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辨证治疗口味异常

天医堂 今天
口味是人的主观感觉,口味异常是脏腑病变的局部表现。南宋医家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口病证治》中说:“夫口,乃一身之都门,出入荣养之要道,节宣微爽,病必生焉。故热则苦,寒则咸,宿食则酸,烦躁则涩,虚则淡,疸则甘。”临床上以口味异常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并不鲜见,现将笔者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口酸
口酸主要与肝胆脾胃相关,唐代医学家王冰曰:“凡物之味酸者,皆木气之所生也。”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热类》谈道:“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张氏医通·七窍门下》曰:“肝热则口酸……口酸,肝胆实热也。”肝之味也为酸,肝气郁结,郁久化热,横逆犯胃,肝胃不和,胃失和降,泛吐酸水则致口酸,也有因湿热上壅所致者,还有因饮食积滞不下,胃失和降,浊气上逆所致者,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夫中脘有饮则嘈,有宿食则酸,食后噫醋吞酸,皆宿食证,俗谓之咽酸是也。”
若肝郁化热,肝胃不和者,胸闷嗳气,急躁易怒,头痛目眩,舌苔黄,脉弦数,治宜疏肝理气,清热和胃,予化肝煎加味治疗;若脾虚肝郁,肝气乘脾者,纳差便溏,食后脘痞腹胀,胁肋胀痛,善太息,舌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治宜疏肝健脾,方用逍遥散加减;若肝胆湿热者,胸闷胁痛,口苦口黏,舌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肝利胆,和胃止酸,方用蒿芩清胆汤加味;若肠胃积滞,宿食不化者,脘腹胀满,厌食,嗳腐吞酸,矢气酸臭,大便臭秽,舌苔厚腻,脉滑数,治宜消食导滞,和胃降逆,方用保和丸加味;若胃阴亏虚,虚火上炎者,口干咽燥,胃脘灼热,痛势绵绵,大便时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养胃,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味。此外,治疗食面食类泛酸者,常加薏苡仁、山药、茯苓;肉食类或饮酒后泛酸者,常加海螵蛸、煅瓦楞子、浙贝母;治疗肝胃郁热或肝气乘脾者,常合左金丸。
口苦
口苦多与肝胆郁热有关,如《素问·奇病论》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胆气上溢而口为之苦。”《素问·痿论篇》亦有“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的记载。
笔者认为,苦五行属火,苦为心之味,口苦不仅与肝胆火热有关,也与心火上炎密不可分。如王冰曰:“凡物之味苦者,皆火气之所生。”《张氏医通·七窍门下》亦有“心热则口苦”之论。
若少阳蕴热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咽干目眩,纳呆喜呕,舌红苔黄,脉弦,治宜和解少阳,疏肝利胆,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若心经有热者,口渴面赤,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舌红脉数,治宜清心火,利小便,方用泻心汤合导赤散加减;若肝胆湿热者,胁肋胀痛,烧心泛酸,舌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化裁;若脾胃升降失调,纳运失司,燥湿不济,也可引起饮食积滞或痰湿内停,久而化热而致阴火上炎出现口苦,治宜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若肝胆气逆,胆汗随胃气上逆引起者,胁痛便秘,呕吐苦水,舌质红,脉弦数,治宜清肝利胆,降逆止呕,方用大柴胡汤加减。
口甘
口甘《内经》又称为脾瘅,如《素问·奇病论》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温热经纬》说:“舌上白苔黏腻,吐出浊厚涎沫,口必甜味也,为脾瘅病。”口甘的病位主要在脾胃,多因过食肥甘,损伤脾胃,脾虚湿滞,酿生湿热,或外感湿热,蕴结于脾胃,与谷气相搏,上蒸于口所致。也有少数属痰热壅结胃肠所引起者。《素问·奇病论》提出口甘应“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兰即佩兰。《温热经纬》也指出“当用省头草(即佩兰叶),芳香辛散以逐之则退”。
若湿热内蕴,脾胃虚弱者,口中黏腻,脘痞腹胀,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舌苔黄腻,脉濡数,治宜健脾和胃,清热利湿,方用平胃散加藿香、佩兰、砂仁、黄芩、黄连;若湿困阻中焦、胃失和降者,脘腹痞胀,口淡无味,纳呆乏力,恶心时呕,舌淡红,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宜化湿健脾,和胃止呕,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化裁;寒热错杂,胃气失和者,胃胀或痛,胃热泛酸,大便溏薄,食凉则泻,舌淡红,舌苔薄腻,治宜辛开苦降,和中降逆,方用半夏泻心加味。
口辣
口辣是指口中有辛辣感或舌体有麻辣感,如食辣椒样感觉。《灵枢·五味》曰:“谷味辛,先走肺。”本病常由肺胃热盛引起,舌为胃之外候,胃火上炎,则舌有火辣样感觉。足阳明胃经循鼻入上齿,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肺胃热盛,循经上炎,火热炽盛,熏蒸口舌,则出现口中辣味。也有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火气上炎所致口辣者。
