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地膜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可降解地膜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18年,全国农用薄膜使用量246.5万吨,其中地膜使用量140.4万吨,覆盖面积2.66亿亩,在新疆、山东、内蒙古、甘肃、云南、河南、四川、河北、湖南等9省区,农膜覆盖面积均超过1000万亩。
地膜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地膜留在土壤中,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吸湿性和通透性,继而影响作物出苗,导致减产。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农膜回收行动,以西北地区为重点,建设了100个农膜回收示范县,推进加厚地膜应用、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推动建立经营主体上交、专业化组织回收、加工企业回收、以旧换新等多种方式的回收利用机制。目前,全国农膜回收率达到80%,重点地区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其中,甘肃农膜回收率达到81.72%,新疆也初步建立了农膜全程监管模式和体系。
目前全国已建立500个地膜残留国控监测点,推动各地建立省级监测点,构建完善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网络。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组建了农膜回收专家指导团队,推进残膜回收机具、资源化再利用技术等研发与应用。
生物降解地膜这几年发展势头良好,应用规模达到10万亩以上,未来要通过材料、工艺和应用模式的研究,突破生物降解地膜产品研发和应用方面的一些瓶颈,实现对部分作物聚乙烯地膜的替代。
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市油菜种植面积持续下降,目前基本稳定在30万亩左右。为促进我市油菜产业健康发展,推广油菜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以及更好地保护生态农业环境,省油棉体系滁州综合试验站技术依托单位滁州市农科院开展了生物可降解地膜应用于油菜生产试验。
由于普通地膜在给农民带来增产增收的同时,废旧地膜的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生产中应用的多是以聚乙烯(PE)为原料,在自然条件下需要200-400年才能完全分解,而生物降解地膜主要原料为聚乳酸(PLA),是一种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新型塑料地膜。秋季,滁州市农科院在南谯区乌衣镇试验基地进行油菜覆膜直播试验,选用油菜品种秦优10号,利用江苏中鲜保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降解地膜对油菜全畦全生育期覆盖。试验种子预先以0.5%浓度双氧水浸种,晾干后的种子经田间覆膜后再打孔(穴)直播。试验设置三期播种,分别10月22日、10月29日和11月5日,每亩播量为0.3公斤。每期播种均以不覆膜为对照。目前不同播期油菜田间长势普遍良好。
通过开展生物可降解地膜试验研究,发挥地膜的增温、保墒和抑草的三大作用,为地膜覆盖技术应用于油菜轻简化栽培上的示范推广上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生物可降解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面积应用推广符合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