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遇急事要缓,遇大事要静,遇难事要变,遇顺事要敛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文/彦辉

生活中,很多人遇事时便沉不住气。但也有人“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在危机关头,用清醒的头脑想出办法,来解决当下困境。

其实,一个人遇事的第一反应里,藏着他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学识、见识、品格和修养。

如何处理、解决问题,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气度和胸襟,见识和格局。 


遇急事要“缓”

《格言联璧》中说:“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弟子规》也说:“事勿忙,忙多错。”急事,总是给人压力,乱人心智。

缓,是先缓平心态,认真观察,理清思路,确定方案,是给之后行动的准备时机,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遇到急事,如果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往往会出错。

清代周容在他的《春涵堂集》中,记录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年冬天,周容想从附近的河港进入县城,吩咐小童用木板夹捆扎了一大摞书籍跟随。天色渐晚,太阳就要落山,望望县城还有大概两里路。

他问摆渡人:“城门关闭前,还来得及吗?”摆渡人仔细打量了一下书童答:“慢慢走,尚可;急忙走,就关上了。”

周容听了认为摆渡人是在戏耍他们,便与书童快步前行。走到半路,小童摔了一跤,绳子断了,书籍也散了一地,等到把书整理捆扎好,前方的城门已经紧紧关闭。

周容在文后自评:“天下事以自急自败!”

“事缓则圆,急难成效。”与其忙乱中出错,莫不如缓下来慢慢做好。遇到急事时缓一缓,给自己一个做事的心情和环境,然后,沉浸于此,忘我工作,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心态和行动都稳稳的,终会圆满。


遇大事要“静”

《道德经》说:“静为躁君。”

“静”能克服人身上的急躁之气。守静,就是一个人磨砺意志,修身养性的基础。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无法预测的突发状况。遇事越是着急,头脑就会越混乱,就越容易把事情搞砸。人生的很多智慧,往往都藏在沉稳与冷静里。

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对她的一句“不要紧”印象深刻。家里门轴坏了,关不上门,她笑着说“不要紧”。钱钟书头上长了个疥疮,心情烦躁,她安慰道“不要紧”。

丈夫每每遇到郁闷的事情,她都会温柔地劝道“不要紧”。她一生平静从容,不管遇到什么事,似乎从来都不曾慌乱过。

简单的“不要紧”三个字背后,藏着的是杨绛“静心求稳”的处世哲学。

在临事之时,能够像没事时那样泰然自若,使种种忧虑平静下来,那么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会自然消失。

沉静才能谋定,谋定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

遇难事要“变”

《易经》有云:“曲成万物而不遗。”这世间万物,往往很多都是迂回曲折、循环往复的。

人生在世,我们也总会遇见许多无法解决的难事。遇到困难时,如果不及时转变思维,会很容易陷在牛角尖里,无法自拔。

“山不过来我过去”,遇到困难时,懂得变通,给思维转个弯,往往就可以解决难题。

人生就像一次打井的过程。倘若在一个地方总打不出水来,你还执着地坚持继续打,那么只会浪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到最后只是徒劳无功。

及时变通,冷静分析,寻找更容易出水的地方打井,方能觅得清澈的泉水。

宋朝李觐说:“救弊之术,莫大乎通变。”江河因为善于转弯,所以才会流向远方;有智慧的人,善于转变思维,借助外力,化解难度,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关键时刻,困难时需要变的,恰恰是我们的思维。

遇顺事要“敛”

孔子有一句话,“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不把自己看得太重,是一种修养,是心态上的一种成熟。

“后定有来者,前亦仿古人。时时省吾身,定为人上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格局大的人,越在“得意”时,越是内敛。

演员陈道明饱读诗书,一身正气,季羡林盛赞他的学问,钱钟书与他结为忘年之交。在人人自称“老师”的环境中,陈道明始终以“戏子”自居,他说:“演员就是我的职业,我就是一个'戏子’。做人做事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

谦虚、低调、内敛,有度,会让一个人的胸怀更广博,格局更远大。时刻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便是做人最大的底牌。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越是格局大的人,越懂得谦虚低调,以低求高,以谦自持,成就自己。
 
古人云:“品现于事,心藏于身。”真实的人品和格局,都会体现在遇事的反应和处理中。

人生于世,我们要面临无数的事情和选择,胸怀足够广博的时候,困难就少了,眼光足够高远的时候,天地就小了。

关键时刻,放远眼界,放大格局,我们的人生,就会到达不一样的境界。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

(0)

相关推荐

  • 哲思短语:大事难事看担当,急事烦事看胸怀

    大家好,我们的小楠姐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一个人是否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品质,不在于他怎么说,而在于他怎么做.特别是当他遇到麻烦和意外打击的时 ...

