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层级
人的一辈子,好多时光是在饭桌度过的。吃得多了,反刍想想,居然能提炼出不同的层级。最基础的,大概是吃饱肚子。“人是铁,饭是钢”,“生理层次”满足了,什么都好说。我们都有出差的经历,几个小时的舟车劳顿,饥肠响如鼓。到达终点站的最初想法,就是吃饱肚子。菜肴不在好丑,一碗干饭,就着一碗青菜猪肝汤、一盘青椒肉丝,间或嘴嚼萝卜咸菜,“笑纳”肚中,上下通泰,劳乏全无,舒服极了。这个时候的吃,肚皮是第一位的,吃饭的地点档次退居其后,身段也敢于放下,狼吞虎咽,敢于作孤注一掷的付出,体现出一种肝胆相照的壮美。当生存都不能称为生存时,人们唯一的做法便是填肚子活命;而当生活真正地称之为生活时,恐怕没有人琢磨果腹生存之事。
吃饱肚子
往上进一层,大概是吃得爽。清爽而不存私利,吃就是吃;豪爽而不肚藏秘密,喝就是喝。于是,呼三五好友去馆子、上排档,稀里哗啦点上满满的一大桌菜,价钱却不贵,胡吃海塞一通,兴致所致,还能吆喝着划几下拳,赤膊上阵。适合这种吃法的,就是夏天晚上吃夜宵,食客嘬起嘴巴啃着骨头,滑动喉结饮着啤酒;打着手势“哥俩好”,闹着乐着“五魁首”。在半醉半醒之间,说着荤话、气话、大话,时间就从指缝里溜走了。子夜一过,睁着朦胧醉眼,肠肥肚满地蹒跚脚步回家,爽得家人责备也无所谓,两脚一蹬,呼呼大睡。一觉醒来,又是新的一天。
吃得爽
聚会比吃得爽又上了一个台阶。逢年过节、生日节庆、拿到稿费、友人来访等,都是聚会的理由。亲朋应邀而来,捧个圆场,图个热闹。觥筹交错之间,谈笑风生之时,礼节就到位了。被邀的人明白邀请人心里有他,记得他,没有任何功利,轻轻松松吃饭,敞开心扉说笑;邀请人也知道被邀请人不在乎吃,那是形式,内容是聚。聚就不可能沉默,讲幽默笑话成了主题。笑话引来一阵哄笑,甚至笑得喷饭,脸糊饭粒。一边微笑着抹脸,一边连呼“有意思,有意思”。
聚会
宴请的内涵就丰富得多。请君入席,多有相求,世上没有免费的宴席。求官、求财、求婚姻,无所不包。既然为“宴请”,讲的是排场,玩的是味道。酒店星级越高越好,包厢越豪华越冲。上的是昂贵菜点,喝的是时尚名酒,说的是意会暗语。比如,“考虑考虑”,弹性就大得很,是明示还是暗示,是真意还是托词,是肯定还是否定,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对象,就有不同的内容。能解读透彻,关键是靠悟性。切不可被请之人没醉,你先醉了。你醉了再好的悟性,也是白搭!又比如,“方便方便”,客人的意思是出去溜达溜达,还是询问出恭的位置,亦或是请求给以关照,要一下子搞明白,就得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能耐。所以,这个境界的吃,难免给人一种有暴殄天物之叹,但吃后回来,却又发现没有吃饱。
宴请
觅食一般为美食家所有。寻寻觅觅,多与风味佳肴有关。风味佳肴蕴藏深厚的饮食文化,在觅食中体味不同,在品尝中吃出“这一个”。有一年我去江西宁都,寻找的是“三杯鸡”——将鸡宰杀,切成块,置三个瓦钵,分别倒入一杯甜酒酿、一杯酱油、一杯香油,调入五味,小火煨制,鸡肉酥烂,香味四溢。吃“三杯鸡”时,恰逢夜雨秋灯,窗外的雨线把思维浸染得漫漶支离,人间干戈扰攘之声涤荡殆尽,了无踪迹。同行的画家放下碗筷,索笔墨宣纸,垂笔挥毫,心神随笔端潇洒逸荡,波磔冲折,变幻无方。这种寻觅的吃,闲适自然,比之单纯的吃更放达、更能使人倾注,因而也就更难得,更值得令人珍视。
觅食三杯鸡
独酌是私人化的吃法。吃什么不太重要,菜肴、酒水似乎在人沉淀的心理变成清丽恬静的茶。品菜或品酒,需要的是泛着幽幽雅韵以及不论荣辱俗事、坐看云卷云舒的平和心态。静谧的夜晚,点上三两喜欢吃的菜点,独自品尝。这时,菜的香醇与涩苦似乎都幻成了风雨人生。那层面上如烟似雾的浮泛,就如这人情世道,看上去让人有一种深不可测的胆怯。人在欲海,沐风栉雨,经历越丰,心总免不了要受到各式各样或深或浅的伤害。有的留下伤痕,有的可能是一些暗伤,有的还隐隐作痛。这些都使人变得格外敏感。平安多好!其实,人生少壮老三个阶段就如同一年春夏秋冬的四季一样,岂能都如三阳开泰、风送荷香一般美好啊,自然会有人间冷遇的时候。
独酌
吃,真有层级。无论平凡、超卓,无论一帆风顺或者曲折坎坷,只要张口吃饭,就有月光、花香以及清新的空气伴随饭香,浸染、弥漫在人生的旅途中。
原载2021.1.12第五版《黄石日报》“西塞山”副刊
吕永超,1964年11月生于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小金冲,大学文化,二级文创,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1985年创作至今,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