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我们熟知的历史常识根本就是错误的?

夜郎虽然自大,但不是原帖发布者。是滇国国王对汉使者对话时自大,夜郎候跟风附和,于是成为千古笑柄。也就是说夜郎被嘲笑了这么多年,滇国一直逍遥法外。  《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夜郎侯的态度无非是说:”俺也一样!“  王昭君嫁给匈奴单于不是汉朝惧怕匈奴,不知何时形成一种观念,认为但凡和亲都是军事上对外敌的妥协。而且王昭君有八成可能性根本没有出塞。在当时正史中并无出塞字样,出塞故事多为后人戏曲故事所演化。依附汉朝的匈奴部落都被安置在河套地区,处于长城以内南。  那时匈奴正陷入内战,因为交战造成大量牧畜流失,人民畜产死十六七,匈奴已经处于半死不活的地步。陈汤请命远征康居国,追击躲避那中亚的郅支单于。  于是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王昭君所嫁的匈奴单于呼韩邪是在内战中失利投靠汉朝,他与汉朝互相利用,汉朝可借助他跟匈奴交战,以夷制夷,呼韩邪也可借助汉朝实力继续参与匈奴内战。王昭君的和亲也没有造就什么汉匈之间五十年无战火,主要还是因为匈奴已经被打残了。再后王莽篡位,全国陷入内战,才给予北匈奴恢复元气的机会。  于是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还有另一个文姬归汉的故事,也是后人演化所形成的错误认知,  本已有过回答蔡文姬流落匈奴期间,居住地位于今天的哪个地方?  上面放错链接,应该是下面这个  如何评价文姬归汉? 130 关注 · 21 回答问题 断袖之癖未必是什么同性恋的故事,几乎历代汉帝都有近侍作为宠臣,主要还是因为在那时的政治环境中,皇帝要控制皇权,就必须依靠身边的近臣办事不可。其实董贤也就是所谓的宦官,只不过从东汉开始,宦官才会被割掉小鸡鸡。并且在主流价值观中相当鄙视凭着皇帝关系晋升的宠臣,于是东汉帝国陷入了清流与官宦之间的百年战争。  汉哀帝继位时,外戚已经占据朝政的主导权,汉哀帝的政策大多得不到支持,把董贤抬出来做大司马,更多是想扶持自己的势力。两人都是二十多岁,思想观念较为合拍。那个断袖的故事只是汉哀帝对董贤的恩宠,两人之间有什么屁股的关系都是后人凭想象发挥。  两人的关系在通俗点说,就是乾隆与和珅,康熙与韦小宝一类的关系。  历史上并无姜子牙覆水难收和愿者上钩的故事,都是小说里的情节。按照《史记》的描述,是姜子牙借着钓鱼的机会给西伯侯布局,利用卜卦骗对方说出去狩猎将会遇到霸王之辅,结果在河边遇到了姜子牙,这个故事里更多的是巫术色彩。姜子牙和朱买臣覆水难收的故事都不见于史书,而出自小说。  焚书坑儒的术士就是儒士,前一句是焚诗书,后一句是六艺从此缺焉,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所以抠字眼意义不大。  之所以司马迁写坑术士,孔安国、刘向认为是坑儒士,是因为汉武帝以后才彻底将儒术独尊起来,形成与方术之士有别的身份,在此之前但凡读书之人多称为术士。但是《史记》记载此事的出处都已命名为《儒林列传》,结合上下来文,从孔子说开都能知道司马迁在描述儒术的历史。  单看以下这句描述,有人觉得不是由始至终都在谈论儒学的吗?  “於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於当世。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阬术士,六艺从此缺焉。陈涉之王也,而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 《孙子兵法》并无三十六计,孙子乃春秋军事家的著作,《三十六计》先有典故,最早成书于明代。  在知乎上数次看到过一个观点;“史家不知兵,史书中的战役过程都是瞎鸡巴乱写。”  班固的《汉书》都是在班彪收集的资料和《史记后传》为基础所完成,而《后汉书·卷四十上·班彪列传第三十上》记载:“河西大将军窦融以为从事,深敬待之,接以师友之道。彪乃为融画策事汉,总西河以拒隗嚣。”  结合下面这段记载,班彪是否真的对军事一无所知?  《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第十三》:河西民俗质朴,而融等政亦宽和,上下相亲,晏然富殖。修兵马,习战射,明烽燧之警,羌胡犯塞,融辄自将与诸郡相救,皆如符要,每辄破之。其后匈奴惩乂,稀复侵寇,而保塞羌胡皆震服亲附,安定、北地、上郡流人避凶饥者,归之不绝。 班固后来以中护军身份,追随窦宪北征匈奴。