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牛人业余玩书法,却玩出书史高度

王阳明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功勋而昭然于世。

然而他又是明代中叶具有艺术含量的书法家。王阳明的书法这颗明珠被他卓著的功勋和卓越的哲学思想之厚土所掩盖,其书法之名并不那么耀眼。

王阳明《与郑邦瑞尺牍》局部

王阳明颇爱右军书法,其书法艺术的表现,渗透着二王的神韵。王阳明喜爱王羲之书法是有其历史原因的,王阳明的远祖是东晋权臣王导,而王导正是王羲之的族伯。

青少年时期的王阳明因远祖王导与书圣王羲之有这一层关系,便从内心崇拜王羲之。

1488年(弘治元年),王阳明十七岁,到江西南昌迎娶夫人诸氏时,住在岳父诸养和(时任江西政习参议)的官署中,每天取纸认真临习右军书法。

没有多久几箱子纸就用空了,其书法从笔力、结构到章法都有明显进步,在此打下坚实基础。后又经过长期的临池和感悟,王阳明的书法表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

王阳明《回军上杭诗》轴

王阳明身居高官,又是大学者,确实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钻研书法,但他有青少年时期临池功夫做基础,加上极高的学识修养和审美能力,写出来的书法作品即呈现着晋人风骨,又表现出他从“心”里酝酿而来的个性风貌。

书法对王阳明来说是余事,但他对这种余事从不敷衍漠视,而是从心底里喜爱,不马虎、不轻率,认真对待,用心书写,甚至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其重视程度毫不逊色于他为人处世的慎重态度。

王阳明《矫亭说》册

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这种思想也反映在他的书法创作中,王阳明的创作显示着他的主观能动性。

王阳明并不是盲目地效法前贤,而是在掌握书法规律的基底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表现力,依凭他的学识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在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研讨书法的情况下,而写出来的书作确有一种超尘脱俗的逸迈情调。

王阳明的楷书,功底深厚,沉着端庄;以唐楷为蓝本,代表着科举考试的普遍性。

楷书自唐以来,差不多每个文人官僚都离不开唐楷的基础训练。明代的“台阁体”就是秀才举人们的书学圭臬,而王阳明的楷书也自然离不开这个书学群体。

在他还没有建立起“心学”的青少年时期,在书法学习这件事上,别无选择,只能按照唐法规则行驶。

王阳明《象祠记》卷局部

王阳明的草书,提案分明,收放自如,笔意清劲,气韵连贯;没有大起大落,始终遵循着大王的笔墨格调。

总而言之,王阳明的楷书与草书显得比较平淡,这与他平时的时间和精力有关,一个政务繁忙,又整天琢磨心学思想体系的高官和大学者来说,其行草书能达到他人无法企及的水平,已经了不起,确实令人敬佩。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虽然也渗透在他中年以后的行草书创作中,但还是没有达到他提倡的那种具有狂者风范的豪杰之境,而他的“心学”思想在明代后期却触动了许多书法家的创作心灵,使中国书法艺术在明末清初展现出一个宏大的创作场面。

王阳明《自赣州上海日翁书》局部

王阳明的“心学”主要表现在思辨功能上,这对具有抽象意味的书法艺术创作极为有用。

明末清初的许多书法家都深受其王学之影响:徐渭的大意狂写,张瑞图的诡谲奇特,黄道周的离奇超妙,倪元璐的神妙超逸,王铎的神功超群,傅山的以丑为美,朱耷的空灵冷峻,等等。

这些书法家都在自我“灵明”的主宰下纵横捭阖,畅抒情怀;鲜明的个性和奇异的风格铸成了一道靓丽的笔墨风景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