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梁冬对话李家安3:慧眼识琴
20120429国学堂-梁冬对话李家安第三讲
01
—
琴就是一个人
过去几段时间里,一直和大家分享关于古琴、古乐和中国上古时期文化的关系,真正感觉到每个人都是可以拨动自己心弦的。听见没有,拨动心弦,心弦一动,心念一闪,震动四方。继续请李家安老师,李家安 古琴音乐家 中国古琴广陵派第十二代传人 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
梁冬同学特别有印象的一个观点,就说抚琴时要把琴当作人,也就是说琴本身就跟人一样,那又怎么去鉴赏一把琴呢。李家安老师说:主要还是从琴的音质上来看的,一张好的古琴,首先是弹起来的声音,空弦音--音色浑圆醇厚,然后其实质的延展得比较长;从泛音上面来说--音色晶莹剔透,就有个一点点的颗粒状,就说明这琴比较松透;再一个揉弦音,揉弦音就觉得在琴肚子里发出来的,有那种山谷的回音。古人用它是来跟大自然对话,跟上天对话,跟宇宙对话,然后跟生命的自己对;然后作为自己的代言,寄志抒怀。所以说古琴就是修身理性,以返天真,古琴做成了一个人形,给演奏者代言。
品鉴一张琴,从这琴的形状来看,这张琴叫伏羲氏,现在发现的古琴,大概有两百个左右。琴的这边是头,这边是颈(脖子),这里叫肩,这叫赤就是胳膊,这里叫腰,这里叫尾。所以说这样子的琴看上去像一个人形,而且古琴从最开始造的就是这么个样子。
梁同学问根据中国文化的取类比象,那对应人心脏部分弹的声音或指法,对应丹田或是下焦、会阴穴,肚脐等有没关联?李家安老师说从丘处机的《青天歌》里发现了这个:“三尺云璈十二徽”。实际上他把这琴就比作一个人体,然后也是个宇宙体。
针对一把好琴,比如说梁同学自己是一个完全没有古琴基础的同学,怎么样开始慢慢去理解琴,是不是要学乐谱,do re mi fa so la xi do 或宫商角徽羽,然后才谈学古琴?李家安老师说:是这样同时进行的,就说首先要学琴,要知道琴是干什么的,它是古人修身理性的工具,也是进入乐教的工具,在进入乐教之前,肯定要学乐理。
这样子在操纵乐器的时候,才能学到音乐里的美。所以说首先第一个是操纵,先练习。古琴教育讲的是一个整体的,练指法的同时也练到自己对琴性的认知;然后也练到了自己的节奏和耳音,就是对do re mi fa so la xi do的音的判断。所以说一个古琴只要进入了其中,从多方面来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然后去把控,去操纵乐器,训练技能,都是同时进行的。
02
—
琴、瑟、筝的历史,雅琴小瑟,大琴大瑟的不同
梁冬同学说到这古琴,经常在茶馆都看到有人在弹那个叫古筝,琴和筝是不一样的,那到底什么叫琴,什么叫筝? 李家安老师说:琴就是甲骨文的乐(樂),丝架在木上,然后这樂字就是一个琴的样子。伏羲造了琴,同时造了个瑟。那伏羲为什么再造瑟呢?因为那时候五弦琴,五是阳数;同时弦又是阳性的,看八卦图的阳爻就是一根完整的线,然后把其劈两半就是阴爻。还有种说法就是葛天氏造了瑟,有的人说是伏羲,但如果讲葛天氏可能比伏羲还要早了,这就没法考证。
葛天氏那时候音乐已经很发达了,那时候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天下大旱,怎么办呢?祖先们就会认为天神是要人们去敬奉了,然后要用美好的酒,美好的食物,美好的音乐去敬天神。当时最早和最好的乐器就是古琴了,后来发现古琴是五阳数,又是阳弦,这样子祭天神还是不下雨,这样子越弄的,阳气就越重,越干旱。
然后就有个聪明的人出现了,就把这琴弦下面加了柱,加了这个柱,就像古筝的码子,加了这个后,琴就变成了瑟了,瑟到了秦朝的时候,瑟的扩大延展成了筝。所以说这个筝,这个瑟,筝是不在雅乐里面用的,只有瑟在雅乐里面用。
