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20天的状元被车裂,中国科考历史上的最大冤案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创始于隋朝,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被取消,共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为选拔人才而设立,每个人也都有机会借此改变命运,古代学子十余年寒窗苦读,就是想通过这条途径步入仕途、一步登天。然而中国历史上却出现了一次科考冤案,致使许多栋梁之才无辜丧命,此次事件的制造者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又来临,由78岁高龄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考试进展很顺利,最终选定51名贡生,在这51人中,朱元璋钦点陈安阝为一甲头名(状元)、尹昌隆为一甲第二名(榜眼)、刘仕谔为一甲第三名(探花),放榜后,所有进士都沉浸在喜悦中,奔走庆贺,但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录取的全部都是南方人,而主考官又恰恰都是南方人,如此巧合,引得北方学子极度不满,他们认为这场考试一定有猫儿腻,学子的不满情绪也得到了部分北方官员的声援,事情愈演愈烈,最终报到了朱元璋那里。

朱元璋知道后,也是大为光火,立即组织了专案组,调查涉案官员以及被录取的考生,同时,对北方考生进行复试。

经过专案组调查和对北方考生的复试结果表明,此次考试,北方考生的表现的确不尽人意,同时,专案组也的确没有找到作弊搞猫儿腻的证据。

结论出来后,落榜的北方学子还是不死心,他们又找出其他的理由,认为调查人员并没有把北方优秀学子的试卷找出来,而是找了质量较差的试卷欺瞒朱元璋,朝中许多北方籍官员也纷纷支持这种说法,朱元璋听后更加愤怒,要求重新选拔官员复核试卷,而这次负责调查的官员都是北方人。

事件最后,朱元璋认定本次科举的主考刘三吾和副主考纪善、白信存在徇私舞弊情况,下诏处死纪善和白信,由于刘三吾年事已高,免除死刑,发配西北,被发配戍边的还有榜眼宋琮、探花刘谔等人,状元郎陈安阝则被判了车裂死刑,他仅仅做了20天的状元,就这样不明不白的变成了冤魂。

不久后,朱元璋亲自出题,重新组织了一次会试,考试结果放榜的51人全都来自北方,没有一个南方人,这次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第一次榜单被称为“南榜”,第二次榜单被称为“北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榜案”。

自此之后,科举考试不再以全国统一的形式录取,而是南北分开,南北方各录取一定比例,这种取仕方式也从此延续了下来。

那么,为何会出现南北榜案呢?

归纳起来有下面三点:

1.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当时的元朝虽说已退守北方大漠,但其残余势力(史称北元)依然还有相当的实力,时不时地兴兵进犯大明北方边境,烧杀抢掠一番,而明朝这边多次派兵北伐,企图彻底消灭北元势力,北方可以说是战火频发,北方人民深受其害,北方的教育事业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造成北方师资力量的不足,北方考生的水平也自然不如南方考生了。

2.明朝洪武年间,南北方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差异巨大,南方经济发达,也更加重视教育,比北方更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安稳的时间来学习知识,北方考不过南方很正常。朱元璋很清楚当时的现状,他这么做是在平衡南北势力。

3.对于那些被冤杀的亡魂来说,当然是不公平的。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站在朱元璋作为一国之君的角度来看的话,它既安抚了人心,又稳定了大局,达到了以牺牲少部分人的代价,来满足安抚北方人心的政治需要。

高度集权的封建社会,在政治面前,一切是非曲直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坚持原创,欢迎转发,请尊重付出,注明出处

小调查

如果大家对此文章有兴趣,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若森知道”(梓健讲历史)微信圈子中可以与我互动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