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福堂街上的王嬷嬷mama
友情提示:本文1423字,阅读约需5分钟
增福堂街上的王嬷嬷mama
我小时候住在增福堂街,一直住到拆迁才搬走。现在的增福堂街彻底消失了,增福堂街和街上的老街坊们,长久地存留在我的记忆之中,谁也不能把它们抹去......
这条长不足二百米的老街上,走出了陈官俊陈介祺父子,走出了郭兰村王旭夫等潍县名人,街名由街上的一座增福堂而得名,历史可谓是悠久。由于各种原因,老街彻底走入历史的尘埃。市博物馆藏有一座精致珍贵的明代铜制观音,其介绍就是最早出自这街上的增福堂。
以上这些都成了历史,不说也罢。我想说下住在增福堂街上我所熟悉的一位王嬷嬷。在潍坊城里,有很多的潍坊人,叫奶奶是叫嬷嬷的。字典上“嬷嬷”读作momo,潍坊人读mama读mama要发三声,若发一声就成叫妈妈了。
在我印象里,独居的王嬷嬷特别爱干净,家里总是一尘不染,虽然上了年纪,一头白发却是梳得板板整整的,她家炕上根本看不到半点毛发。王嬷嬷很喜欢小孩子,但唯独看不得脏兮兮的小孩从她眼前经过,如果被她看到了,即使隔着很远,她也会颠着小脚,变戏法一般,不知从哪儿掏出一块白净净的毛巾,朝小孩的脏脸上抹去,抹完了,她会笑眯眯地,瞪着小孩,直夸:你看,多俊的孩子,可不能这么的不要干净,将来啊,可说不上媳妇的。
如果王嬷嬷忘记带着毛巾,她就会拽着脏小孩的胳膊到家里,把孩子的头摁进脸盆里,狠狠地洗上一把,脸上和脖子的灰,通过王嬷嬷的手,顺着水流到脸盆里,她可不管你怎样挣扎,你越使劲,她劲头比你更大,她似乎天生与脏有仇,与灰成仇敌,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洁癖。
不知出于什么心理,过道里的小孩们一看到她,就像兔子看到狼一样地跑开,她站在远处,摇摇头,脸上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笑来,如果遇到听话顺服的孩子,老老实实地让她洗一把,王嬷嬷会从柜子里掏出一把糖果,塞到孩子口袋里,当做奖励,孩子乐滋滋跑开了。后来也有孩子说,她给的糖由于存时间久了,化了撕不开糖纸,甚至带一种怪异的味儿。
再后来随着年龄增长,耳朵里常听大人们的讲论,似乎知道王嬷嬷为何喜欢小孩的原因了,她之前是有一个儿子的,在儿子小的时候,爱到河崖上耍,那里的水对大人来说可能无所谓,对小孩来说就不一定了,儿子有一次掉下去再也没有上来,丈夫后来得了一场大病走了,王嬷嬷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看到小孩,就想给孩子洗脸,或者塞给孩子糖果。
因为属于被王嬷嬷洗过脸的小孩一员,对她很是熟悉。熟悉她家里的一切摆设,熟悉她白净毛巾的气味,熟悉她细长手指划过脸颊以及抚摸脖颈的感觉,熟悉她给的糖果别样味道,后来搬走之后,从此没了她消息,再后来,听说她已经没了。一辈子没得什么痛苦的病,到头来人走的很安详。
关注潍坊五好青年
欣赏更多原创老潍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