班超、班勇、班雄等更是连战西域。班勇所著《西域记》已经失传,但可知多是实地取材。卢植曾参与《东观汉记》的编辑。  孙盛、习凿齿随桓温征战多年,孙盛因战功封侯。范晔追随南大将军檀道济北伐征战。两次担任将军,先后因父母丧事去官。干宝以平杜弢有功,赐爵关内侯。 虞预从平王含、孙峻,因功封侯。裴松之随刘裕北伐。  可能按照那些人的标准,史学家必须要有韩信、卫青一样的成就才有资格写史书。在军中统领小部队或出谋划策都不能算懂军事。  霍去病不是羽林郎出身,董卓才是羽林郎出身。不知哪来的民间说法影响到影视创作,据说最大可能是王维这首词:“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黄晓明的《大汉天子》里描述霍去病是羽林郎出身,就连百度百科也那么写,让诸多网络小说也这么写。是羽林郎随骠骑将军出征渔阳,霍去病追随骠骑征战,那当时的骠骑将军又是谁?霍去病又何时战于渔阳?  并不存在马超刺槐处和追的曹操割须弃袍,这是《三国演义》将曹操与马超的战斗加以演化形成的故事。历史上马超曾对曹操北渡黄河发动突击,确实让曹操陷入危机,但没有把曹操追到槐树下,让曹操抄袭秦始皇绕柱槐树躲避攻击。  可是这个虚构的故事却存在文物保护遗址。   乱把文人误国随意乱套,无论如何治国,都需要有文化基础。说汉武帝、唐太宗不是文人治国?这人是不知道刘彘何以改名为刘彻。这人是因为过目不忘,博览群书,才被改名为刘彻。自刘邦、刘恒以后的汉帝文化水平都在逐步提升,西汉历任皇帝无论政绩如何,其文化水平都相当顶尖。至于李世民学儒术,爱好书法和诗词,这应该也是常识吧?李世民对太子的教育也是传授诗礼。  (评论里有位朋友怀霜客纠正了一点,刘彻原名刘彘并非出自史书,这事是我犯下了常识性错误。)  《旧唐书儒学上》 至三年,太宗讨平东夏,海内无事,乃锐意经籍,于秦府开文学馆。广引文学之士,下诏以府属杜如晦等十八人为学士,给五品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于阁下。 《全唐文卷四○立中山王承乾为皇太子诏》 尚书奏议:以为少阳作贰,元良治本,虔奉宗祏,式固邦家。中山王承乾。地居嫡长,丰姿峻嶷;仁孝纯深,业履昭茂,早闻睿哲,幼观《诗》、《礼》;允兹守器,养德春宫。朕钦承景业,嗣膺宝位,宪则前王,思隆正绪,宜依众请,以答佥望。可立承乾为皇太子。 地居嫡长,丰姿峻嶷;仁孝纯深,业履昭茂,早闻睿哲,幼观《诗》、《礼》;允兹守器,养德春宫。 汉律和唐律又究竟是何人所制定,儒术又是如何跟法家结合进行稳定统治,是多么无知才把文人治国彻底给否定了。   用李后主做例子就陷入另一个常识错误,李煜的南唐是五代十国中的一个军阀割据政权,建国不过四十多年,根本无法用来跟一个大一统国家的皇帝做比较。李煜虽然善诗文、工书画,不过一直担任武官,掌控着兵权。这个国家是从藩镇转型建国,要说以文人为主导治国真主导不到哪去。  南唐在中主李璟之时就已经被打的不成气候,李煜继位后所面临的问题都是李璟与宋交战后所留下的弊病,李煜尊奉大宋是一种无奈而又明智的选择。后人通过渲染他的才艺,来弱化其政治才干,才造就了他现在的形象。  实际上皇帝才华出众不算什么新鲜事。  汉宣帝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  汉元帝壮大,柔仁好儒。班固外祖兄弟为元帝侍中,语班固曰: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分刌节度,穷极幼眇。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贡、薛、韦、匡迭为宰相。(当然,乱汉家者确实就是此人。)  汉成帝壮好经书,宽博谨慎。又有《汉书·艺文志》记载:“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於天下。  汉哀帝自为籓王及充太子之宫,文辞博敏,幼有令闻。  光武帝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又邓禹有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唐睿宗谦恭好学,精通书法。  所谓文人误国,应该是针对宋、明时期的诸多弊病,才产生的观点,可实际上中国历史上的盛世难道就与文人无关吗?无非是扣标签找人背锅。  觉得皇帝不行是因为玩物丧志,那跟成绩不好赖玩游戏有什么分别。  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典故确实有一定意义,但是如果不了解典故后面的背景胡乱解读就会谬之千里。  编辑于 2019-05-09

