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钟会手握20万重兵,为何却被只有一千兵马的监军卫瓘制服?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最后随着曹丕,就刘备和孙权的先后称帝,遂成为蜀吴三国鼎立之势。其中三国以蜀国实力最弱,也最先被灭亡。司马氏灭蜀之战充满了传奇色彩,景元四年(263年),魏将钟会和邓艾领兵20余万伐蜀,钟会和蜀将姜维在剑阁对峙不下,魏将邓艾率领奇兵绕开剑阁,穿越蜀地700里山川河流,突然出现在蜀国腹地,蜀主刘禅归降邓艾。

成功灭亡蜀国的邓艾和钟会自恃功高,欲拥兵自重,钟会更是拥有姜维辅佐,准备直取延津,剑指洛阳,结果二人双双被只统帅一千兵马的监军卫瓘制服这是为何?邓艾之死邓艾攻入成都之后,擅自封师纂为益州刺史,牵弘、王颀等各领州郡,并且上书司马昭,以“将士疲劳,不可便用”为由推迟班师回朝,在蜀地拥兵自重。然而邓艾还没能来得及进行下一步行动,他便被监军卫瓘关入囚车送往洛阳,并在钟会死后,派诸葛绪追赶上邓艾,将其杀死。邓艾之所以失败如此之快,主要有两点原因。

1.钟会和邓艾两相制衡早在钟会邓艾离开洛阳的时候,司马昭为防备二人拥兵在外便留了一手——安排他们两相制衡。司马昭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钺,都督关中人马;任命邓艾为征西将军,都督关外陇上。名义上邓艾归钟会节制,但二人互不相管。最关键的是,邓艾和钟会都自恃才高,所以面和心不和。魏将诸葛绪兵败,钟会要斩将立威,众将力劝才救下诸葛绪,钟会却说道:“吾奉天子明诏、晋公钧命,特来伐蜀,便是邓艾有罪,亦当斩之!”结果艾大听闻此言后怒道:“吾与汝官品一般,吾久镇边疆,于国多劳,汝安敢妄自尊大耶!”

2.将士思归心切邓艾留在蜀地,心中盘算凭借数万兵马和蜀地,进则取关中东指洛阳,退亦不失做刘备第二。于是大摆庆功宴,擅自封官许愿。但是他却忘记了随他入蜀的魏军将士家眷皆在魏国,众军士跟随他出生入死来到蜀地,如今大功告成,众人最希望的就是赶紧班师回朝论功行赏。当得知邓艾拥兵自重时,钟会派监军卫瓘去捉拿邓艾,一旦邓艾杀死卫灌,则钟会以平叛为名讨伐邓艾。

而卫瓘也很聪明,他刚到成都便向众将士表明奉司马昭之命擒拿邓艾,与其他人无关。所以当卫灌出现在邓艾面前时,他的手下没有一人来阻拦,就这样邓艾被关进了囚车。钟会之死除掉邓艾之后,钟会失去了掣肘,在姜维的鼓动下,他也准备效仿邓艾拥兵自重。钟会和姜维正可谓强强联合,结果也像邓艾一样死在了卫瓘手里,原因有三点。1.司马昭大军在后当钟会和卫灌对付邓艾时,司马昭便带着魏帝曹奂来到了长安,坐镇在钟会的后方,同时派贾充领兵三万出斜谷。

钟会的兵马是邓艾的六倍,真的发生交战,可以说是胜券在握,那么司马昭何必坐镇长安,多此一举呢?他对邵悌解释道“吾今此行,非为艾,实为会耳”,布阵在钟会背后的魏军,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钟会头上,这正是卫灌等人反抗钟会的底气之所在。2.在魏军中立根未稳当初为了制衡久经沙场的邓艾,司马昭特意起用了未曾统过兵的钟会。钟会此前均在魏国担任文职,司马懿受曹爽猜忌,装病数年之后突然发动高平陵之变,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支持他,就是因为他久在关陇统兵,在魏军将士中威望很高。而钟会虽然拥兵数十万,但是在魏军中并没有稳固的根基,所以才需要胁迫众将领支持他谋反,这才酿成杀身之祸。

3.师出无名,不得军心得知司马昭已经亲自率军来到长安后,钟会明白已经失去了司马昭的信任,便下定决心拥兵自立。姜维建议他打着奉太后遗旨清君侧的旗号讨伐司马昭。维曰:近闻郭太后新亡,可诈称太后有遗诏,教讨司马昭,以正弑君之罪。据明公之才,中原可席卷而定。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的是,高平陵之变后魏国军政大权便落入了司马氏手中,通过司马懿和司马师父子的经营,大权传到司马昭时,曹魏俨然已经改姓。众军只知道有司马昭,不知有魏主,就像当年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样。

并且早在钟会离开洛阳之际,司马昭便准确的预料到了这点:蜀既破,则蜀人心胆已裂;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会即有异志,蜀人安能助之乎?至若魏人得胜思归,必不从会而反,更不足虑耳。

所以当钟会在元宵节酒会上拿出所谓了太后遗旨时,没有一人附和,反而惶恐不安。最后钟会只得胁迫众将签字画押,并且把他们软禁起来。最后众将被软禁的消息传出,群情激愤,卫瓘率军攻入大殿,钟会被乱刀砍死,姜维也选择自尽。至此,拥兵二十余万的邓艾和钟会,一一被卫灌所制服。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不分,分久必合,到了三国后期,司马氏一统三国的大势如此,卫瓘代表的就是司马昭,大家认为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