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里出现的宗族,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古朴的祠堂静静矗立在人们眼前,白鹿原上的一众族人一起在祠堂前跪倒,齐声高唱着属于整个家族的唱词:
    “一炷香,叩首拜,列祖列宗请回来。二炷香,朝上拜,子孙万代万福海。三炷香,用心拜,风调雨顺人安泰。”
    这是《白鹿原》呈现给观众们的一幕震撼景象。祠堂、宗族、族规……当种种看似古老又让人觉得耳熟能详的词汇聚集在一起,许多观众都忍不住升起一个终极疑问:《白鹿原》里出现的宗族,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01

    宗族的由来

    要说宗族的历史还真是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代,人们就在分封制的影响下,确立了一套以家长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特殊社会体制,也就是如今宗族的雏形。
    据史料记载,西周时代,周天子称“大宗”,代表整个同姓贵族最高地位的大家长,也是国家的主人。周天子的嫡长子,成了王位的天然继承人,也肩负着挑起“大宗”的责任,而周天子的其他诸子,则称为“小宗”,只能被分封为诸侯。
    需要指出的是,“大宗”与“小宗”往往是相对而言的。比如诸侯们对于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自己的封国里,又成了“大宗”。诸侯的儿子们也遵循着这一宗法制度,嫡长子继承诸侯爵位,成为“大宗”,其他的儿子作为“小宗”,担任卿大夫等职位。
    “大宗”与“小宗”的宗法制度,让“长幼有序”成为现实,但如此一来,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子孙后代越来越多,后世子孙们有时连自家的兄弟姊妹也无法认全,一旦见面连打招呼都不知该如何称呼,实在是让人尴尬至极。
    为了解决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麻烦,也为了加强家族凝聚力,古人们便刻意将每一代的子孙按辈分排序,形成一个来自同一祖先,聚居在同一地域,并以父系相承的血缘群体,这便是我们如今看到的“宗族”。
    “宗族”以父系成年男子为连接纽带,作为“纽带”的成年男子,分别扮演“族长”与“宗子”的角色,共同组成宗族的主线。
    在主线之外,又有许许多多的小家庭,构成宗族的旁支。支线排列的顺序由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决定,族中每个小家庭的“家主”都受制于族长,即所谓的“父,至尊也”、“大宗,尊之统也”。
    宗族的存在,体现了儒学理念下的家族概念。在农耕文化为主的古代社会中,宗族能很好地将族人们聚集在一起生产,这样既能提高粮食产量,也能仗着“人多力量大”,防止外人觊觎族人们手中的良田。
    族人们收获了粮食后,宗族会指派专人进行登记,以便公平分配。有些势力强大的宗族,还有公田及房屋等生产资料,这些生产资料的经营所得,作为族里的公款用来赡养同族的孤寡老人或是供养有出息的族中子弟。
    宗族照料着族人们衣食,也行使着“大家长”的权威。族人们如果犯了错,族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法律,在祠堂里直接对族人进行处罚。当然,若是族人罪重或者不服管教,族长便会将此人从族谱上除名,然后转手交给官府问罪,此后这人不管是死是活,都跟宗族没有关系了,哪怕死后也不许进入祖坟里。
    可以说,当时一个宗族就是一个小社会。族人们的生老病死、婚姻嫁娶,乃至择业谋生、祭葬承嗣等等全部由宗族的族长说了算。任何一个族人离开了宗族,都将面临寸步难行的囧境,这也变现促使宗族势力不断发展,到明清时代终于达到鼎盛,

    02

    宗族的兴盛

    鼎盛时期的宗族有了许多不成文的规定。首先是族长本位制,也就是整个宗族推举一位德高望重的族人当族长,作为族里的最高领导人,整个宗族的族人都要听族长差遣。
    有时候,族里推举的族长只是一个布衣百姓,但族中考取了功名为官做宰的族人们见到族长时,仍然要向族长行礼。族里如果要修整宗祠或是有其他开销,族长可以直接找族里当官的族人要钱,一众族人们还不能不给。
    其次,明清以前高门大户独有的“祠堂”,也在明朝时正式走入寻常百姓家了。明朝之前,“祠堂”是贵族阶层和士绅阶层的“特供”,平民百姓根本不准修建宗祠。所幸随着宗族文化的不断普及,到了明朝中期,嘉靖皇帝一纸诏书,宣布“许民间皆联宗立庙”,这才让宗祠遍布天下,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第三,明清时代的宗族,对“父系血脉”更为看重。当时女性是无法进入娘家的族谱的,哪怕嫁人后,也只能沦为丈夫的附庸。比如《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孙俪饰演的周滢,其历史原型在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受封诰命夫人后,只因为没有生下儿子,死后依旧不被允许与丈夫合葬在祖坟里,只能独自一人孤独地躺在据吴家祖坟200米处东北方向的地下。
    周滢的遭遇,反映了一个惨淡的现实,那就是古代“男尊女卑”的现象,可能远超现代人的想象,家族中的女性成员,哪怕事业成就像周滢一样辉煌,依然无法获得家族内部应有的尊重。
    而家族中的女儿们,想要上族谱、进宗祠也难如登天。由于宗祠是血脉延续的见证,因此古代许多家族追认女子入族谱的前提条件,就是这名女子的丈夫必须入赘,这样将来生了孩子就可以随母姓,从而避免自家的宗祠里,出现别家的姓氏的尴尬情况。
    所幸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宗族那一套旧礼教已不再流行,男女平等成了新的时代之声。古人们在宗族与礼教下的荣辱兴衰,最终化为一段古老的传说,在历史的波涛中荡漾。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

