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住房共享:能缓解独居老人怕病怕死怕去养老院的现状吗 ?

现任多伦多市长 John Tory 在竞选连任的系列许诺中,表示在未来的12年内,会让多伦多有4万个可负担出租单位;另外一位候选人,Jennifer,更不示弱,表示她会在未来10年内,提供10万套类似的廉租屋。

目前,多伦多市的空租率是 2%,16年来最低;算上陆续返校读书的大学生,以及逐年增多的短期学者,空租率应该是负数。

可见,大多伦多地区可供出租以及自住的共管公寓,从销售价到租金,短期内应该不会降温。

曾有本地记者在2017年写过,说安省有超过5百万空置的卧室,注意,这里说的是可供人休息睡眠的卧室,不是独立单位。

文中还说,拥有多余卧室的物业里,有85%的业主65岁以上,他们真不需要这么多卧室。言外之意,这些业主们其实可以将这些空余的卧室出租,缓解租金高,租房难的现状,

理念很好,实践起来,见仁见智,未必都行得通。房子最初的作用是遮风挡雨,然后是舒适便利,最高一层的作用,则是阶级和成功的标志。

住在多伦多森林山,跑马径等经典豪宅区的人家,1万尺的居住面积,十多个卧室配备着更多的卫生间,也许只有两个人住,佣人倒是有两个;按照人均面积来算,肯定浪费资源,人家会将多余出的空间租给外人吗?

当然,世界上80%的人赚着20%的钱,咱们今天说的例子,就是包括我的,赚钱不多,有点儿资产的小康人家;就是说,首先您得有个自住房。

话说多伦多有个家庭住宿类的微型小旅馆,叫做 “ 布莱.博瑞夫人的家” ,业主布莱夫人单身一人,住在一个4卧室的城中好地段,她把自己额外的两个卧室分别出租给一个多大的学生,还有一个年轻的白领。

说起办这个家庭住宿的初衷,您可能想不到,布莱夫人说,不是为了解决多伦多住宿短缺,也不全为了赚钱,原因是:她怕一个人住,入室偷盗者会伤害到她 ,所以,找俩人来住着,壮胆儿。

布莱夫人的家中曾经发生两起入室偷盗,其中的一起,就在光天化日之下。

那天,布莱夫人坐在厨房的小桌子前,沐浴在午后的阳光里,惬意的整理各种发票单据,她的包放在窗台上,窗户开着,和煦的风不时吹进来。然后就有一个小偷,把手伸进窗户,要拿包。手伸到一半,发现了坐在厨房里的布莱夫人,愣在那里。双方对视的刹那,小偷果断判断出,他有时间把包拿走,并且不会被抓住。果然,还没等布莱夫人从椅子上起身,包和小偷不见了踪影。

布莱夫人调侃,这是一个聪明的小偷,临危不乱,对时间的判断和把握都很准确,她都不知道应该报警,还是把小偷的简历要来,是个人才啊。

“布莱夫人的家庭住宿”应运而生。这里要说一句,布莱夫人60多岁。

当然,布莱夫人此举受到来自儿女和住在附近的妹妹的阻挠,大家觉着,为了怕受到入室者的伤害而招来陌生人住在家里,有点儿匪夷所思。

事实证明,布莱夫人的家庭住宿开的很好。不但分期为不同的年轻人解决了可负担住宿,也为自己增加了收入,并且有了安全感。

布莱夫人现在才知道,她这项举措可以说是“与时俱进”了。

由安省政府资助的“ 隔代人共享住宿”项目,从今年九月开始已经在多伦多特定地区实行。

政府将没那么多钱的大学生们,和拥有很多居住空间的独居老人配对,互惠互利。这项配对租房计划,将会在多伦多大学,怀亚巡大学以及约克大学试点儿,从这三所高校中,至少挑选出20个学生,为他们找到愿意出租多余房间的老人。宗旨是:即为学生提供可负担住宿,又为老人解决很多实际困难。

这个计划也叫“隔代互助”,需要照顾的老人们,和上学的孩子们在一起,类似祖孙同住,隔代人亲嘛。

事实上,南边的美国,比我们先行了一步。美国纽约大学,已经开始通过帮助学生寻找与独居老人共享住宿的方法,扩大自己的校园范围。年轻人帮助老人清理垃圾,扫雪,剪草,遛狗,换来租金低廉的住宿。

很多独居老人愿意接受政府的配给租房,经过学校和官方筛选的学生,安全性有一定的保障;同时,除了上边那个布莱夫人的例子,老人们有一个更深层的担忧:自己也许哪天在屋子里犯了急病,比如心脑血管之类的病症,没人在身边,失去最佳抢救机会;或者,就在屋子里去世,也许很多天都无人知晓。这样的事情,想想都很怕。

说回加拿大。75岁的伊丽莎白住在多伦多西区,20年前丈夫去世后,独身至今。这些年为了供房和各种开销,她断续把多余的房间租出去,维持生活。想不到,意外收获是,分租还救了她的命。

5年前,像往常一样,伊丽莎白从外边遛狗回到家,突然感到一阵极度虚弱,随即整个人就倒在地上。当时她想,70多岁的人了,也许这就是心脏病吧?

幸运的是,伊丽莎白当时家里的一个房间刚好租给了一个正在当地学英语的来自巴西的年轻人。于是伊丽莎白拼尽全力呼唤,并让他立刻拨打 911 。救护车来到后,发现伊丽莎白是被黄蜂蜇了,并引起中毒反应。被黄蜂蜇不及时救治,是会要命的。

伊丽莎白感慨,一个只学了两周英语的国际学生救了她的命。从那以后,她一直将自己家里的空余卧室出租给年轻人。

上边这些是真实的例子,就发生在我们所生活的国家,省市,您可有得到任何启发 ?每当我读到类似的事,职业习惯和自然联想,首先感慨的就是,我们华人,尤其是移民一代,必须要趁着有能力工作的时候,多买两套房。即使不是多套,最好,至少,必须,也要有自己的住处。

您如果想着以后也许会这么做,那么,现在买房的时候,可以考虑买有分门出入,地下室装修好的独立屋,地下室有卫生间更好。楼上多个套间也很实用。即使您自己永远不往外出租多余的房间,将来出售,性价比也大大好过少一个卫生间的房子。

这样,您老了,独居了,不愿意去养老院,不愿丢弃自己感情生根的宅子,但是又有很多家务和健康方面的担心。您可以将多余的房间租出去,帮人帮己。

像我这样独惯了的,绝对不敢想象会和其它陌生人共处一房,如果您也和我一样,那就多买套房,哪怕只多一套,当然多多益善,然后出租养房,等到老的那天,房子升值是一定的,用足够的钱请护士,或者佣人都好。毕竟,您家即使租给了学生,孩子们也未必整天在家,哪有每天上门护理以及做其他服务的专业人士靠谱?

然而,“隔代互助住房”仍然不失为是一个好计划。“少有所养,老有所依”,这个理念,我想,至少可以从此项目中得到小部分实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