若肺胃热盛者,咳嗽气急,干咳或痰少而黏,咽干口渴,胃中灼热,齿龈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泻肺热,方用泻白散合泻心汤加味;若肺胃热盛伤阴者,可予清燥救肺汤加减;若肝郁化火者,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烦少寐,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有力,治宜疏肝解郁,清泻肝火,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味;若肝火伤及阴液者,可用滋水清肝饮加减。
口咸
咸为肾之味,多数医家认为口咸由“肾液上乘”所致,其病机为肾阳不足,不能温化水液,则肾中咸水上泛;或肾阴亏虚,阴虚内热,虚火上炎;也有脾虚湿盛引起者,如《血证论·口舌》曰:“口咸是脾湿,润下作咸,脾不化水,故咸也。”
若肾阳不足者,腰酸肢冷,大便稀溏,下肢水肿,阳痿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弱,治宜补肾壮阳,化气行水,方用济生肾气丸加味;若肾阴虚内热者,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面色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肾清热,方用知柏地黄丸或滋肾丸加味;若脾虚湿盛者,乏力气短,纳少便溏,下肢水肿,舌淡苔白,脉沉缓,治宜健脾化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化裁。
口黏
口黏是指口中黏腻不爽,甚则食不知味,概因外湿侵袭人体,或恣食生冷,湿浊中阻,郁久化热,浊邪上犯引起,其病位在脾胃肝胆。口黏多为湿热所致,如《温热经纬》称“如口中自觉黏腻,则湿渐化热”。
若脾胃湿热者,口中黏腻而甜,脘痞腹胀,口气秽浊,渴不欲饮,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方用甘露消毒丹化裁;若肝胆湿热者,口中黏腻而苦,胁肋疼痛,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肝利胆,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若痰热内蕴者,口渴不欲饮,痰黄不易咳出,胸闷心烦,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痰,方用千金苇茎汤合温胆汤加味;若湿困中焦,胃失和降者,口中黏腻较轻,口淡乏味,口不渴,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濡而缓,治宜芳化湿浊,健脾燥湿,方用藿朴夏苓汤合平胃散加减。
口淡
口淡是指口中对食物不知味道,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情志不舒,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谷不化,水湿停滞所引起。也有因脾胃阳虚,中焦虚寒,纳运失司引起者。
若脾胃虚弱者,不欲饮食,胃脘胀满,乏力便溏,舌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弱,治宜健脾和胃,醒脾化湿,方用异功散加藿香、佩兰、白蔻仁;若脾胃虚寒者,胃痛或胀,喜温喜按,泛吐清水,口多流涎,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温中补虚,方用附子理中丸加吴茱萸、川椒、砂仁;若脾胃虚弱,阴阳两虚者,可予黄芪建中汤以益气补中,滋阴助阳。
口臭
口臭的常见病机为胃热壅盛,湿热中阻和宿食化热。《温热经纬》曰:“口中臭气,令人难近,使非毒火熏蒸于内,何以口秽喷人乃尔耶。”
若胃热壅盛者,胃中灼热,嘈杂易饥,口苦且渴,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泻胃热为主,常用清胃散加减;若湿热中阻,脾胃升降失常者,口中黏腻,脘痞腹胀,反复口疮,恶心欲吐,纳食呆滞,舌苔黄腻,治宜清热利湿,和胃降逆,方用甘草泻心汤加味;若宿食化热者,脘胀厌食,嗳腐吞酸,矢气酸臭,大便臭秽,舌苔厚腻,脉滑数,治宜消食导滞,方用木香槟榔丸加减。
口涩
口涩是指口中感知如食酸梅之涩味,常见于老年人、素体阴虚之人。多因热病伤阴,或内热素盛,或久患夙疾、化火伤阴,或因高血压长期服用利尿剂等因素,导致胃阴、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故口涩。
若胃阴不足者,多伴口干咽燥,胃脘隐痛,胃内有烧灼感,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脉细数,治宜滋阴养胃,方用益胃汤合一贯煎加减;若肾阴不足者,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补肾阴,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味。
总之,口味异常虽然出现在局部,但是与整体五脏六腑均有着密切的关系,治疗局部病变时,不能仅着眼于局部的治疗,而是要从整体辨治,只有把整体的辨治和局部的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临床上口酸、口苦、口甘、口辣、口臭等口味异常症状主要与脾胃、肝胆、肾相关,辨证时要着重于寒热、阴阳、虚实。高脂饮食易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导致饮食积滞,酿生湿热;长期饮酒或嗜食辛辣则易损伤肝胃,导致肝胃郁热,胃失和降;情志不遂,郁郁不乐,气机升降失常,肝气失于疏泄,则土壅木郁,以上这些因素均容易导致各种口味异常。故平时应少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节制饮酒,调畅情志,遇事乐观,性格开朗,从而避免各种口味异常的发生。
(0)