有的人说这古琴这么小,而雅乐里编钟编磬,大型乐队用那么小的琴,怎么玩的。据李安家老师的考证,雅乐里用的琴,不是这个日常用的古琴叫素琴(雅琴),素琴是文人雅士在书斋里来演的。而在雅乐里,为了和大型编钟乐队去配合,就是一种大琴,就是李贺有一首诗里叫做古琴大轸长八尺,这样子的大琴;在编钟雅乐里的瑟就是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所以大瑟大琴是跟大场合用的,然后雅琴和小瑟是文人雅士玩的,是寄志抒怀的。所以两者有很大的不同。
李老师身边的琴就是雅琴了,这种制式的琴就是所谓的雅琴,就是文人自己玩的,也叫素琴。
03
—
最早的古琴谱
最早最古的琴谱是《广陵散》吗?李家安老师说:现在发现的古琴谱最早是梁朝的丘明,其传下来一个琴谱,这谱是在敦煌莫高窟里,被伯希弄走了在英国皇家博物馆里面。因为古琴的七个弦可以弹奏一个相同的音,那这个音怎么办,这个音在哪儿,那个音在哪儿,必须要记指法的。过去古人在丘明的《揭石调·幽兰》记录的是一大段话,比如说这个音,开始在右手勾第四弦,然后左手按九回,左手名指按九回,就出来这个音,就这样子用每句话就一句话描述并记录一个音,一句话记一个音,这样子就把琴谱记下来了,现在这谱还有的。
刚才李老师谈到这曲子的事情,就讲讲跟它有关的文学话题。就是说道比较早的,像《崆峒问道》据梁同学所知,中国道家的人是有很多很多年的历史,黄帝都是属于道家人士。
因为古琴是伏羲造的,伏羲是道学的创始人,所以说中国古琴音乐的命题大多数曲子就是用道学来命题的,这种曲子占一大部分。然后表现人间的,表现风花雪月,表现人情的悲欢离合等。这些曲子也有一部分表现道学理念的,像《崆峒问道》、《挟仙游》、《鸥鹭忘机》,然后《八级游》、《九环操》,然后《鹤鸣九皋》太多了。梁冬同学:光听这些名字都觉得很有意思。
04
—
古琴谱从文字谱到简字谱,练习曲《仙翁操》
李家安老师倒是有个计划,准备把这曲子打谱,打谱就是用一个字就取代了以前的一段话,这样的谱叫简字谱,以前的叫文字谱。简字谱在唐朝中前期就已经发明出来了,这样子来记录曲子就方便了。为什么要记,因为老师讲到琴的每个弦,每个弦可以发出一个相同音高的音,但是音色不同。为了告诉其不同点,展示一下什么叫相同音高,音色不同。
李家安老师说这是同一个音,但会出来两种音色。这也就是中国古琴音乐的特有现象,就是说用不同的音色来去表达那种要的音乐意境。梁冬同学想请问个技术问题,一个人比如这已经三十多岁的人了,也没音乐基础的,还有机会学琴吗?李老师回答说有啊,看《笑傲江湖》就比较简单了,再比如《仙翁》是个练习曲,它也是告诉这个曲子里蕴含着祖先的智慧在里面,一个小小的曲子,就可以这里头含化着;蕴化着很多中国文化的信息。
《仙翁》是陈抟老祖,就是道教的创始人,古琴又是一个道器,后人因为对仙翁的一种敬仰,所以做了一个《仙翁操》,《仙翁操》既是一个练习曲,也是左手右手的指法练习,也是去了解古琴的和声音位的方式。就是通过这个曲子,就知道哪儿是和声,讲仙和翁,翁就是个和声,然后对琴性,对指法,对和声音位。然后对耳音的音高的练习,比如这个音是la的,准的la;如果没到位,音就不准了,所以《仙翁操》也是对耳音的一种训练。就这么一个曲子,中国的道是:一粒籽芥可窥大千,然而小小的《仙翁操》也是中国音乐作曲法的一个缩影,比如讲并行句,然后起承转合,然后并行显尾,然后拓展加花,等等这些手法都在这个《仙翁操》小小的曲子里体现,这就是道。
李家安老师就给弹一弹这曲子:“仙翁,仙翁,得道陈抟仙翁,得道陈抟仙翁,得道陈抟仙翁,得道陈抟仙翁,得道陈抟仙翁,仙翁,仙翁,仙翁,仙翁,得道仙翁,得道仙翁,得道陈抟仙翁。”
05
—
古琴修身理性
