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秋之韵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时光荏苒,蝉鸣沉寂,不经意间,天高云淡,山川寂寥,秋风已经在北方洒下了满地的金黄。江南水乡,本来山清水秀,也有了丝丝秋意,山变疏朗了,水变宁静了。体验着秋的况味,秋的遐想竟飘然而至。
秋,送来了习习的清凉。秋风入怀,爽爽的陶醉,驱除了烈日炎炎的酷暑,正所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秋的沧桑,秋的历练,秋的厚重;夏去秋至,秋去冬来;盛夏不可恋,秋意犹可追。忽然想起“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诗句,秋何其长?又何其短!在中山公园里,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漫步,男的右手拄着拐杖,左手搀着老伴,他们蹒跚而行,彼此相扶相携。那是人生怎样的一副秋景图啊!
秋,酝酿了成熟的韵味。当你漫步在金黄的田野,你会看到漫山遍野一片金黄,黄灿灿的玉米,高昂地仰着头;沉甸甸的谷穗,随风摇曳多姿;山坡上随处可见满树的梨儿、桃儿、枣儿,还有那诱人的栗子;新耕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农民们已经开始准备播种小麦了。秋收,秋耕,秋播,真是一年一度秋风劲,时光的循环往复,如其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倒不如说一年之计在于秋呢!秋是对春的升华,对夏的收藏。人生之秋,已与童稚挥手永别,恋着青春舞曲,携着三十而立的壮志,融着四十不惑的智慧,开始体验成长与收获的喜悦。
秋,写满了萧瑟的孤独。一场秋雨,一次凉意,“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怎能不惹人顿生惆怅?“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秋的孤独,秋的萧瑟,秋的寂寞,秋的思念……普天之下,谁没有对秋伤感、产生“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感觉呢!休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莫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却说“天凉好个秋”。我捧着一片金黄色的叶子,与秋共语:悲秋、悟秋、赏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秋,已经写满了萧瑟的孤独,怎一个“秋”字了得!
秋,倾吐着情感的温馨。不论月如钩,似弯刀,还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在月朗星稀的夜晚,月亮总是最好的使者,它传递人间的甜言蜜语,寄托说不尽的相思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曲尽人间多少悲欢离合,倾吐人间多少真情厚意!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可总难免“晓风残月”啊!人生如斯,斯为人生,人们何必执着于离愁别绪的伤感,为何不描绘中秋明月的团圆之美?人生何须再彳亍,何须再徘徊!你看到了菊花插满头、香山叶正红了么?
秋,充满了激情与豪放。“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何等的澎湃、壮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何等的豪迈、阳刚?“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是何等的悲壮、高远?秋风扫落叶,秋风如狂飙,如雷电,如疾风暴雨,它雷霆万钧,横扫一切,摧枯拉朽,似乎能够摧垮人间一切腐朽的东西。欧阳修云:“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我有时突发奇思遐想:可否踏秋风而去,凌空俯视,鸟瞰世界,审视人生,反思自我,进入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视通万里的境界呢?
人生如秋。只有经历春的发芽,夏的滋长,才会有秋的成熟,秋的收获,秋的奉献。人生怎能不如秋?啊!对秋当酌,对秋当哭,对秋当笑,对秋当歌……
好 书 推 荐
简 介
薛永武主编的《文化产业人才资源开发》一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和21世纪文化产业管理研究型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荣获中国人才研究会一等奖。
本书是为高校培养文化产业人才而编著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在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视域下,系统研究了文化产业管理人才、文化创意人才、文化产业经营人才、文化产业技术人才、艺术设计人才、文艺编导人才、文艺表演人才、编辑出版人才、会展业人才、新媒体人才、文化产业导游人才、文化产业教育人才和文化产业研究人才的内涵、分类、作用与人才开发的内容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