  • 遇急事要缓,遇大事要静

    遇急事要缓,遇大事要静

  • 遇急事要缓,遇大事要静,遇难事要变,遇顺...

    遇急事要缓,遇大事要静,遇难事要变,遇顺事要敛! 人一生的修行, 在于修心,在于练气! 心若宽广,心无忧: 气度恢宏,人有量! 一切的烦心事, 都来自于我们的思维, 面对事情的处理方式, 遇见变故的态 ...

  • 遇事第一反应,藏着人的见识和格局

    生活里,很多人遇事时便沉不住气.但也有些人懂得冷静地谋划自己的未来,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而一个人遇事的第一反应里,藏着他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学识.见识.品格和修养. 如何处理.解决问题,最能看 ...

  • 哲思 | 遇事最有水平的处理方法

    人民论坛哲思,用灼热的观点启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 每晚九点三十分,带你看清世界,认识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夏夜的回忆 音乐: 琴小叶 - 夏夜的回忆 一个人遇事的第一反应里, 藏着他成长过程 ...

  • 遇急事要缓,大事静难事变顺事敛

    作者:京博国学 来源: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 生活中,很多人遇事时便沉不住气. 但也有人"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在危机关头,用清醒的头脑想出办法,来解决当下困 ...

  • 遇事最好的处理方式:急事要缓,大事要静

    每晚一卷书(JYXZ89896)--每天读一点好书,3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每晚一卷书"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每晚一卷书 每晚悦读,不辜 ...

  • 夜读丨写给很累的你:停止精神内耗,做有价值的事

    内耗是一个人和自己的斗争,不用等别人动手,自己就把自己耗尽了. 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正处在精神内耗的状态,但内耗的疲惫大家都体会过. 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精神内耗,快来看看你中了几条. 然后,对标内 ...

  • 夜读丨苏轼: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过的人,就是你的人生格局

    文字丨儒风君 主播丨唐 轩 01 读过的书 苏轼曾经在书房写过一副对联: 遍识人间字,读尽天下书. 从先秦百家,汉代大赋,再到唐代诗歌,他无一不通,无一不精. 他发明了一套独特的读书方法,叫" ...

  • 夜读丨人生三大幸事:遇良师,得良友,拥良伴

    文/洞见ADC 蔡崇达在<皮囊>里写道:"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 人海茫茫,我们都是过客.这长长的一生里,最幸运的事,莫过于:遇见 ...

  • 夜读丨生命最好的修行:遇事修性,遇人修心

    文/洞见·辞愚 "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在这一番千锤百打中,有些人在自我放弃中不断沉沦,有些人生猛地一路高歌前进. 生活波澜,命运起伏,我们虽无力斡旋,却可以选择以何种姿态迎 ...

  • 夜读丨遇事修性,遇人修心

    名家画廊 | 陆抑非(1908年-1997年),江苏常熟人,是中国现当代杰出的画家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擅花鸟画,尤以牡丹为长,著有<非翁画语录>. 人的一生难求一帆风顺. 有人说:&quo ...

  • 夜读丨遇事的第一反应,决定了人生高度

    文/民生周刊 生活中,总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使人陷入逆境. 这个时候,有人六神无主,乱了阵脚,导致失去翻盘的机会.就像下棋,一旦自己出了招臭棋,局面陷入被动,就越想把棋局找回来,棋风会突然变得特别冒进, ...

  • 夜读丨遇事的第一反应,决定着人生高度

    文/洞见Autumn 有位作家曾说过:"一个人遇事的第一反应里,藏着他的学识.见识.品格和修养.而这个反应,也决定了他的生活品质."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在于处理事情的能力,更在于面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