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草北木 / 范丛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564期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南草北木」
世界上有两种宝,一种是价值决定的大家都认为是稀世珍宝;还有一种是在别人眼里啥也不是可只有自己觉得是个钱也买不到的宝。同样是宝,一个取决于实实在在的货币价值,一个取决于自己内心深处的位置。就像信仰,有的实实在在看得到摸得着,有的虚无缥缈,触不可及!孔明老师写了一篇《算命》,迷信也好,民俗也罢,能流传下来的都有它存在的道理。与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倒不如,信则有,不信则无!执念是烦恼的根源。
我一直不明白人烦恼的是什么?接触到跟自己认知不同的就想尽快的找到一个答案。但我们的答案也只能在自己的信仰里建立。人的信仰总被两个世界观绑定着,一个是宗教,一个是科学。即便这样,人的好多疑惑还是解释不清楚。看到张天正老师送给朋友的的一行留言,我又瞬间明白了人的纠结是总想对不公平和得不到问个为什么……
在我看来,无论是宗教还是科学,两个都对。一个唯心,一个唯物。一个建立在物质基础,一个建立在心理满足。离开物质科学无法得到印证,离开心理满足,物质财富总会空洞。科学与宗教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解释着这个世界。世界是怎样的,不是靠人揭示出来的。因为之前看到的塔都是七层,突然看到五层,就觉得奇怪。五层也好,九层也罢。只是我们站在了一座塔的的底层,忘了塔本身的意义。
在这个信息潮涌井喷的时代,碎片化的信息充斥屏幕。让人应接不暇。出现的都是我们不知道的,新鲜的,奇怪的,好玩的,闻所未闻问的。手机满足了人的眼界的所有需求。但个性兴趣推送的满足,也决定了,你只能接触到你感兴趣的。兴趣只能决定你对事物的理解探究只能维系在了解,知道的层面。突然要用,需要传达转述,我们才发现自己对知识认知的浅薄。是像王阳明一样格物致知,还是像朱熹一样农场顿悟。后来发现,都不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都取决于自己的内心想法的选择。就好比,我曾认为的好人,也许在你的眼里压根就是个坏人。而他自己的胸前从来没有贴上好坏的牌子……
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圆满,总会留下无尽的遗憾。万事只求“半称心”,少一些盲目多一点自醒,才能更坦然地面对人生。“半称心”的生活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心态,被林语堂先生称为“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半称心”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读过所有的文字,才找到最能概括生活的那个“半”字。“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半称心不是消极的情绪,而是在告诫人们世间没有完美之事,不圆满才是真正的圆满,奉劝世人要从容、豁达,乐天知命、为而不争。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智慧。眼界放宽,心平气和地追求“半称心”的生活。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显出生活本色。
就像日子,也得一半一半的过,一半白天工作奔波,一半夜晚生活安逸,事物若是都一分为二的看待了,生活自然就快活了。不是所有的路都是直的,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但所有的路都有风景,所有的路也都有终点。有时候,人生的收获不一定是收到货,生命的价值也不都是货币。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正确价值观,而不是盲目追求,毕竟,路线不一样,起跑的点也不一样……
南草北木,云不过界。生活就得像秦岭一样。不是阳光明媚就得草木丰盛,也不是雨水充沛就得芳草茵茵。不求甚解,活成自己应有的样子,便是别人眼里与众不同的风景!
柿事有长,世事无常,冬月的日子冷得发慌。滋水河结起了冰,林燕老师说:“冰是水在人间长出的骨头。”
翻阅过往,捧起那一把被时间碾碎了的日子,喂饱耕牛,磨好犁铧,重新将它埋洒在泥土里,那些突来的又转身就走的,我们都留不住,剩下的就是忙碌生活日常,然后满心等待让自己暖起来……
▼
关于作者
范丛:90后狮子座,蓝田人,2010届洩湖中学校友,自由撰稿人,航模科普推广人,新生态,新教育践行者。
▼
▼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主编公众号初夏矢车菊文集
初夏矢车菊文集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