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孔子反对花言巧语与《论语》中最精彩的一段师徒对话

薛说人才

孔子作为文质彬彬的君子和圣人,非常注重做人的修炼,不但要做仁人,而且还要做真人,因此,孔子坚决反对花言巧语的“佞者。”另外,本文还对《论语》中最精彩的一段师徒对话进行了简析。

【原文】

11.24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译文】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是问别人,原来是问由和求呀。所谓大臣是能够用周公之道的要求来事奉君主,如果这样不行,他宁肯辞职不干。现在由和求这两个人,只能算是充数的臣子罢了。”季子然说:“那么他们会一切都跟着季氏干吗?”孔子说:“杀父亲、杀君主的事,他们也不会跟着干的。”

【评析】

季子然:鲁国季氏的同族人。曾:乃。具臣:普通的臣子。当时冉求和子路都是季氏的家臣。孔子这里指出“以道事君”的原则,他告诫冉求和子路应当用周公之道去规劝季氏,不要犯上作乱,如果季氏不听,就辞职不干。由此可见,孔子对待君臣关系以道和礼为准绳的,既要求臣,也要求君,双方都应遵循道和礼。如果季氏干杀父杀君的事,冉求和子路就要加以反对。

【原文】

11.25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译文】

子路让子羔去作费地的长官。孔子说:“这简直是害人子弟。”子路说:“那个地方有老百姓,有社稷,治理百姓和祭祀神灵都是学习,难道一定要读书才算学习吗?”孔子说:“所以我讨厌那种花言巧语狡辩的人。”

【评析】

本章中的夫人之子:指子羔。孔子认为他没有经过很好的学习就去从政,这会害了他自己的。社稷:社,土地神。稷,谷神。这里“社稷”指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即社稷坛。古代国都及各地都设立社稷坛,分别由国君和地方长官主祭,故社稷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孔子重视读书对于人生和工作的重要性,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才培养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原文】

11.2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

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

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呢?”

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的。”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的都出去了,曾皙后走。他问孔子说:“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夫子为什么要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曾皙又问:“那么是不是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

孔子说:“哪里见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曾皙又问:”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

孔子说:“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

【评析】

这一章是《论语》中最富有生动性和形象性的一段文字,也是孔子了解学生的一种很富有情趣的对话。孔子认为,前三个人的治国方法,都没有谈到根本上。他之所以只赞赏曾点的主张,就似因为曾点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这就谈到了根本点上。孔子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们自述政治上的抱负,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

在表述方式上,这段话也别具一格。行文先后描述孔子对弟子言志后的表情是“夫子哂之”,“夫子喟然叹曰”。对于弟子的发问,孔子也能够耐心解释。这师徒对话的场面和氛围非常值得我们今天素质教育思考。

责任编辑:孙圆圆

好 书 推 荐

简  介

薛永武《审美与人才开发》一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人才强国战略出版工程出版物,由中组部归属的国家级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出版。

该书是人才美学的代表作。作者运用了哲学、社会学、人才学、美学、文化学、教育学、现代仿生学、脑科学、思维科学、价值论哲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对于家庭和各类学校教育,提供审美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审美全面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感悟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人才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开发;对于国家人才战略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而言,拙著对于全社会克服金钱和权力对人性的异化,引领人生超越平庸,走出人生迷途,促进全社会的人才开发,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