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区柳枝镇:藏龙卧虎的伏中村
邮箱:3125136050@qq.com
藏龙卧虎的伏中村
伏中村为华州区东部柳枝镇政府所在地,原名伏龙堡,意为藏龙卧虎之地,是伏中行政村伏龙堡的一个自然村。伏龙堡分东、西、中三个堡子。其中,伏龙中堡(伏中)最大且是全村的生活和文化活动中心。1961年,改为伏中行政村,辖3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至2015年底,共有村民210户,850口人。
(泉护村)伏中村巷道
东堡子。古村名为“纸匠堡”。位于伏中村的东北角,地势较低。民国时期,村庄有完整的城堡,城内有一道东西巷,只有十几户居民。老城西门为正门,北门向北三百米直通柳枝街道。村民多以纸扎工艺活为生,得村名“纸匠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东堡子建起了基督教堂,信徒们的礼拜活动为古老的村庄带来了新的人气和名气。近年来,村民都迁进了新村,老堡子已鲜有人住。
西堡子。位于伏中村的西北角,古村名“玉石堡”,因村中有远近闻名的玉石加工业而得名。堡子只有一条南北巷道,城门向南,住户不足二十户。巷子北头城墙根有座观音庙,后改建在村北五十米处。巷子南头路东有棵老槐树,足有二千岁,虽已中空,依旧枝繁叶茂,被人们奉为神明。近几年,村中多数住户迁进了新村,但老堡子的风貌仍依稀可见。
伏龙中堡是一个东西宽150米,南北长200米的大土台。北面崖高十余米,东西两面高七八米。原来的城墙高十米左右,十分坚固,上面修有角楼和人行通道,以利城防。城中有东西巷子三道,正中有一道南北巷,贯通三巷,村中央有水井和高四层的瞭望塔,站在塔顶可环顾四周。南门为正门,北门下陡坡直通柳枝街道,整个城堡地势险要,雄伟壮观。
(泉护村)伏中村耶稣教堂
伏中村绝大多数人都姓张,张姓在当地为名门望族。张氏家族的历史,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伏中村的历史。1996年出土的“清例授儒林郎,侯铨直隶州同,吏部国子监太学生张月芳先生暨继配潘太夫人墓志铭”,为研究张氏家族及伏中村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经研究发现,仅伏龙中堡张氏一个主要支系,由清康熙年间的一位祖先到现在,就已发展到男女老少二百余口,清代出了六至七品主管州县教育事业的官吏四人。近代以来,在外做官或教书者四十余人,真可谓人才辈出,誉满乡里。
张氏自明朝大地震后迁来伏龙堡,家族庞大,族人散居华州、华阴及附近各村庄,但是,都非常遵守传统礼仪。伏中村南门外偏东建有张氏祠堂,村南有占地三十亩的张氏祖茔。每年清明节,各地族人前来公祭祖先,鼓乐齐鸣,仪仗浩荡,公祭由族长主持按辈分高低依次进行,每人还可获得礼品一份——一盘白面馒头。新媳妇认祖归宗,新生儿注册登记,由族长赐名录入家谱可得双份礼品。这一族规,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一盛况在周边是绝无仅有的。
张氏家族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张氏祠堂自古就设有私塾,民国中期办成伏中小学,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柳枝中学,现为镇中心小学。
伏龙中堡张氏第七代传人张吉杰,有胆有识,年轻时独闯蜀都,开设“同顺皮店”,为家族的兴旺发达奠定了基础。此后近二百年,制革事业遍及陕西、四川各商镇。“陇、蜀、晋、秦、直、鲁、豫诸省业斯者及同顺皮店皆盛称之”。西街设“同仁兴”商号,经营药材、日杂、副食等。
张家暴富后为富有德。第十代传人张枝明(字月芳)于1863年由成都荣归故里,“代父理家,房屋增益,外田六百亩,而终岁勤俭,惟恐佃户冻馁,生产合作”,“代款焚卷”,“捐输公益恒数百金不少吝,正直为乡人所仰”。也得到了清政府的嘉奖,“例授儒林郎,侯铨直隶州同,吏部国子监太学生”。枝明公的儿子张益斋先生(1878——1953年)历任县教育会、财政局、粮食局局长,曾督修堤防城防,创办两所小学和少华女子中学,参与创建咸林中学,是华县知名的教育家和书法家。
2015年,伏中村与丰良村合并为泉护村,新时期将会给古老的村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伏龙堡一定会龙腾虎跃,繁荣兴盛。
注:
注:此文选自由“华州区民间艺术研究会”整理出版、贾平京先生任主编的《乡愁的味道——华州地名面面观》一书,“华州百姓”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