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水 · 散文】成林洲:庖丁所好之“道”究竟是什么?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339期︱
编辑︱梁  甫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
庖丁所好之“道”究竟是什么?
               ——再读《庖丁解牛》
文︱成林洲
庖丁绝对不是一位一般的厨师,一般的厨师解牛只会讲究技艺的娴熟,而不会像庖丁那样把宰牛解牛上升到了“道”的境界。
得了道的庖丁,他解牛就不是一般的把牛杀死,大卸八块,而是脚踏手拽,膝顶肩扛,动作优美,节奏和谐,合乎商汤《桑林》舞曲的节拍,符合尧帝《经首》乐曲的节奏,把一个宰牛解牛的血腥场面变成手舞足蹈的乐舞胜境。直把文惠君看得目瞪口呆,大呼“善哉!”
“技艺怎么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呢?”文惠君悟性一般,问的是技艺。
庖丁回答:“我所喜好的是道呀,超越了技艺的层面了!”
那么,庖丁所喜欢的“道”究竟是什么呢?
其一,持之以恒,精于其技。
庖丁初学解牛,所见无非全牛;三年之后,目无全牛;方今之时,只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从全文看,庖丁从初学到“方今之时”至少也有二十二年(三年加十九年)了,庖丁做解牛这件事能够坚持二十二年,可谓持之以恒了;解牛的动作像舞蹈,声音似音乐;一把刀用了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这也可算精于解牛这一技艺了。一个人要有立身之本,就要精通一项技能,要精通一项技能,就要持之以恒练就绝活。这的确是人生在世立身行事之道呀!
其二,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庖丁解牛,依照牛身上天然的纹理,顺着牛骨骼本来的结构,避开筋络,绕开大骨,游刃有余,刀用十九年,刃若新发于硎。解牛若此,做任何事情都应若此:认识事物的规律,遵循事物的规律,按照规律行事,就会游刃有余,地久天长。
其三,重视难点,小心谨慎。
庖丁虽然熟稔牛体的生理结构,虽然掌握了解牛技术绝活,但是遇到重点,解到难处,他不轻视,不大意,“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谨慎小心,直到“謋然已解,如土委地”。阐述了技虽熟,不大意,方可成功的道理。
其四,虽志得意满,但不得意忘形。
庖丁解牛,既是纯熟的艺术,又是精湛的舞蹈。虽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但并不得意忘形,不被一次的胜利冲昏头脑。而是擦拭刀具,“善而藏之”,准备应对下一次的解牛难题。这那是一个厨师?这分明就是一位能够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永远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将军。
以上四“道”,是庖丁借解牛所阐发之“道”,仅仅是庖丁所好“道”的一部分。可是文惠君仅仅从这里悟出了养生的道理。养生当然要精于技艺,依乎天理,重视小心,不得意忘形,方可颐养天年;(这也是庄子把此文编于《养生主》的原因)可人生在世,做人行事,这些人生告诫哪一条不要遵守呢?这更加反衬庖丁不是一般的厨师,而是一位得“道”的大师。
关于作者
成林洲:1957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语文高级教师,渭南市高中语文教学能手,陕西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历任澄城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澄城县教研室副主任。在《教师报》《语文报》《写作导报》《渭南教育》等省市级报刊发表论文和文学作品30余篇。曾先后被评为澄城名师,十佳教师,陕西省优秀高考语文评卷教师,陕西省优秀教研员。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审稿:谭长征  编辑:梁甫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友情提示:滋水美文(zsmw1199)有一个姊妹号璞玉有约(zihan20180812),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璞玉有约,主编微信:wangzihan680121 
留一处空白 随时浓墨重彩
识别二维码 关注璞玉有约
           
      微信公众号:zihan20180812
喜欢就点个赞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