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记忆里的孔垅公社
黄梅||记忆里的孔垅公社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前,孔垅的建制有点有趣,分为孔垅镇和孔垅公社。
现在的孔垄镇(孔垅镇)辖3个社区、35个行政村,人口11.57万人。现有版图面积126.5平方公里,在解放前,有孔垅镇、孔东乡、孔西乡以及江西德化的封一乡等地。后统称为孔垅镇。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前的孔垅镇面积不大,总面积3平方公里。1954年,镇区分开,分为孔垅区(后为孔垅公社)和孔垅镇。孔垅镇四周与孔垅公社接壤。东邻邢圩大队、南界德化大队,西接蒋油榨大队,西北连洪铺大队、北与邢港大队相连。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1.3公里,总面积88平方公里。水陆交通方便,经济发达,是老三镇“城孔小”中的老二。当时的孔垅镇驻地就在如今的万年台社区院内。
而本文重点要提的是孔垅公社。1954年,这里为孔垅区。1958年改称东风人民公社,1961年复改为孔垅区,1975年撤区并社时又改称孔垅公社。辖孔东、孔西、向桥、吴河、柳桥、芦垏六个管理区,31个大队。如今的孔垄镇党委、政府办公地点就是当年的孔垅公社办公点。
孔垅明代开始建为驿站,清代系全县武备旱汛八塘守备之一。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太平天国军控扼长江中游,陈玉成、翼王石达开先后率领大军驻此,丞相罗大纲在这里指挥过战斗。蒋家大营、蒋家细营、卢垏、段垏是太平军屯驻之地。太平军还在梅垏设过收粮站。
小时候,对孔垅公社(孔垅区)和孔垅镇的行政区划,我一直不太清楚。1978年,我居住的老棉纺,也就是谷坝头,属于孔垅镇,而不到几十米开外的邢圩、邢港却是孔垅公社的属地。当时的孔垅镇只有东街、西街、筷子街、黄豆场、德化桥、西厢路、大丘新村、一宿庵新村、谷坝头新村、马坊口大队(蔬菜大队)、新安大队(同心大队)、张塘大队、付渡桥大队。孔垅其他的村和大队,都是孔垅公社的。
“十里湖堤十里田,新黄滴沥满残钱。风清樵牧频呼侣,水浅人家好放船。短盖凝香张锦伞,长泓落日袅晴烟。无端浪掷红莲子,惊起雏鸥水际眠。”解放前,黄梅知名绅士汤用彬(汤用彤的哥哥)在当年的孔垅后湖堤上写过《十里荷田》一诗,后成为他的《孔垅东厢八景诗》之一,他先后写了孔垅八个地方美丽的风景,如石闸回澜、远浦遥青、柳荫观鱼、虬枝张盖等,都载入了县志。
人生阅历丰富的汤用彬,却独独没有写孔垅镇的滩湖映月、芦洲落雁、东港渔歌、七星伴月、莲池砧杵、柳荫垂钓、文昌夜读、祭塘星影等景色。有段时间我曾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想想汤先生当时生活在孔东乡,和孔垅镇是两个行政区划,严闸、后湖、汤大墩、报德河等地是家乡的一草一木,是风景,是灵气,自然会比他人更厚爱一分。
我的老家在孔东的汤大,小时候,说上街,就是要走五里尘土飞扬的泥巴路到孔垅镇的街市去。那个年代,每个小乡虽然也有供销社、代销店、但无论是从品种还是到数量,都是无法和镇上的店里比,总感觉人声鼎沸的集镇就像过年一样热闹。“上街去”,无疑是那个年代小孩子心中最憧憬的事情和最快乐的事情了。
作者:曹锦军 湖北黄梅人 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黄梅作协常务理事、《曹锦军围炉》文学微信平台主编。著有《北纬三十度上的黄梅》、《烟雨浸润滨江城》、主编有《穿越时空赏黄梅》等书。
编 辑:唐亚红
执行主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