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霞:吃好喝好心情好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我们中国人素来“以食为天”,没有什么烦心事是一顿美食不能解决的,如果不能,那就两顿。
自疫情发生后,宅在家已一月有余,过上了以前向往的吃吃喝喝睡睡的日子。按说不运动食欲会下退,食量会变小,而事实却相反,越吃越想吃,什么都好吃。“莫叫嘴上穷”是老祖宗的信条,“想吃而不得”是今人的现状,于是胃的抗议激发人的潜能,催生出许多民间高手。
一向心灵手巧的慧率先在朋友圈晒出一盘自制馒头,虽然我不爱面食,但此刻隔着屏幕,我也仿佛闻到了那热腾腾的麦香味和暄暖软绵的手感。一石激起千层浪,至此以后,今日你晒包子,明日我晒蛋糕,后日我再晒面包、油条,成了朋友群的常态,姐妹们投入百倍热情进行做美食大赛,蜗居在家的无奈和憋闷不翼而飞,看得我嘴馋心动手痒。
经过多次问度娘,刷微博,对比各种食物所需材料和工序,考虑到自己的手残程度,我很有自知之明地选择了从馒头入手,开启我的“DIY”之路。
周六上午,准备好面粉,酵母粉和水准备和面。为了确保结果,我甚至动用了体重秤和量筒。可是偏偏开局不利,当我把水倒入面粉中时,仿佛水漫金山,面粉溃不成军。我连忙抓了几把面粉投入水中,可这次水又告急,慌得我又急急加水。一阵手忙脚乱之后,我终于把这盆顽皮的白色小精灵招呼拢了。再看看自己身上,一道道白色粉痕赫然在目,眼镜上,头发上也挂着不少面糊,狼狈可想而知。
接下来就是等待面的发酵过程,前辈经验说要等到面团发到两倍大。等啊等,两个小时过去了,面团似乎还在休眠,纹丝不动。于是我又急忙向百度求助,学到了用热水给它催醒的方法,又是一番折腾。
到了下午两点,面终于发起来了,鼓鼓的,像一只生气的河豚。我信心大增,准备大干一场。可是任凭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小面团始终不配合,变不成规整的长方体状,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呀!最终我施展“以不变应万变大法”,把这些小家伙们统统搓成丸子形,请进蒸锅。看着蓝色的火苗贪婪地舔着锅底,听着水“咕噜咕噜”地吐着泡泡,我暗暗祈祷:可一定要成功呀!
三十分钟过去了,“丑媳妇总是要见公婆的”,我忐忑不安地揭开锅盖。水汽氤氲中,五个胖乎乎的馒头亲亲热热地挤在一起。顾不得烫手,抓起一个,掰下一块放进嘴中,嗨,还像那么回事嘛!心中的石头落了地,油然而起的是满足!急忙唤儿子来尝,儿子十分配合,迅速吃完一个,一脸惊喜地说:“妈,你还会做馒头哇!味道不错。”我讨好地说“好吃就再吃一个”,他竟以“肚子不饿”婉言谢绝。
先生下班回家,我又巴巴地献宝,得到了“看着还行”的评价,不过,他转头又揶揄道:别人做的馒头都是白胖胖的,你做的怎么都是黄皮寡瘦的!呀,这就是《平凡的世界》中的“亚州馍馍”好不好!我自嘲。
拍好照片发到群里,姐妹们纷纷伸出大拇指以资鼓励。得意洋洋之余,定晴一瞧,习惯潜水的静竟然晒出了一盘烧麦!自然又惊起一滩鸥鹭,有赞叹的,有求师的,群里嘻嘻闹闹,一派岁月静好。姐妹们,好样的!日子就要这样欢欢喜喜地过,咱们一起吃好喝好,等春来,等花开!
作者:熊文霞 黄梅县实验小学教师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魏鲜红
主编
唐亚红
执行主编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民间文化和旅游的文艺自媒体,主要方式是文学和摄影,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赣皖一带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推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