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森森藏古刹
五显寺建于明代,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五显寺中古柏粗壮,充满活力。
龙街是江川区历史较为悠久的古县城所在地,在时代的更迭中,因其具有独特风韵的人文历史,又被人们称为旧城、古城或汉古城。明代,当地人在龙街大量种植柏树,使得这里的柏树剧增,“古柏镇”之名誉满江川。
近日记者来到龙街,在当地人的指引下,寻觅龙街与柏树的历史渊源。
树中长树
冬日,距离星云湖不远的龙街在暖阳的包裹中,散发着温暖悠远的气息。正是这里,因柏树众多,且历史久远,曾被称为“古柏镇”。
行至此地,与当地人聊起柏树,人们大多会说:“古时,龙街是江川的县城。那时,这里种有很多柏树,他们大多分布在寺、庙等建筑附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朝代更迭等原因,这些古柏大多都已消失,但仍有一些柏树跨越了数百年的时间,留存至今。距离我们这里不远的西河村委会海埂村就有一棵,据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据当地人所述寻觅古柏,穿过龙街的巷道,在一条乡间公路中行进。路边,一名上点年纪的村民在打理着田里的庄稼,他是西河村委会海埂村人,称古柏就在海埂的五显寺中。
五显寺距离村头不远,是当地的一座古刹,据说它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五显寺坐西向东,为四合五天井建筑,主体分为前殿和后殿。当地人王有贵说:“以前,前殿门北边墙下有一把上楼的楼梯,楼梯的扶手是木质的,但台阶是用条石砌成的,很有意思。我们这里称这叫‘木帮石楼梯’。后殿的天井中有一棵古柏,听老辈人说,这柏树明代就在这里了。”
进入五显寺,古朴的气息飘然而至。后殿天井中,一株粗壮的苍天古柏在阳光的照射下绿意盎然。它高约10多米,并在距离地面两米左右的地方分出七根丫杈。寺中人张守贤说道:“这株古柏最奇特的是,在它分出的丫杈中又长出了一棵清香树,清香树长势旺盛,青枝绿叶,四季常青,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我们管这叫作‘七股八丫杈,中间长出棵香疙瘩’。”
据了解,这株古柏虽历经数百年,仍茁壮成长,以至于在民国年间,当地绅士曾作价千元银币出售。当时,人们认为五显寺中的古柏古色古香,四季常青,不能出售。经商议后,古柏保留了下来,留存至今。
出于对古刹和古柏的珍视,人们将寺与树的独特之处融合到了一起,并衍生出一句当地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四合五天井,木帮石楼梯,七股八丫杈,中间长出棵香疙瘩。”张守贤笑道:“以前,我们这里附近几个村的老百姓只要一听到这几句顺口溜,不用说地名,就知道是海埂村的五显寺了,但关于古柏树中为何会长出清香树的原因就说不清楚了,反正说法众多。”
古柏与古城
说起龙街的古柏,其实它与这座古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熟识江川历史的人都知道,龙街是江川最古老的县城所在地。明崇祯七年(1634年),因星云湖水屡淹城垣,县治才迁往江城。
而在这之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曾围绕这座古城,铺路修桥、盖阁建寺。据相关文献记述,龙街历代建有寺、庙、宫、阁20余处,有记载的多在唐代、明代和清代。如唐代在西山村后凤凰山建的“云集寺”;明代在海埂村建的“五显寺”,在龙街建的三元宫、城隍庙等;到了清代,人们又先后在桃园、龙街等地建了三义庙、关圣庙等。
当地人李开福说:“听老辈人讲,围绕着古城和古庙,从明代开始,我们的先辈们便在这里广植柏树,清嘉庆年间再度种植香柏,使得寺、庙内外随处可见柏树常青。到了清末民初,人们还相继在龙街四周垒了7堆土种植柏树,被称为‘七星拱月’。久而久之,人们便形象地将龙街称为了‘古柏镇’。以前,龙街和海埂有6株古柏,都是明代种的,一株在龙街三元宫内,树干两人才能抱住;一株在龙街城隍庙,树高10多米,枝叶繁茂,1947年时古柏遭雷击,柏顶被劈;另有两株在龙街村三圣宫内,清代同治年间,古柏开花,花形像菊花一样,很是奇异;还有一株在龙街东岳庙北,树干挺拔,有很多小鸟栖息在上面。可惜这些古柏都因种种原因,最终消失在了人们眼中。不过还好,留下了海埂五显寺内的这株古柏。有人说,它是我们这里唯一的一株明代古柏,颇为珍贵。但在我看来,它的珍贵不是种于明代,跨越数百年时间留存至今,而是在数百年的时代更替间,它见证了海埂的太多悲欢离合,以至于它已经成了我们数代人的珍贵记忆。”
如今,龙街古柏已难得一见,因为珍贵,这里的人们更加珍视它的存在。通过它,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地方淹没在历史年轮中的沧桑巨变。(记者 顾世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