  • 中国的祠堂文化

    一.祠堂是什么? 祠堂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延伸和儒家文化的标志,是姓氏文化的一种载体.它纪录了一个家族的辉煌历史与传统,是族人祖先灵瑰之寝堂和后裔祭祀列祖列宗之场所,是举行重大族事活动的议事 ...

  • 从王权家族族规看传统社会的祠堂和族规

    近日,我们在清末著名学者王权故里发现了一块王权在其父亲王汝揆祠堂建成后为族人撰写的一块族规,这块族规的发现,为研究王权学术和古代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资料. 一.这块碑文中的内容 这块碑文的主要内容是四个 ...

  • 宗族祠堂与祠堂文化(中)

    祠堂的主要功能 1.祠堂是祖宗神灵聚居的地方,供设着祖先的神主,祭祀先祖就是祠堂最主要的功能. 每逢春秋祭祀,全族聚会,齐集桐堂,由族长或宗子主持,作礼设祭.清明扫墓,先到祠堂,祭神主,然后分别至各房 ...

  • 和田玉百科(39)——和田玉里的旱籽到底是什么?

    和田玉百科, 为您解答关于和田玉的各个问题! 旱籽是什么? What is Dryseed? 说到籽料,大多玉友都不陌生,但是旱籽是什么,恐怕很多新手玩家就不太清楚了. 甚至有些新手玩家在市场上看到旱 ...

  • 《红楼梦》里的“贴烧饼”到底啥意思?

    <红楼梦>第九回,写贾宝玉因在宁府见了秦钟,二人一见如故,约定一起在贾氏家学相伴读书,继而详细描写了贾家宗族学堂里发生的矛盾和故事. 贾府是个大家族,已经传承到了第三代,贾府是以武功起家的 ...

  • 孟浩然代表作里的“张丞相”到底是谁?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689-740)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之一.唐写本<唐人选唐诗>(残 ...

  • 庭院里的竹,到底美在哪里?

    造个好阳台 让阳台成为它该有的样子. 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竹 形态优美,有颇高的观赏性 姿态各异, 色泽独特, 与景观搭配,独好 行走在公园绿地或某个街景 大面积的竹有掩饰的作用又有统一的效果 又或 ...

  • 中医经络里所说的“一寸”到底是多长?

    传承中医文化,培养中医人才 希望更多人能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学习中医,认识中医. 这个问题很基础,是很多刚入门的艾人都会问及的问题,所以今天长洋中医学府就来给大家详细的说明一下. 1 ...

  • 朝鲜宣传画里的少女,到底能美到什么程度?

    白雪公主一样的少女. 朝鲜宣传画里清纯的少女. 楚楚动人,你心动了吗? 美得惊心动魄. 身穿民族服装的朝鲜少女. 美若天仙的朝鲜少女. 宣传画中的朝鲜美少女. 漂亮的朝鲜少女. 充满幸福感的朝鲜少女. ...

  • 张艺谋《长城》里的饕餮,到底是个什么鬼?

    <长城>中怪兽饕餮究竟为何物? 作为<山海经>中长相凶恶的吃人怪兽 饕餮千百年来都被视作贪婪的象征 电影<长城>将这种怪兽作为人类存亡的最大威胁 既是对中国古代传说 ...

  • 国画山水系列:山水画里的云和雾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国画山水系列:山水画里的云和雾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 爱酒人的酒杯里,装的到底是什么?

    都说人生如酒,有很多的人更是爱酒如命.对于为了喝酒而喝的人,也许是环境所需,但对于爱酒的人而言,自是不同.那么人为什么会喝酒,喝下去的除了酒本身还会有什么? 对于只为喝酒而喝酒的人,酒杯里装的就是酒: ...