽象,从单维到多维,从组织的无序到有序。

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皮亚杰的发展阶段学说。皮亚杰是影响巨大的儿童心理发展学家,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从低到高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和形式运演阶段。

上世纪70年代,比格斯的同事把皮亚杰的分类细化为五个阶段:1.前运演阶段(4—6岁);2.初级具体运演阶段(7—9岁);3.中级具体运演阶段(10—12岁);4.具体概括运演阶段(13—15岁);5.形式运演阶段(16岁以后),并着手把这一理论与具体学科的学习评价结合起来研究。

然而,实践证明,皮亚杰的理论仅仅是一个天才的假设,真正的儿童心理要比这一理论复杂得多。比格斯的同事在实践中遇到了两个困惑:第一,儿童的心理发展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在地理学科中,他可能处于具体概括运演阶段,而在数学学科中却仍然停留在中级具体运演阶段。第二,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反复性。例如,一名儿童的数学水平已经到达形式运演阶段,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倒退到中级具体运演阶段。

面对这两大困惑,比格斯形成了他的思想理论:

第一,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与这个人总体的认知结构是没有直接关联的。一个人的总体认知结构是一个纯理论性的概念,是不可检测的,比格斯称之为“设定的认知结构(Hypothetical Cognitive Structure)”,英文的缩写为HCS。而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却是可以检测的,比格斯称之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 )”,英文缩写为SOLO。

因此,我们很难根据皮亚杰的分类法给学生贴标签,认定他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但我们却可以判断学生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层次。这种分析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时所达到的思维高度的评价方法就称为SOLO分类评价法。

第二,根据SOLO分类评价法,比格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具体含义如下:

思维结构水平

具体含义

思维等级

前结构水平(P)

空白;回答与问题无关

低阶

单点结构水平(U)

学生能运用已有或题目中单一知识点解决问题

多点结构水平(M)

学生能运用已有或题目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孤立知识点解决问题

中阶

关联结构水平(R)

学生能把已有或题目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孤立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并用于解决问题

拓展抽象结构水平(E)

学生能把已有知识运用或拓展到新情境中,并解决相关问题

高阶

从上述分类法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到,比格斯提出的思维分类结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类型,具体说来就是从点、线、面、立体、系统的发展过程,思维结构越复杂,思维能力的层次也就越高。

其次,SOLO分类的焦点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质”,而不是回答问题的“量”。虽然没有量的支撑,质是无从体现的,但针对“质”的评价与针对“量”的评价的确大有区别。

例如,传统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目中的主观题评卷,我们就习惯于把答案细分为若干个采分点来打分,这基本上就是一种针对“量”的评价方法。SOLO评价不在乎学生答对了多少个与标准答案相近的字眼,更不在乎学生写出了多少字,只是力求从学生的回答中分析出他能够达到哪一思维层次。

第二,人的认识不仅在总体上有阶段性的特点,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也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仅从总体上看是这样,从某个具体的知识点的学习上看也是这样。

第三,从SOLO五个层次分类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前三个层次是基础知识的积累,而后两个层次是理论思维的飞跃。而要实现思维能力的突破,又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积累。这一思想对我们历史教学的启发是相当大的。

近些年来我们对历史思维能力的研究似乎演变成为一种口号式的文字游戏,人人在谈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等,却很少有人能够结合具体的历史问题来进行扎扎实实的研究。比格斯给我们的启示是,历史思维能力的研究不可能离开具体的问题情境。

由此可见,比格斯的SOLO分类法与皮亚杰的阶段学说有很大的差异,SOLO分类法依据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皮亚杰的阶段学说依据的是学生的年龄段。而SOLO评价法与传统的评价法的区别也是巨大的,它力求能够准确评价学生思维能力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

SOLO分类法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无论是文科的问题还是理科的问题,实践证明都基本上可以根据该方法进行思维层次划分。其次,它有利于教师制订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预先确定学生学习某一问题要达到哪一思维层次,并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第三,它有利于教师检测教学效果,它可以较清楚地显示学生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认识水平。第四,它为检测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

(0)

相关推荐

  • 学习反馈 || 超越习惯,让结构化学习真正发生——记《小学教学》网络教学研讨4

    作者: 刘珊珊 一. 好事多磨 网络学术讲座是疫情下我们一线教师学习的重要途径,陈昱室长每每遇到好的讲座,总会及时的推荐给工作室的成员,正因为她的推荐,才让我有机会邂逅了这样一场学术盛宴.由于家庭事务 ...

  • 学习反馈 || 一场盛大的网络研讨

    作者:王甘雨 8月20日,我有幸观摩了"<小学教学>网络教学研讨④"的教研活动.整个过程安排科学合理,环节紧扣.理论前沿高深,实践真实精彩,大咖云集,规模空前.在近十个 ...

  • 结构教学

    结构教学 请大家从现在开始,把轨道切入中考的教学状态,从心理到行动,完成角色上的转换.初三太短暂了,没有办法去做所有的想做的事,大家只能用它来做最有价值的事. 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 ...

  • 测评学生“最近发展区”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岁末年初,推进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成为全国教育系统新年的重大教改工作.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具有划时代意义.此次评价改革的核心,是要完善立德树人体 ...

  • 7月拆书——《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

    <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是一本教育测量与评价方向的专著,作者是约翰·彼格斯和凯文·科利斯教授.SOLO分类理论结合了现代心理学尤其是认知理论的研究成果,对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研究有着 ...

  • SOLO分类理论

    "SOLO",是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缩写,意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这种衡量学生解 ...

  • 专业理论 | 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六):教学评价的设计

    导读 专业理论模块前期介绍了教学设计概述.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国际教学设计的研究热点.教学设计的模式,教学设计中的要素之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之五: ...

  • 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引言 美国学者霍思斯坦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标分类体系,这个分类体系是对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的进一步发展.这个分类将全部教学目标划分为四个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行为领域.每个领域又包括 ...

  • 30个常见中餐单词发音教学/从零学英语/分类英语美食口语

    30个常见中餐单词发音教学/从零学英语/分类英语美食口语

  • PQ-数据转换12:分组依据,分类汇总但不拖泥带水

    说实话,我真的不喜欢Excel里的分类汇总功能,一是要求首先对数据进行排序,然后才能做分类汇总,这都没有关系,最大的问题是,分类汇总后,汇总数据和明细数据混在一起,拖泥带水,严重破坏数据源表的结构,为 ...

  • 把握课堂教学评价的五个标准

    随着我们对课堂教学认识不断提高,教师们正在改变过去选择教育的做法,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教学怎样面对全体学生,怎样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高,已成为教育管理者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有教师说:&qu ...

  • 教研共同体(34):实施议题式教学评价,助推“夹谷探航”新课改

    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课堂教学的 评价方式专题研讨活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议题式教学是我区教研室推行的课堂教学新方式.在前期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对议题式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研讨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和学 ...

  • 完整的教学设计、教学评价都包括这五个点

    要怎么才能上好一节课?相信这一定是大多数老师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规划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都要从哪些方面考虑,你知道吗?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