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毫升的盖碗,泡5克老白茶饼,为什么会涩?
《1》
从前,村姑陈一直觉得,生产出优质的好茶,是门学问。
现在我依然这么认为。
只是,现在的我,还悟出了一个新的道理,那就是,泡好一盖碗茶,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写茶这些年来,遇到过不少的茶友,那数量,手指头加脚指头都数不过来,他们都在冲泡上,栽了很大的跟头。
比如前几天的这位茶友,用160毫升的盖碗,泡5克老白茶饼,他说,泡出来的茶汤会感觉到涩。
我一听,心里其实就有答案了。
白茶,是六大茶类里工艺最简单的一种茶类。
唯其工艺简单,没有过多的人工干预,故而不易生成苦味和涩味。
那么,若一款白茶会生出涩味,那大约就是工艺不到位的原因了。
但那款老白茶,我上个月刚喝过,不涩。
为什么换了一个人泡,就涩了呢?
茶是同一款茶,人是不同的人。每个人泡茶的习惯和泡法不一样,当然,泡出来的味道就不相同了。
可见,茶涩,还是泡法的问题。
《2》
那么,这位茶友,是在冲泡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细看了这位茶友自述的冲泡元素:160毫升盖碗、5克老白茶。
茶的克重是一样的,但盖碗,明显就偏大了。
我们正常的泡茶盖碗,是100-110毫升的。而这位茶友所使用的盖碗,是160毫升的,比我们的盖碗,足足大了50多毫升!
大家知道50多毫升水有多少吗?
就是我们平时使用的那种大缸似的主人杯,那就是能装50-60毫升水的。
也就是说,茶友泡出来的一盖碗茶汤,比村姑陈泡出来的,多了一大杯——按我平时使用的30毫升的小茶杯计算,茶友泡的茶汤,能多供2个人饮用。
这种大盖碗,果真好客啊!
但是,好客是一回事,泡出来的茶汤好不好喝,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使用超量的盖碗泡茶,却没有相应地增加投茶量,这茶汤,只会泡得很薄,很淡。
薄如纸,淡如烟。
像陶渊明笔下的"依依墟里烟",轻、薄、淡,不不会儿就散俟了。
《3》
"但是,你仍然没有解决茶友的问题啊,茶友说,他泡出来的茶汤有涩味。按理说,泡得这么淡的茶汤,连原本的滋味都没有了,又怎么可能会涩呢?"李麻花在一边颦眉。
我喝了一杯2020秋分茶,淡定重新温了水,准备泡第二冲。
李麻花看我慢条斯李,也不怎么理她,有点急了。
我提起烧开的水,环壁注水,冲入盖碗里。再合上盖子,调整好角度,端起盖碗出汤。
只见汤水像瀑布似的,顺溜地顺着盖碗的口子,哗啦一下,就进入了公道杯里。
然后,我就放下了盖碗。
李麻花看我就这样施施然放下盖碗,去揭盖闻香,更急了。
她抢过我手中的盖子,端起我刚刚才放下的盖碗,合盖,对准公道杯,翻转手腕到几乎与桌面垂直的角度,向下倾倒,继续出汤。
果然,小水滴似的几滴茶汤,顺着盖碗的缝隙,进入了公道杯中,与刚才先进入公道杯的茶汤,混合在了一起。
但她仍然没有放下盖碗,又这么举着手保持了一会儿,并轻轻地上下晃动盖碗,用一种类似抖动的手势,又从盖碗当中抖出了几滴茶汤,滴进了公道杯里。
如此几下,等确定盖碗当中的茶汤,几乎已经全部进入了公道杯,她才彻底放松下来,放回盖碗到茶盘上。
我故作讶异地问她,你刚刚是在干嘛?
她瞪大了丹凤眼,一脸不置信:你茶汤没滴干净,我帮你沥干啊!
《4》
我斜睨着她,意味深长地说:"哦,原来是没沥干啊!"
李麻花恍然大悟,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她伸手拍了拍我的胳膊,差点来拧我的脸,被我闪开了。
"你这小子,居然会卖关子了!"她笑骂道。
是的,那位茶友,用160毫升的超大盖碗,泡5克的饼茶,茶水比例如此稀释,原本是应该没味道的,寡淡无味的,结果却觉得涩,那就只有一个原因了,出汤没沥干。
我们知道,茶多酚和咖啡碱,它们的释放速度是很快的。
如果冲泡的时候,盖碗当中的水,没有完全沥干,还残留了大概十分之一在盖碗里,那么,这些水就会浸泡着盖碗底部那些茶叶,让它们迅速而过量地释放出茶多酚咖啡碱,生成苦涩味。
而这些盖碗中残余的、没沥干的茶汤,会在下一冲冲泡时,与下一冲注入的沸水结合在一起,顺流而下,进入公道杯中,成为第二冲的茶汤。
于是,就会在第二冲的茶汤里,喝到苦味和涩味。
当然,这位茶友用的是160毫升的水,水量超了一半,这苦味被稀释,感受不到了,但涩味,也许释放得太多,稀释的效果不好,喝起来,就很明显了。
《5》
其实,一款茶有涩味,并不是仅仅只有冲泡时水没有沥干这一个原因。
还有可能是使用的水不合适泡茶,水质不好。
比如含某些矿物质太多的水,泡出来,就老是让人觉得茶汤涩。
也有可能是做茶的时候,工艺不到位,萎凋没做好,让水分的散失受阻,让大量的茶多酚残留在了茶叶细胞内,冲泡时它就大量地释放出来了。
或者是跑气的茶,受潮了,生成了其它的物质,也有可能生出古怪的涩味来。
但这款茶我喝过,工艺是没问题的。
并且,他使用的是160毫升的盖碗,这个超大的容量,就直接将答案指向了"水没沥干"这个结论。
这是显而易见的——160毫升的大盖碗,本身重量就不轻,再注满了水,那就更重了——谁端起这么重的大盖碗,还能像端小盖碗那样,轻盈地翻转手腕,翻到100多度角的位置,去沥干茶汤呢?
手劲小的,巴不得马上倒出水,放下这沉甸甸还烫手的器皿,甩动手腕放松了。
谁还去看水有没有沥干呢?
《6》
老白茶泡起来涩的谜团,终于水落石出了。
又是冲泡背的锅。
可见,冲泡无小事,冲泡上的方式和方法,可以决定一泡茶的香气,滋味,口感是否上佳。
好茶,也须好泡法。
王昭君那么美,不也要靠画师将她的美丽完整呈现么?
没收到贿赂的画师,顺手点上颗小痣,便改变了她的命运,也顺道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当时枉杀毛延寿么?
不,一点都不冤。
看完这篇文章
#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作者 | 村姑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