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中国(21)|明月清泉伴右丞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明月清泉伴右丞
文丨管苏清 图丨网络
曾经的陆军上校,现为上海市12345办公室副主任
《诗经》属于春秋晋国, 三晋大地,物华天宝,孕育了早期中国国家雏形。古称:天下形势,必取山西。数游于此,目不暇接,五台圣迹,云冈石窟,北岳恒山,平遥古城,但我更想寻觅"诗佛"王维(701-761)的身影。
深读唐诗,李杜之外,尤喜摩诘。跋涉山西,从北到南,一路察访。王维祖籍祁县,出生运城,字摩诘,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相当国务院副总理),参禅悟理,学庄信道,以诗盛名于世,多咏山水田园。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为南宗山水画祖。苏轼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父开元风流人物,精通诗文,重子教习;王母崔氏名门闺秀,精通文墨,精于佛学。王维读书用功,聪明过人,十五岁应试京城,粉丝无数。十七岁那年,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彼山东非今此山东,当时王家已由太原祁迁至蒲,而蒲在华山之东,独身飘零在长安与洛阳的王维,想念在老家的兄弟,脍炙人口的名诗心头绽放了。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执政,拔擢王维为右拾遗,翌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王维早年具政治抱负,后值政局变化无常,四十多岁时于长安东南蓝田辋川营造别墅,在终南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可惜的是,如今辋川不见王维旧居片瓦,只有默默的山川和杂树。当年他在辋川作诗,成隐居生活重要内容,主要“言志”,自然清新,信手拈来,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与前人比较,他扩大了这类诗的内容,增添了艺术风采,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写乡村景物和农家生活的田园诗充满牧歌情调,表现他闲逸萧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适的心境,如《渭川田家》等。《山居秋暝》写暮雨方霁,山村呈现的美景。王诗中那些描绘大自然幽静恬美的山水诗,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使至塞上》等,壮阔飞动。一些赠送亲友和描写日常生活的抒情诗,如《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相思》等,千百年来口口传诵。这些小诗都是五言或七言绝句,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
辋川山间风雨日月,陪伴着才华横溢的汉子,留下的那些诗歌,千年散去,还是那么鲜活。“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偌大个辋川留下了什么?人烟稀少,村落宁静而散漫,山澗溪流湍湍,山巅白云悠悠……在我们灵魂深处,仍然感到有一个家园不在当下。也许王維当年也有同感,要不然他从繁花似锦的长安城走出,选择辋川隐居,一定是为了寻觅自己心中理想的精神家园。百里之遥的长安,此时正歌舞升平 、夜夜笙歌。
再也没有什么如思想,像水一样流动不止。大唐诗人王維,置业筑楼台亭阁,与一批文友饮酒赋诗,俨然忘了那个朝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知心朋友远行,则“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无论思念亲人或送别故人,伤感之情亦留在诗间,永难忘怀。这样富有情感的人,寄情于山水之间,忘了尘世的喧嚣。病逝后,王维葬于辋川清源寺,可叹该寺已圮毁。
王右丞的诗意人生,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而然沉淀下来。一个懂得丰富自己的人,往往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懂得丰富、欣赏和取悦自己,是一种幸福的人生宝典。在无人喝彩时,给自己一个鼓励;在低谷行走时,给自己一些安慰;在无力前行时,给自己一份自信。
沧海桑田,天老地荒,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责任编辑:财宝哥
文字撰写:管苏清
图片来源:网 络
期刊总数:603期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