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闽散文:五虎门 就在闽南厦漳一带
''永乐三年六月(1405),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贲金币,造大船,修四十八丈,广士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永乐五年(1407)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这是《明史》中对郑和第一次下西溪的概述。福建人也许不禁会问,''福建五虎门''现在的地方叫啥?
郑芝龙是大航海时代东亚海域举足轻重的人物。在17世纪中国明朝海禁与世界海权勃兴的时代背景下,他以民间之力建立水师,周旋于日本及荷兰、西班牙等当时海上争霸的国家势力之间,并于1633年在泉州金门岛的料罗湾海战中成功击败西方海上势力 ,在郑和船队退出南中国海200年后,重夺了海上主导权,他还和李旦、颜思齐等人率领部众在台湾建立基础,成为大陆移民台湾的主要据点; 他为儿子郑成功留下强大海上基业,郑成功以此资本抗清并在南京兵败后以海上武力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
郑芝龙,号飞虹,福建南安石井乡人。18岁那年,郑芝龙离家出走,投靠在澳门做生意的母舅黄程。在澳门期间,他很快就学会了葡萄牙语,能够从事通事(翻译)的职业,并且在澳门皈依了天主教。郑芝龙离开澳门后,往来于东南亚各地,后辗转于日本平户经商,并投靠大商人李旦,开始从事台湾至日本的贸易,逐渐成为李旦的得力助手,深得李旦的信任与赏识。天启三年(1623年),郑芝龙帮其舅舅黄程押运一批货物至日本贸易,曾留宿当地一位翁姓铁匠家中,认识了这位铁匠的女儿——与郑芝龙同为天主教徒的田川氏,并与其成婚,生下一子,即郑成功。
从海上瞭望金门所城
天启四年(1624年),在明人与荷兰人的交涉中,郑芝龙因通晓多种语言,被李旦推荐担任荷兰人的通事,协助谈判。同年秋,随荷兰人撤入台湾,不久后便离职,转与李旦和颜思齐合作,组织扩大船队。天启五年(1625年)李旦病逝于日本。同年颜思齐因染风寒病逝于台湾。郑芝龙把握时机,将两者势力并为一体,趁势崛起,成为中国东南沿海不可忽视的一支海上武装力量。
天启、崇祯之交,福建灾害频发,匪患频起。而面对这种复杂的形势,官员的剿抚却多流于形式。正是这种复杂的形势,给了郑芝龙机会。天启六年(1626年)春,郑芝龙在金门、厦门树旗招兵,以“劫富济贫”为旗号,招募大量兵士,进一步壮大。
郑芝龙并不像一般海贼一样,他并不强掳、劫掠贫民。虽然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号,在沿海抢掠前往吕宋的中国商船,但其登岸抢掠村庄,烧杀平民的行为却不多,这与汪直、徐海、杨六等海贼有着根本的不同。郑芝龙在劫盗富人之后,并不伤人性命,如果遇到赤贫的人,还赠予其金钱和粮米。这与《水浒传》中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好汉形象十分相似。在这之后,郑芝龙还组织了破产的农民向台湾移民,并给予其耕牛与农具,促进了台湾岛的开发。
牛津博德立安图书馆藏明代《东西洋航海图》
天启六年(1626年)二月,郑芝龙亲率船队袭击福建漳浦,劫掠金门、中左所(今厦门)和广东靖海、甲子等地,不久又回师福建。再犯泉州、厦门,袭铜山(东山),攻陷旧镇,击败金门游击卢毓英、都司洪先春、福建总兵官俞咨皋等人的进剿,纵横东南海上,所向披靡,官兵疲于奔命,莫可奈何。
天启七年(1627年)十月,郑芝龙攻陷厦门,总兵俞咨皋败逃,许心素被杀,郑芝龙占领厦门,并以厦门、金门、安海等地作为自己的大本营。
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明廷招抚郑芝龙。郑芝龙表示愿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为己任,九月就抚于福建巡抚熊文灿,率部降明,诏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统辖福建五虎门的游兵。
郑芝龙构建了一支强大的舰队,打败了许心素等人,夺得厦门海域的控制权,从而控制了中国的对外贸易。
按照《周易》八卦原理,古代以商贸江河水运为主,以水为财,出水河道常见以''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命名。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地点就是皇宫北门。珠江口有著名的''虎门销烟''地址,亦在珠江东北岸海口。那么,从《明史》前后期有关史志所述的''福建五虎门''应该有所特指,这便是九龙江出海口,现在还是有海门(在龙海市浮宫镇),厦门和金门三个地名。从事实上分析,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人马太庞大了,从苏州刘家港出发,已经经过东海及台湾海峡,在进入南海之界(镇海卫城)之前,需要补齐礼品(陶瓷一一主产江西福建),补足粮船(漳州鱼米之乡),补充淡水(九龙江有西溪北溪清水)。所以,''福建五虎门"无疑妥妥的,那就是九龙江出海口厦门漳州沿海一带。
根据石码贤达陈金土先生所著的《龙溪月港历史的客观所在》说到,傅衣凌教授在《明代福海商》最后一段论述"其在海外,则东西两洋,无远弗界。郑和下西洋,闽商随行者,亦颇不少。宣德八年(1433),漳民多私通海外。''正如傅衣凌教授所述''由于明代封建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进步,一般封建地主阶级为了生活上的安逸与奢侈,曾不断地扩大商品经济规模。复以福建人人多地少的特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的限制,促使一部分人不得不离开土地。'',而郑和的下西洋,无疑是为福建人特别是闽南人提供了一个历史机遇。加上郑和的副使王景弘是当年漳州管辖的漳平人,郑和的庞大船队塞满九龙江出海口(圭海),在北鸿渐南卢沈港补充粮食和淡水,招募船工。善于商业经济的榜山人与鸿渐人大量随郑和船队下西洋,从此掀起了世界的大航海时代。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母子二代,有鸿渐村出洋许寰哥家族的血统。如今泰国王室,有明朝榜山南宛出祖的''郑国王''血统。新加坡原总统黄金辉也是海澄黎明的血脉南洋分支。
《石码镇志》之《地理第一》记载''石码原来的名称是'石溪',在府城东南四十里,明宣德年间(1426~1435),因榜山七甲社先人(随郑和)在那大航海时代,乘番船遇台风大难不死,在南洋发财后为报答水上圣王(屈原),在卢沈至洋西的河段,举行龙舟竞渡夺标活动,今存有卢沈港锦兴宫碑记为证。
海丝文化,离不开福建五虎门(九龙江口圭海),由此出发的大航海时代波澜壮阔,书写了中华民族以经济贸易往来促进世界和平繁荣的历史正义!
作者风采
郑亚水,笔名梧闽,自号"山石码'',毕业于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漳州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龙海文学》名誉主编。
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该论文已经被清华大学收归《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
2010年度荣获中国散文学会颁授“中国当代散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