古琴为什么能修身理性,它就是把人的情绪集中,让人守中,让人归中。在弹之前让人归中,然后这时候意念就特别集中,然后就沉浸在旋律里面了,然后把这旋律弹出来,而听到这旋律后,也会感到旋律在空间中走,会走到很远很远的空间。有的人会说:“哎呀,我听了琴以后,我觉得一下子好像到了远古时期了,或者到哪儿去了。”然后神思就随着这旋律走出去了,到了一个境界里面去,最后弹完后,就要收功,有点像打太极,也不完全一样的。弹完了以后,做一个呼吸,收回来。
李家安老师也讲到其实弹琴是有一个理气功能的,梁同学说任何一个中国文化,包括书法、太极、针灸等都问一个问题,就是其心法,气法,手法等等,身口意一致。所以弹琴也一定跟呼吸吐纳有关系的,弹琴也要有个心法,要有个气法,还有个指法。
比如书法写字,讲入木三分,不是拿着毛笔,把木头给戳三分了,是感觉到有一股力量,然后有一股气,从丹田,从手背,阳和阴的地方,去集中到毛笔上,然后到那指尖上,然后这么写,如锥画沙,腐蚀的蚀,如虫蚀木,也是一种气到纸上,入木三分。
而弹古琴也是一样的,要古琴达到一个音色,如果没有全神贯注,神是飘着的,或者心都不定的,那么弹出来这个音也不敏感。只有当全神贯注的时候,所有杂念都没有了,然后思维很安静的时候,所有的意所有的要求,才能够更好地发挥。
因此弹琴时首先,坐是半坐的,不许坐满的,因为坐满了就耗气了,人就没力气了;第二所谓意收丹田,实际上是让杂念思绪收回来,然后以意去引气,然后以气引力,然后以力贯指,这样子就让自己的思维清零,然后非常守中,就没有杂念的情况下,去处理乐音,可以全神贯注地去处理乐音。那么左手定下来,那么就感觉到丹田的气,一个从阴的,一个从阳的,交汇在这儿。
现在就很自然的给弹一个音,李老师用自然的方法弹一个这音,再用一个不自然的方法弹一个那音,听这音和那音就有一些细微的不一样,因为那音是个扁的,这个是圆的。之所以正确的放松指法,最好听,是因为到那儿了不受阻碍,到那儿看都是圆的,这力都到这儿,传递过去了。然而不正确的指法或不自然的指法,弹出来的音,不好听,很涩干,手紧张而且这样弄,手僵死了,这地方韧带死了,没法动。
然后用自然的手法,就是老天爷生我们的时候,在睡觉做梦的时候,就是最自然地指法,实际上说自然了以后,这身上脉络是通的,比如好的太极拳大师,都是很自然的,绝对没有给这么把着,拧着的感觉。因为一拧着浑身就较劲,那力就不可能到指尖上,然后所有地方都放松,在自然的时候就通了。
06
—
中国文化艺术本应同一体系
比如讲那《仙翁操》,《仙翁操》是有节奏的:“仙翁,仙翁...”不仅仅唱,还要呼吸了。 如果是不唱歌的话,就是纯粹弹一个曲,比如《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就自然呼吸;就是起头和结尾的时候,都有一个叫自由拍,就是刚才比如《平沙落雁》前面那一段就是自由拍的,叫散板。为什么古琴会有散板这现象,这跟中国诵唱艺术是一样的。比如昆曲的每一段唱,起头都是散板的,然后中间一板三眼,有节奏了,然后快收尾的时候,又是一个散板。这是中国文化的体系,音乐和声腔艺术是同一个体系的,中国的艺术叫做触类旁通。现在都被分割开来了,都被分科类的技术分割了,画画的就画画,写诗的写诗,然后书法写字的就写字,弹琴的就弹琴,各不管各的事了,然而这样视野也就不开阔了,所谓旁通就没有了。
比如说昆曲有一个《懒画眉》《游园惊梦》:“最撩人春色是今年”,起头最撩人开始上板:“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么低就高来粉画垣,恰便是花似人心好处牵...”所以它到尾部那几个音,又变成慢的,变成散板了。那么它跟古琴是一样的,古琴开始起也是散板起,散板收。
梁冬同学说自己以前不懂欣赏,刚才听李老师讲了之后,听李老师唱的时候,就感觉到那个气下来之后,一换气又起来,一换气又下去,好像又有一股气在身体按摩的感觉。所以能够享受古琴、昆曲等这些乐趣的人,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