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阔肌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与诊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因为使用某些健身器材或某些工作要求,需要频繁向前上方伸展手臂。殊不知这一个小小的简单的动作也会对背部肌肉造成损伤,而这种日积月累的慢性损伤也会对慢慢的身体其他部位产生不良的影响,产生更多的疼痛,而背阔肌就是这漩涡的中心。
背阔肌
背阔肌是背部一块宽大、扁形的肌肉。
它的主要功能是后伸、内收和内旋上臂;他还起到辅助深呼吸的作用。
背阔肌起自下位6胸椎和全部腰椎的棘突,胸腰筋膜,髂嵴后1/3,下3~4肋骨及肩胛下角。止于肱骨小结节嵴,由胸背神经支配。
背阔肌对肩关节的伸展从180度至-40度全都有参与,它与胸大肌、大圆肌、三角肌后束协作,下拉上举的手臂,是上肢拉的动作模式中最主要的肌肉。背阔肌在肩关节足够的活动范围对于正确进行手臂在头部上方的运动很有必要。
背阔肌和胸大肌共同协作,完成肩内收和肩内旋的动作。这两块力量很强的肌肉,在功能上有多处重叠,在肱骨上又有机械性的联结,像是一件背心的前襟和后摆。
诱因和症状
背阔肌易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常常因为过度的前上方伸展手臂这一动作导致肌肉的反复微小损伤。肌肉的钝挫伤也可能导致背阔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除了常见的肌肉创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可能导致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例如:周末运动员(指平时没时间运动,周末进行大量运动的一部分现代人群)去做一些自己不熟悉的运动时也许会导致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在使用电脑或看电视时使用不正确的坐姿也同样是一个诱发因素。以前受过的伤病也可能导致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所有这些诱发因素在患者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或并发精神行为异常时会被加强,例如处于慢性应激状态或抑郁状态。
背阔肌综合征似乎特别容易受到精神压力的影响而诱发,由于僵硬和无力经常常和疼痛同时存在,导致他们会加重患者的功能障碍。
背阔肌综合征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肩胛下角区域某一个点的剧烈压痛,这是由于背阔肌的病理损伤所造成的,这种疼痛牵涉同侧的腋窝和上肢以及无名指和小指背侧。通过触诊或牵引等对扳机点的刺激也可以触发强烈的局部疼痛或牵涉痛。
此外,受刺激肌肉的不自主回缩常常会出现,称跳跃征,也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一个特点。
对姿势的改变
由于背阔肌附着点广泛,它不仅能够移动臂部,而且还能影响躯干和脊柱。当左侧背阔肌收缩可辅助躯干向左侧侧屈。当臂部固定時,背阔肌还能辅助脊柱伸和骨盆前倾。
当背阔肌紧张時,脊柱会产生代偿性后弓,会对脊柱背侧结构产生压迫,造成腰痛。
对呼吸的影响
由于背阔肌的一部分附着于下3~4肋骨,而下肋骨也是呼吸的引擎-横膈膜附着的地方,背阔肌在协助撑起肋骨的形状和深呼吸时的用力中起到关键作用。
所以当背阔肌受损、紧绷失去弹性时,吸气会变的短浅,下肋骨活动减弱,进而影响膈肌的作用,甚至会导致肠胃不适。
神经分析
背阔肌的支配神经是胸背神经,胸背神经隶属于发起自C5~C8、T1前支的臂丛神经。背阔肌可以引起腋窝和同侧上肢背面,直至无名指和小指背侧的牵涉性疼痛。胸背神经易受到胸廓出口的卡压损伤,造成背阔肌损伤。
神经反射疗法观点认为,胸背神经受到臂丛前支神经(C6~C8)所支配,其对应的后支神经所支配的皮肤、肌肉、筋膜(颈后C5~T1)受到刺激也可以反射到前支,导致背阔肌功能异常。
背阔肌的筋膜链
背阔肌通过胸腰筋膜连接到对侧臀大肌,形成一条稳定骶髂关节的筋膜链。背阔肌和对侧臀大肌的协同收缩造成胸腰筋膜紧张,而后大量能量被释放,有助于减少步行周期中的整体能量消耗。
当臀大肌无力或功能紊乱时,也可能会造成肌筋膜链功能减弱导致骶髂关节损伤。同时臀大肌的无力或功能紊乱会通过这条筋膜链代谢性的过度激活对侧背阔肌,导致背阔肌紧张引起肩部疼痛。
触诊
体位:受检者俯卧,手臂放两边。
检查者用手掌触及宽阔的肌腹;受检者抵抗肩关节内收和伸展,以感受该肌张力。
治疗原则与手法
对背阔肌综合征的治疗目的是消除肌筋膜扳机点的疼痛,放松患部肌肉,通过以此来打破疼痛周期,达到长期缓解疼痛的目的。
神经反射疗法
通过对斜角肌间隙、肋锁关节、胸小肌后间隙、颈肋这几处神经易卡压点的治疗和其对应后支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皮肤等进行手法、针刺等治疗达到治疗目的。
筋膜链疗法
可通过对臀大肌的评估和治疗来达到改善背阔肌紧张的问题。
松解外侧胸廓和肩胛骨前表面
由于背阔肌或前锯肌长期紧张所导致的肩胛骨下角持续紧张或粘连,导致了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受限。以下这些揉抚手法可以解决活动受限和粘连的问题。
体位
治疗师体位:站立位,面向患者,身体与患者成90°或45°。
患者体位:侧卧位。
揉抚手法
(1)在患者的手臂下放枕头让其放松。治疗师朝向患者头侧站立,与床成45°,在外侧胸廓上沿着肋骨先用指尖、再用拇指做前后挖取式揉抚手法,这样可以放松背阔肌和前锯肌。一直揉抚到腋发际线处。
(2)使患者上臂屈曲90°、内旋90°和肘关节屈曲90°。治疗师朝向患者头侧站立,与床成45°,在前侧胸廓处由外向内用指尖做短挖取式揉抚手法,这样可以放松胸小肌。
(3)治疗师面向床站立,放松肩胛骨下角附近的背阔肌,一手的拇指向前推背阔肌纤维,另一只手扣住肱骨并将肩胛骨向后拉动。这种“来回剪切揉抚法”可以松解粘连。
(4)治疗师朝向患者头侧站立,与床成45°,把患者的手放在外侧胸廓上,治疗师用前臂夹住患者的手臂来固定,并扣住肱骨头。另一只手的指尖扣住肩胛骨内侧缘去触碰前锯肌的附着处。一边带动患者的手臂和肩胛骨向上,一边用手指由下向上做挖取式揉抚。
如果治疗师的指尖不能放在肩胛骨的边缘下,可以让患者轻微向后转并把手放在背部,这个姿势就能使肩胛骨翘起,从而暴露出内面。
课程指南
本次系列课程共10讲
原价99,拼团价39
支持试听,永久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