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补不如气补,气补不如神补

孟子说过很多很美的话,其中有一句“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不是小补,当然就是大补了!

人们都喜欢进补,但往往只执着、迷信于小补之术,不知道大补。那什么是大补呢?美食、珍馐、奇药都算不上,就是十全大补丸那也是小小补。

大补,其实也就是神补。道家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气补不如神补”的说法。

孟子说的就是神补。同流,就是能量同频,就是相应。君子过化存神、得意忘我,调整身心状态到天地高阶能量同频率。这个频率更接近生生不息的源头,所以我们就能补到。

气补、神补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完整的修炼体系,其实人人都能掌握。但作为我们现代人似乎有些疏远,我们普通人又如何开始做呢?什么是简易、高效的大补方法呢?

曾国藩说过:“惟读书可变化气质”。他在给儿子的信中道:“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不但可以变化气质,连骨相也可以变呀,那就是脱胎换骨了。那不是大补是什么?

所以,读书就是最好的、最简易的大补入门方法。当然,读书不是读网络言情小说呀,那是指的读经典,读圣贤仙佛留下来的经典。

经典即是经天纬地、经久不易的人类智慧结晶。

不过,经典不是看一下就能明白的。所以许多人很快就放弃了。很多时候我们愿意花三个小时熬个骨头汤,因为觉有营养;而不愿意花些时间熟读一本经典,因为嫌麻烦。

但骨头汤、红烧肉、人参燕窝补吃多了,有时并不能真正消化、转化,反而得了三高、肥胖、癌症,哪谈得上身心健康愉悦呢?

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能量是断层的——我们缺乏高级的“气”能量来转化这些低级的营养,我们更缺乏高级的“神”能量清理心理、精神的垃圾。

读好书,读圣贤仙佛留下来的经典,就能帮我们连接上这断层的一环。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必须反覆阅读,才能汲取其精华,作用于生活,这跟熬骨头汤有些类似,也跟食物消化过程类似。会记会背是“消”,但真正吸引其营养必须有“化”的过程。当我们真正能消化经典,这些文化智慧就能活学活用,滋补身心,有生活中起妙用。

所以,“文化”的本意就是以“文”化之。文化不是知识的累积,知识是死的,文化是活泼泼的,是一种生机。知识只是文化的碎片。

孟子又说了:“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这是进一步阐述文化实修对人的气质、健康的影响。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养人,可以整容,可以美容。书中自有颜如玉,也是这个意思。

就是再进一步修长生不老、成仙成佛也要有这基础。吕纯阳祖师说,由来富贵原是梦,未有神仙不读书呀。

群里很多人的读书打卡,其实只是应付一下,完成任务。没有相应,没有消化,如数他人珍宝,可惜了。

很多人说太忙没时间读书。其实越是忙越是要读书,“忙”的状态即是“心亡”,是智慧断电的状态,更是需要读书来休息进补。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不读书心永远是忙的,乱的。

其实书不用多读,就一小段,反复咀嚼,如上面孟子二段,有时就会补到。

另外,读书除了背诵记忆,更重要的是去体会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读书的目的其实不是为了读书,书是古人说的话,是圣贤仙佛的用心。

读书就是超越时空与古人交流,体会到他们说这话时候的状态,他们度后人的良苦用心。

作者 屠鹏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