相关推荐

  • 口苦就是胆不好吗?别搞错了,教你快速区分口苦的原因

    很多朋友经常早晨起来口苦,是身体哪里出了问题,很多人会说是胆出了问题,因为胆汁最苦,那嘴巴里的苦味真的是从胆里面来的吗?口苦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第一种情况确实和胆有关: 中医上讲胆气以降为顺,出现 ...

  • 口中异味之原因及应对

    我们经常用"五味杂陈"这个词来形容说不出口的悲伤情绪,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口中发苦.口中发酸.口中发咸.口中发臭等情形.当然,我们每天都需要要不断地吃东西,不同的食物 ...

  • 早起口干、口苦,平时胃胀不舒服怎么办?一招找到根源不走弯路

    大家好,我是雷师兄,今天咱们来给大家分析一个案例.什么案例呢?大家可能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就是很多人经常感觉胃部不舒服,然后会去做一些胃镜. 结果胃镜做完之后,医生说各项指标正常,没问题.但是你可能就是 ...

  • 口酸、口苦、口甘、口辣、口臭怎么办?整体辨证治疗口味异常

    公众号   中国中医药官方报 口味是人的主观感觉,口味异常是脏腑病变的局部表现.南宋医家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口病证治>中说:" 夫口,乃一身之都门,出入荣养之要道,节宣微爽 ...

  • 口酸、口苦、口甘、口辣、口臭,整体辨证治疗口味异常

    杏林筑基 学方剂.学辨证.学针灸.学推拿...为您打基础 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口味是人的主观感觉,口味异常是脏腑病变的局部表现.临床上以口味异常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并不鲜见,一起来看笔者的诊治经验 南宋 ...

  • 王庆国教授治疗口味异常经验

    ●口味异常包括:口酸.口苦.口甜.口辣.口咸.口粘.口嗅.口淡,不同的口味提示不同的脏腑运化失常. ●口酸:<三因极●病证方论>曰:"宿食则酸."<丹溪心法> ...

  • 【口感辨治】李广教授:整体辨治口味异常

    李广,男,医学硕士,主任中医师/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30多年,为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二届仲景精英班国医传人.曾跟随全国名老中医李发枝.毛德西等教授学习多年,为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 ...

  • 2方辨证治疗血脂异常

    对于血脂异常,中医药有不少行之有效的方剂.下面给大家推荐2方-- 1.大黄调脂方 组成与用法:生大黄研成粉剂,每次服3克,每天3次,连续服2个月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调血脂药物,服药有效后,可继续 ...

  • 苦.甜.辣.咸.臭.淡.黏腻,七种口味异常的治疗思路

    临床常见的口味异常疾病主要包括口酸.口苦.口甜.口辣.口咸.口黏腻.口臭.口淡等. 不同的口味,提示不同的脏腑器官运化失常. 王庆国教授认为,口味异常的形成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临床辨证应当脉证合参. ...

  • 用五运六气理论,多维度整体思维辨证治疗疑难病,久治不愈病

    近年余常遇久治不愈之病,用五运六气理论,多维整体思维辨证治疗,比前疗效提高数成:非余发明,实得益于黄元御: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六气了彻,百病莫逃,义至简而法至精.六气者,风.热.暑 ...

  • 口苦口甜口咸等等口味异常的治疗用方

    口味异常系指口中有异常的气味. 常见者有口苦.口甜.口酸.口咸.口黏.口臭和口淡等不同感觉.一般多因口腔各种唾液腺分泌唾液质与量的改变.味觉异常.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感染.食物残渣.细菌分泌物.口腔及 ...

  • 口苦、口甜、口酸、口咸、口黏、口臭和口淡等口味异常的中医治疗方剂

    口味异常系指口中有异常的气味.常见者有口苦.口甜.口酸.口咸.口黏.口臭和口淡等不同感觉.一般多因口腔各种唾液腺分泌唾液质与量的改变.味觉异常.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感染.食物残渣.细菌分泌物.口腔及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