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经典朗读——《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注释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远:远自。
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仍:依然。怜:怜爱。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万里:喻行程之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首诗具体写作时间不确定,具体有三种说法:一说作于724年(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726年(开元十四年)。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在这一联,短短十个字,作者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这句的意思是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从视线种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其中“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如何把四种景象融合在同一个画面中呢?作者用一个“随”字把“山”与“野”联结在一起,用“入”字把“江”与“荒”联结在一起。“随”字描绘出山脉的走向与趋势,富有流动感和空间感,仿佛一幅图画在你面前徐徐展开。随着山脉的走向越来越低,最终没入大地,平原也愈加广阔,诗人的视野也更加开阔,而“尽”字则道出了山脉消失,平原呈现时,诗人眼前豁然开朗的喜悦感觉。“入”字则带着强烈的楔入感,描绘出了长江冲击荒原的力量,也激发着作者的豪情。作者内心的激昂奋进,也随着水流奔向遥远的天际。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入”字有同样的意蕴。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这一句是长江近景的描写。“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0)

相关推荐

  •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1),来从楚国游(2). 山随平野尽(3),江入大荒流(4).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5). 仍怜故乡水(6),万里送行舟. >注释 (1)荆门:即荆门山,在现在湖北宜 ...

  • 诗词笔记: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作者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楚国,楚地,指湖北一 ...

  • 李白为何是天才?这首诗一开口就是千古名句,豪情自信,让人沉醉

    和尚有话说   我们常称杜甫为"老杜",却为何从未称"李白"为"老李"?杜甫之老在于其诗风沉郁顿挫,充满苍凉悲慨之情:李白却永远年轻,永远抱 ...

  • 唐诗三百首经典朗读——《怨情》李白

    李白<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简介] <怨情>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小诗抒写一位美人的幽怨,不直截了当地写怨,而只作美人神 ...

  • 唐诗三百首经典朗读——《春思》李白

    春思 唐代·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叶翠枝绿. 当你怀念家园盼归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肠百结. 春风啊你与 ...

  • 唐诗三百首经典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简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 ...

  • 唐诗三百首经典朗读—— 《贫女》秦韬玉

    秦韬玉<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简介] <贫女>是唐代 ...

  • 唐诗三百首经典朗读—— 《八阵图》杜甫

    杜甫<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简介] <八阵图>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 ...

  • 唐诗三百首经典朗读——《听筝》李端

    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简介] <听筝>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描写一位弹筝女子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故意将弦拨错, ...

  • 唐诗三百首经典朗读——《佳人》杜甫

    佳人 唐代·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

  • 唐诗三百首经典朗读——《游子吟》孟郊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 ...

  • 唐诗三百首经典朗读——《子夜秋歌》李白

    过故人庄 唐代·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 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 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 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