(0)

相关推荐

  •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别再被骗了,这才是真相!

    谈及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儒术,汉武帝就不能不提,在传统认知里,正是因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百家凋零.儒术一枝独秀,事实真是如此吗?然而,翻开历史记载,却让人惊讶的发 ...

  • 三大常识(4)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 三原色:红.绿.蓝 班彪 班固 班昭 三班:班彪.班固.班昭 曹植 曹操 曹丕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

  • 班固、班超和班昭,傻傻的分不清楚!

    班固与<汉书> 班彪有两个儿子班固和班超,还有一个女儿名叫班昭. 班固字孟坚,是班彪的长子,喜欢研究百家学说. 班彪一直致力于著史,为了续写司马迁的<史记>,他作了<后传 ...

  • 进一退二投注技巧

    本文由厷衶號(周成功)总结方法交流,助大家早日上岸! 汉甘露三年(前51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的一个山村,父亲名王襄.这年匈奴呼韩邪单于亲自前来长安朝见汉帝,成为第一位到汉廷朝见的单于. 建昭元年(前 ...

  • 一块遗落在蒙古国的汉朝石刻,见证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是一个伟大王朝的官员在维护自己国家利益时,对外所展现出来的霸气,而这种霸气的背后所折射出来的则是这个王朝的民众在强大国力的庇护下,从内心深处生出来的对自己民 ...

  • 今日打卡丨历史常识

    在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一中,文化素养主要考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科学素养.传统文化.文学和艺术素养六大模块,涉及面广,很多知识都是中小学接触过的,最好的记忆方式就是靠刷题加深印象. 为帮助大家记忆和掌握知 ...

  • 历史常识表,马住!

    历史常识表,马住!

  • 历史常识~古书学习时“五伦”指的什么?

    这"五伦"是人们把几千年来,做人,做事,交友,待物这些社会生活中的传统规范,就是教你如何才能称得上人上之人而归纳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迁,中国的传统美德就逐步形成了这种共识: ...

  • 大家梦寐以求的历史常识思维导图汇总全来了...

    大家梦寐以求的历史常识思维导图汇总全来了,一次性学完,全在这里了,家里有孩子的,替孩子存下来,随时能用上学习. 发了不少的历史资料,还有粉丝跟我说,有没有更完整的历史常识资料? 今天,周少给大家带来一 ...

  • “八大山人”并不是指八个山人,盘点那些容易被误解的历史常识!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那些容易被历史小白误解的历史常识. "八大山人"并不是指八个山人.八大山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画家朱耷的别号.朱耷,顾名思义,这个人叫朱大耳朵,简称朱耷.朱耷,本名朱统

  • 中国五千年历史常识200题

    ▲ ⊙ 王占凌作品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 A. 月亮     B.姻缘 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 ...

  • 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之清朝

    在每年全国各地的事业单位笔试中,历史人文常识题目几乎逢考必出,而且出题频率高,出题数量多.所以充分备考的话,需要我们系统掌握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基础知识.针对考试常出现的考点,本篇为大家整理清朝历史的主 ...

  • 高浓缩历史常识:伊达拉里亚文明|世界古代历史

    伊达拉里亚文明 在意大利半岛,罗马兴起之前,处于支配地位的是伊达拉里亚人. 关于他们的来源问题,自古典时代就争论,至今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但依据现代考古学提出的材料,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倾向于他们来自东方 ...

  • 历史常识时间轴。古代—近代—现代,朝代更...

    历史常识时间轴。古代—近代—现代,朝代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